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冠延长术对口腔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05-30 17:08徐辉欢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口腔修复临床疗效

徐辉欢

摘要: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对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0颗牙体缺损根据牙根长度进行分类,把牙根长1.5mm以上设定为A组,患牙共24颗,把牙根长1.5mm以下设定为B组,患牙共26颗,两组患牙均实施牙冠延长术,比较两组患牙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100%,B组治疗总有效率%,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B组高,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牙冠延长术可以保留患牙的残冠和残根,疗效理想,不过根据牙根长度不同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也有很大差异,所以,一定要根据患牙适应证选择治疗方法。

关键词:牙冠延长术;口腔修复;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53-02

冠折或残根、根面龈等因素都会使断根在龈下,不过要保留断根,才能对牙体基进行修复,给予牙冠延长术治疗,将牙齿牙冠延长后,还要保证修复体的稳定性,才能防止患者发生牙周病变等疾病[1]。牙冠延长术需要注意的是,切除牙龈时,要把冠向处牙槽骨清除,增加牙槽上牙体长度,才能使生物学宽度得到稳定[2]。了解患牙病因做出正确诊断后,再处理好牙冠短情况,可能为治疗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法。本次研究中,A组牙根长度在1.5cm以上,临床治疗总有效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牙体缺损均为外伤导致冠折到龈下残根,由根管长度和X线片进行检测,50例患牙根长均大于1.2cm。患者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3.2±4.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进行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将50颗牙体缺损根据牙根长度进行分类,把牙根长1.5mm以上设定为A组,患牙共24颗,把牙根长1.5mm以下设定为B组,患牙共26颗。所选研究对象排除了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排除了心率紊乱的患者,排除了高血压、严重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排除了严重牙龈、牙周等疾病的患者,排除了有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

1.2方法

50例患者在术前4周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实施洁治术与根治术,通过根管治疗,使牙龈炎症得以消除。在手术前要以X线对根管检查,确定根管的填充严密,再检查患者口腔卫生,通过模型对患者理想的牙冠长度进行计算,用于术中参考。同时,还要准备好术中应用的各项器械及高速涡轮手机等。术前进行麻醉,探测好牙根断端范围、位置,根据周围牙齿高度,计算龈缘的位置,再进行牙龈切除,选择内斜切口和翻瓣,将断根面暴露出来以后,再把部分的牙槽骨清除,保持断面和牙槽顶距离3~4mm。去除牙槽骨时,要把涡轮机转速调整低一些,加大喷水量,防止骨面过热发生坏死。把根面残留的牙周纤维组织清理干净,防止再次附着。断龈瓣缝合要控制断端高出龈上1~2mm左右。

术后6周做义齿的修复,把纤维桩作为桩核,离根尖距离在4mm以上,牙龈下留出0.1~0.5mm阶台,修复牙冠体的形态。

1.3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相关标准确定疗效评价包括有效和无效两种。有效指患者主观的感觉十分良好,叩痛消失,牙齿未发生松动,而且咀嚼功能已基本恢复,牙龈未发生炎症,牙体的修复整体效果好,牙周及牙槽嵴、根尖周等处均恢复正常;无效指患者牙龈存在炎症,牙齿有松动且附着差,在根尖周和牙周骨等处透光性过高[3]。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100%,B组治疗总有效率%,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B组高,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牙冠延长术通过手术方法对龋齿和折断等牙冠损坏进行修复,通过提高牙冠的方法,实现牙齿的修复,使患者口腔保持美观。牙齿龈沟与牙槽嵴在正常状态下是保持恒定的,也就是常说的生物学宽度,在上皮及牙槽嵴间距离多保持在2mm。健康牙龈沟深保持小于2mm。而牙冠延长术是以此为根据,以牙周手术,将部分的牙槽骨取出,使牙槽嵴的位置发生改变,对龈底沟位置再次确定后,使术后牙冠长度得到恒定的保障。去除牙槽骨如果过多,术后会出现冠与根比例失调,容易出现牙齿松动等症状,导致牙周受到损伤[4]。

本次研究中,选择的50例牙齿损伤为单根牙,受创伤性或重度龋齿导致的龈下残根与断根。术中,医师要注意保持生物学宽度,计算好牙槽嵴顶的高度,确定牙槽骨外形,确保手术成功。A组治疗总有效率100%,B组治疗总有效率%,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B组高,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可见,当根长大于1.5mm时,应用牙冠延长术临床治疗效果理想,而根长小于1.5mm时,对牙周去骨范围过大,患牙预后效果不佳,B组无效5例均为牙齿松动,与黄擎,唐慧,刘瑜,等研究人员研究结果一致。可见,应用牙冠延长术要注意患牙的手术适应证,观察牙槽骨的高度和冠根的比例、断端、龈缘等间的关系。

总之,应用牙冠延长术可以使修复体与牙周组织符合生理需求,减少拔牙的痛苦,通过残根与断根基础上完成修复体的制作,防止活动导致的修复不便。所以,牙冠延长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惠民.牙冠延长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97.

[2] 徐燕,袁萍,黃万元,等.牙冠延长术用于上前牙残根固定修复11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6(5):278-281.

[3] 曾颖怀,黄建生,曾雄群. 前牙临床短冠或残根牙冠延长术后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5):2804-2805.

[4] 姚上贵.口腔修复前行牙周整复术54 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10 (28):29-30.

猜你喜欢
口腔修复临床疗效
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研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临床应用研究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试谈口腔修复与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