—颅内蛛网膜囊肿行囊肿—腹腔分流术的护理

2015-05-30 01:49陈丽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并发症护理

陈丽

关键词:颅内蛛网膜囊肿; 分流术; 并发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73-01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指颅内先天存在的一类由透明菲薄的膜包裹无色透亮脑脊液的囊肿, 是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或组织异位发育所致,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 75% 发生于儿童[ 1]。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经开颅手术行囊肿剥除术, 自2008年起,我科采用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 效果良好。通过对我科室117例儿童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并发症及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此类患儿的护理经验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2年 1月至 2014年 12月行颅内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的患儿 117例, 男68例, 女49例, 年龄1月~ 14岁, 平均 5.4岁。

1. 2 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采用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分流管选用可调压分流管。

1. 3 治疗 手术有效率为 90%。发生并发症 13例, 其中术后出现分流管堵塞6例,发热3例,切口渗血0例,头部切口皮下积液3例;无切口感染,无癫痫发作。出现头痛恶心等低颅压表现1例、 腹胀厌食等消化道症状0 例。

2 讨论

2.1一般护理

2.1.1体位护理 麻醉未清醒前去枕平卧6~8h,将头转向一侧,预防舌根后坠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吸人性肺炎或窒息。患儿将要苏醒时,可发现眼球活动,睫毛反射恢复,瞳孔稍大,呼吸加快,甚至有呻吟、转动等,此时易发生躁动,需在床旁设置护栏,或将患儿的手用护套约束,防止坠落或造成意外。患者清醒后,为了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可抬高床头15°~30°,以减轻脑水肿。

2.1.2呼吸道护理 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在医院感染中占首位, 常见于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患者。护理患儿时, 主要注意减少或消除口咽部病原菌的定植、吸入及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故要保持病室清洁,每日定时消毒地面、桌子、空气等。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痰液较多者应选进行口鼻腔的吸痰,注意择粗细适宜的一次性吸痰管,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全麻的患儿应等其完全清醒或喉头反射恢复正常,再拔除气管插管。患儿清醒后应和家长一起,做到多为其翻身、扣背,并鼓励患儿深吸气、有效咳嗽,必要时进行雾化。

2.2并发症护理

2.2.1发热 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后,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都可导致无菌性炎症,也称作吸收热,但一般不超过3d,体温一般在38℃左右。颅内感染病人可表现为持续高热,同时有脑膜刺激征的存在,即颈强直、克尼格氏征阳性、拉赛哥氏征阳性、布鲁辛斯基征阳性;感染是一种较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主要症状为发热, 脑脊液检查细胞总数及白细胞高;手术野皮肤感染可导致颅内逆行感染, 分流管消毒不严和术中有菌操作也是一个多见因素; 再者, 小儿进行分流术时, 由于分流管及分流泵将皮肤隆起, 皮肤较薄, 易发生坏死及感染;或由于小儿不配合, 部分患儿有痴呆, 常会抓搔切口, 污染敷料, 同时囊肿-腹腔分流术后的患儿, 分流管皮下途径较长, 增加了局部感染的机会, 一旦出现感染, 可能导致手术失败, 甚至危及生命[3]。高热无汗也是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致使其功能失常而引起发热的特点。患者年龄小, 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也是发热的一个原因。出现发热时,可用冰袋降温或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持续高热者, 可用冰帽降温,同时每4 h 监测体温一次。对于出汗较多者,及时更换衣物,避免着凉, 并适当增加补液量和电解质,保持一定的室温和湿度。患儿饮食最好以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饮食为主, 少量多餐。出现发热3例

2.2.2皮下积液 由于术中硬脑膜的破坏, 常常会出现脑脊液漏。另外, 颅内高压及术中止血不彻底, 术后引流不充分等因素, 均可造成皮下积液。术后出现皮下积液, 立即对局部伤口进行加压包扎。第 4 天行皮下积液外引流, 引流 3 d 后拔除引流管, 可使症状得到缓解。密切观察伤口及引流情况, 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进行对症处理。头部切口皮下积液3例

