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避免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

2015-05-30 12:29胡忠青
求知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语言输入中式英语逻辑思维

胡忠青

摘 要: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语际错误形式之一。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汉英文化和汉英逻辑思维存在很大差异。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增强学生的语言输入,帮助学生熟悉两种语言的差异,引导学生养成逻辑思维习惯,从而减少中式英语的产生,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中式英语;语言输入;逻辑思维

一、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Chinese English,Chinglish)

是指“中国的英语使用者和学习者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英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交际习惯的畸形英语。”

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是两种语言的习得者对英语语言的规则和思维方式掌握的不透彻,在用英语表达时根据自己的中文表达习惯硬译过来的,所呈现出来的英语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都是中国式的。这就是母语的负迁移所导致的后果,是语际错误的表现形式之一。

二、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从单词使用来看,词性滥用、单复数、时态错误等;从句子结构来看无主句、句子片段和人称不一致等。

从篇章结构来看,上下文无必要的衔接词、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强等。

从逻辑思维看,主旨句和分主题句不突出或者空缺、论证分析中主观色彩强等。

三、避免中式英语的方法

1.增强英语语言输入

减少中式英语的根本途径是增强语言输入。首先,授课教师应该尽量做到英文授课,让学生时刻浸染在浓烈的英语氛围内。其次,引导学生多阅读英文类报刊书籍等。再次,引导学生看英文影视作品,听对白和看对白结合,加上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让学生的语言输入更加高效。最后,要求学生多背诵优秀英语作文范文。在语言输入的实际操作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增强语言输入。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教学进度,多布置和英语写作相关的练习,及时检查学生自主语言输入的效果。

2.熟悉英汉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两种语言之间更多的是差异。综合来说,它们的差异有以下这些:第一,英语的词汇有形态变化,而汉语基本没有形态变化;第二,英语句子被动语态用得多,而汉语句子被动语态用得少;第三,英语句子先总结后说事,而汉语先说事后总结;第四,英语句子有主语,而汉语句子可以省略;第五,英语句子中出现的虚词,汉语句子中可以省略;第六,英语单位名称不够明确,而汉语单位名称十分明确;第七,英语用长句,而汉语用短句;第八,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的词文化内涵不同。在英语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到这些方面的差异。

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两个概念:“意合”与“形合”。所谓“形合”,是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意义,主要包括语言形式的变化以及连接手段的使用等。所谓“意合”是指通过语意的贯通和特定的语境来表达意义。就语言形式而言,汉语采取的是直接反映思想的方式,而英语采用的是间接反映思想的方式。如果将中文转换成英语,必须要考虑到词形变化和逻辑连接词的使用。以部分学生句子翻译为例来说明这一点。

例1:英语是很重要的工具,我们一定要学好。学生译文: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tool,we must learn well.例2: 说是说了,没有结果。学生译文:Say and say,no result.

这两句话的翻译结果完全是按照中文原文的表达顺序逐字逐词翻译出来的,结果自然是令人啼笑皆非,没有达到翻译的目的。学生的译文没有考虑到英汉表达的差异。其一,例1有两个短句,其中暗含有因果关系,在翻译成英语时,必须要把表示因果的连接词加上;其二,原文省略了“工具”的量词和“学”的宾语。在翻译时,应该把这些被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经过补充之后,可以得到以下完整的句子和译文:

(因为)英语是(一种)很重要的工具,(所以)我们一定好学好(它)。

Because English is an important tool,we should learn it well.

例2的译文不成功是因为学生没有考虑到两个短句的逻辑关系和句子的完整性。其一,这个句子的原文是典型的无主句,在翻译时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确立主语。其二,“说”的主体肯定是人,以人做主语的话可以有多种选择。其三,既然是希望得到某种结果,那么说的内容肯定是和建议有关,所以“说”的宾语应该是“建议”或者“提议”,和“建议”搭配的动词换成“提”要更加符合我们的表达习惯。其四,“结果”既然是和“建议”有关,转换成“回应”才能更加符合词语间的搭配。其五,两个短句间还暗含着转折关系,要补充必要的转折连词。所以,经过分析和整理之后,例2的原文可以转换如下:

(虽然)我提了建议,(但是)还没有得到回应。

经过分析和补充之后,这个句子已经很完整了,可以得到以下译文:

Although I made suggestions,I have not received any response.

所以,将中文转换成英语的时候,我们不仅要顾及句子的完整性,还要考虑到前后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

3.养成逻辑思维的习惯

人们常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英语写作实际上是一个从“母语意念”到“英文表达形式”之间的转换过程。这个转换绝不是表象的、直接的,而是深层的、逻辑层面上的转换。换言之,两种语言只存在语义上的对应关系,而不存在表层的对应关系。因此,在进行意义转换前,我们需要分析中文表达的逻辑含义,理顺逻辑思维后再落实到笔下。依然以学生曾经学习过的句子翻译为例。

例1:面包把我给吃胖了。学生译文:Bread made me eat fat.例2:夏天很难保存食物。学生译文:Summer is very difficult to preserve food.

例1译文的问题在于学生没有理清句子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错误地认为中文的主语是“面包”,英译时可以直接把“面包”翻译成对等的主语。殊不知,这句话的逻辑主语应该是“我”而不是“面包”。面包在这个句子中只能做“吃”的宾语,而不是主语。此外,“吃面包”和“长胖”之间有因果关系,需要增加对应的连接词。所以例1的逻辑含义和英译如下:

(因为)我吃了(太多)的面包,(所以)我变胖了。

I have become fat because I have eaten too much bread.

例2中的“夏天”只是时间状语,“保存食物”才是主语,“很难”是表语,因此我们可以用动词不定式做主语,也可以用it做形式主语而将不定式放到句尾。可以得到以下两种译文:

(1)It is very difficult to preserve food in summer.

(2)To preserve food in summer is very difficult.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写作绝不是简单的表层形式的翻版,而是深层意义的转换。我们在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时,先要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将要表达的中文意念稍加分析,要搞清楚“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也就是说,要搞清楚所要表达意念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等要素,然后再落实到笔下。

总之,由于英语输入量的缺乏、语言文化差异以及汉英思维的差异,中式英语成为了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写作的巨大障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增强语言输入,熟悉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并且引导学生养成逻辑思维习惯,从而减少中式英语的产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最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04):18—24.

[2]王 力.中国语法理论[M].上海:中华书局,2009.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外语系)

猜你喜欢
语言输入中式英语逻辑思维
汉译英中“Chinglish”面面观
可理解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课堂的作用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语言输入策略
浅析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思维模式及中式英语
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式口语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