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南朝乐府民歌研究综述

2015-05-30 05:02柯柏琴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综述

摘 要:南朝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二十世纪以来,很多学者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涌现出不少精良的成果。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因新材料的发现和新方法运用,学者研究视野更为宏阔,亦更为精细。本文拟考察近三十年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并提出研究展望。

关键词:近三十年;南朝乐府民歌;综述

近三十年,学界对南朝乐府民歌的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本时期涉及南朝乐府民歌研究著作有王汝弼先生的《乐府散论》(1984)、杨生枝先生的《乐府诗史》(1985)、王运熙、王国安先生的《汉魏六朝乐府诗》(1986)以及许云和《乐府推故》(2012)等。发表有关南朝乐府民歌的论文也极多。这些研究切实解答了南朝乐府研究中的某些问题。

一、近三十年南朝乐府民歌研究概况

南朝乐府民歌大多保留于《乐府诗集》第四十四卷《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西曲歌中,《杂曲歌辞》《杂歌谣辞》中也存留部分曲辞。新时期以来学者对南朝乐府民歌的研究颇多,以下将从六个方面展开介绍。

(一)吴声歌、西曲歌研究

20世纪六十年代,王运熙先生《六朝乐府与民歌》就有关于吴歌西曲产生时间、地域等研究,新时期此方面研究较少。近年从美学观点或接受过程角度的研究有刘琦《论南朝民歌的美学特征》、闫文静《南朝乐府民歌在同时代的接受研究》、张广村、徐传武《刘宋文人对吴歌、西曲的接受与宫体诗产生》等。

(二)神弦歌研究

此时期对神弦歌多从楚地淫祭歌谣和巫觋淫祀的角度展开研究,如郭建勋、禹翱《<神弦歌>的文化阐释》。邢欣《民俗、民间信仰与<神弦歌>研究》探讨江南民俗及民间信对神弦歌产生的影响。此外,曾志安《中晚唐人对吴越神弦歌的接受与楚骚精神的复苏》认为唐代楚骚精神恢复的重要原因是吴越神弦歌及吴地文化对其施加的影响。

(三)女性形象及爱情观研究

对南朝乐府民歌中女性形象及爱情观的分析是新时期研究的突出部分。魏晓梅《南朝乐府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认为乐府民歌中的商妇、乐伎等城市女性作为创作者、演唱者和歌辞中的主人公,第一次在中国文学史上抒发了自己的心声。此类文章还有侯东方《南朝民歌中的女性爱情观研究》、郑笑兵《南朝乐府民歌女性意识研究》等。

(四)与宫体诗的比较研究

南朝乐府民歌与宫体诗,在创作态度上,一为纯情的投入,一为纯美的关照;在抒情方式上,一为直抒胸臆、借物抒情,一为客观写实,隐藏情感。在情感表现上,一为缠绵婉转,一为故作矜持。而在抒情口吻上则有女性与男性之别。此方面的研究有李希跃《论南朝乐府民歌与宫体诗》、胡大雷《宫体诗与南朝乐府》等。

(五)南北朝乐府民歌比较研究

罗根泽《南北乐府之异同及其在文学史上之地位》、萧涤非《南北朝乐府之比较观》是关于南北朝乐府比较研究的较早成果。新时期以来研究内容包括女性形象、民歌表现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的比较。再者,分析形成南北乐府民歌差异的自然地理、社会政治、民风民俗、民族构成、思想意识等成因。新时期研究成果虽多,但几乎不出以上比较内容。论文如张彩秋《南北朝乐府歌辞女性题材比较研究》、高建新《南北朝樂府民歌比较分析》等。

(六)南朝乐府城市化、商业化特点研究

众多商业化城市的出现,乐伎、商人、商妇等市民阶层的生活,以及民歌中浓浓的娱乐气息,均为城市化、商业化进程给南朝乐府民歌带来的新鲜气息。赵谨《试论南朝民歌的城市化特征》、柳春《论南朝乐府民歌的商业化特征》、王玲《<西曲歌>所见南朝长江中游之城市经济发展》等有所论述。

总之,近三十年部分研究依旧延续着20世纪以来的研究内容,如歌辞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南北乐府比较等。另外,对乐府民歌中女性的关注,从接受角度研究乐府民歌在民间的传唱情况及文人圈的接受状况,或从民风习俗、社会历史等方面研究乐府民歌,都是新时期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展望

南朝乐府民歌在哪些方面还可以深入研究呢?笔者在此愿陈粗陋之见。

其一,将音乐学研究与乐府民歌歌辞研究结合起来,深入探讨乐府民歌的辞乐关系。吴大顺《魏晋南北朝音乐文化与歌辞研究》认为“从音乐文化的视阈出发,研究乐府歌辞赖以生存的音乐基础,从而探讨乐府歌辞的文化功能与文学特性;从辞乐配合的复杂性认识乐府歌辞在具体音乐环境中的文化功能及其变化。”[1]因此将音乐研究与文学研究相结合,这是十分可行的。

其二,运用新的批评理论及方法对南朝乐府民歌进行新的研究。如运用文化研究方法,从民俗学、历史学角度进行跨学科研究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研究思路。

其三,传统观念上我们将吴歌西曲归属为南朝乐府民歌,然而这些民歌是经过乐府采集、加工润色而入乐的。正如钱志熙先生所言:“五四以来站在白话文学、民间文学立场上的乐府研究,在重视乐府诗歌的文学史地位的同时,对其体性的认识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例如将吴声、西曲完全等同于民歌,而没有看到它们是由民间歌谣、俗调发展为上层与宫廷的乐曲的,其真正的体性是乐章歌词,而非原始歌谣。”[2]因此,研究南朝乐府民歌要深刻挖掘其中蕴含的复杂问题。

总之,南朝乐府民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对此的研究,不光具有文学研究之价值,还可以了解南朝社会风貌、民风民俗等,其研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吴大顺.魏晋南北朝音乐文化与歌辞研究[D].扬州大学,2005.

[2] 钱志熙.20世纪上半期乐府研究史述评[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0(5).

作者简介:柯柏琴(1992–),现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综述
认知需要研究综述
氢能有轨电车应用综述
综述的写作格式
5G应用及发展综述
机器学习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深度学习认知计算综述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