2.2.3感染的护理 蛛网膜囊肿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及引流管的护理是预防颅内感染的关键。 手术前后合理使用抗生素,术后要密切注意引流管的护理,固定引流管防止引脱落,注意引流袋高度,防止引流液的反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 每班进行记录,若是发现引流液出现浑浊等疑是颅内感染的表现,应询问患儿头痛不适,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报告医生。术后进行适当约束,防止患儿用手抓敷料及伤口;观察头部及腹部伤口及敷料情况, 发现切口红肿、 压痛等或者敷料潮湿、污染、脱落,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出及时正确处理。加强体温监测, 一般每 6 h 测 1 次,发现体温超过38℃以上时,及时报告临床医生, 进行血常规等相关检查,尽早发现感染的先兆。经常更换体位, 预防压疮等。还应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减少陪住和亲属探视等引起感染的机会。术后无切口感染.

2.2.4分流管的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神志、瞳孔及其他生命体征的变化,询问患儿有无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腹痛等症状。每日查房都应检查切口及皮下隧道是否有积液;可通过按压分流泵判断分流管堵塞情况,按下分流泵无阻力,说明分流管腹腔端通畅,松开时分流泵复位好说明颅内端通畅,轻度堵塞可通过反复的按压分流泵或经头皮穿刺分流泵,生理盐水冲洗而复通,如经上述方法仍未能解决时,应立即协助患者行CT检查,确诊患者是否存在分流管堵塞,严重者应做好拔除分流管的手术准备。分流管一般在3个月后能与机体长合,以上症状也将减少。术后出现分流管堵塞6例。

2.2.5低颅内压的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头痛、恶心、呕吐的程度和特点, 区分是分流管堵塞引起的高颅压还是引流过度引起的低颅压,一般认为分流过度引起的低颅压头痛多位于额部和枕部, 且症状较轻, 头痛、 恶心、 呕吐等症状和体位有明显关系, 坐位或站位时症状加重, 平卧时症状很快消失或减退[ 3];务必告之陪护人员不可自行按压分流泵, 防止引起或加重低颅压; 患儿术后应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体位突然改变;根据医嘱及时为患儿进行及时足量补液及补充电解质;满足患儿需求,转移其注意力,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必要时给予止痛、镇静等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患儿每日进出水量。术后出现头痛恶心等低颅压表现1例。

2.3心理护理 由于分流管堵塞需要多次手术疏通给患儿造成经济、心里负担不容忽视,以及异物植入造成患儿的心理影响,往往表现为烦躁焦虑等表现,因此心理护理是一项重要护理工作,要帮助患儿逐渐建立自我调节的心理能力,对不适应异物植入的患儿,要使其认识到分流管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治疗。平时家长多注意和关心孩子,转移注意力,适当参加各项活动。

2.4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也是后期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也对护理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应教会患者及家长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对肢体功能障碍的患儿可进行按摩,按摩顺序应从近端到远端,注意手法要柔和,在按摩后可进行关节的被动练习。,对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患儿,坚持练习语言交流,多进行日常口语、手势的练习,保持耐心,注意技巧。

3 小结

颅内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是目前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较好的一种手术方法,此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费用低、患者痛苦小等优点。但术后仍有发生感染、分流管堵塞、消化道症状、癫痫等并發症的可能。通过对术后患者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进行分析总结,做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记录并汇报,配合临床医生,给予患儿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组117例患者,虽在术后出现了各种并发症,但经过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348-349.

[2] 包长顺, 夏佐中. 小儿颅内蛛网膜囊肿的外科处理 [ 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3, 24( 4): 369-370.

[3] 赖海燕. 脑室 - 腹腔分流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 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2, 7( 19): 84-85

[4] 吴英,谭丽萍. 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 J]. 护士进修杂志, 2009, 1( 24-1): 58-59

猜你喜欢
并发症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