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杉网络:撬动亿元市场

2015-05-30 01:18赵艳秋
IT经理世界 2015年5期
关键词:思科云杉数据中心

赵艳秋

2006年,在清华大学读书的亓亚烜,幸运地成为国内最早一批接触到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的人。当时,清华与美国斯坦福、伯克利大学同步进行SDN研究。它们一起发论文,相互交换学生,展开项目合作。亓亚烜曾到硅谷学习,亲历了SDN的兴起。

2011年,亓亚烜博士毕业后成立公司,致力于SDN产业化。他给公司起名“云杉”,这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杉树,寓意在云计算行业中能够成为一家有中国DNA和特色的常青企业。

与大公司的PK与合作

在亓亚烜看来,SDN并不是一项新技术。过去这些年,网络设备巨头一直在做SDN,因为复杂庞大的网络离不开软件控制技术。只不过巨头做的SDN是“封闭的”,以此保障自身垄断的利润。

但在2009年,谷歌开始研发SDN,因为那时它们数据中心的网络已经复杂到商业化产品无法满足的地步,所以不得不定制自己的网络,把原来人工的事变成软件的事,从而更有效、更安全地去运维更大规模的IT设施。谷歌的脚步也带动了运营商巨头。这期间,开放设备、开放网络协议兴起,开放网络产业链逐步成型,像云杉这样的初创企业也有机会参与SDN市场了。

公司创立伊始,亓亚烜他们希望能像美国那些SDN企业一样,专注于SDN技术,但后来发现,中美两国市场存在巨大差异。美国客户的技术和整合能力很强,它们自己就可以把计算、存储、网络整合起来,做成一朵云。但在中国,大多数企业不具备这样的技术能力。“于是,我们决定去做云,把SDN作为后端的支撑技术,这样,我们做出的云就有了SDN的基因”。

因为具备SDN的基因,云杉的云具备很多优秀特性。首先SDN能够提供云计算的网络安全。目前,市场上很多安全产品仅从服务器端来处理安全问题,但SDN能从另一个维度——底层网络来监控安全。多维度的协作,可为云提供更好的安全防护。SDN也为云带来规模优势。云杉设计了三层网络架构,每层都采用分布式处理,这让它的技术目前可同时支持100个数据中心,每个数据中心100个机柜的规模。此外,利用网络虚拟化,云杉实现了多家网络异构设备的统一集成。这样,多类用户和多类云服务能动态衔接起来,丰富了云端的类型,扩大了云业务的部署规模。

云是一个大生态,云杉从2012年开始培育自己的生态圈,最初与一些小企业合作,后来,云杉的生态圈中也出现了微软、思科、中国移动等大企业的身影。亓亚烜说,云杉最核心的就是SDN技术,他们愿意与任何大企业PK和交流技术。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赢得了大企业的认可,逐渐赢得了合作。

这其中最有趣的是与思科的合作。本来,开放的SDN技术对思科是一种挑战,思科为什么愿意与自己的挑战者合作呢?这是因为在网络设备开放、标准化后,相当多的设备已低利润化,越来越多的价值来自网络服务和应用。思科也意识到这个潮流,它在向高端网络和服务发力。在云杉和思科合作向企业交付的混合云中,周边使用廉价开放的网络设备,核心使用思科设备。思科解决跨数据中心异地互联、100G网络传输等问题,而云杉实现混合云的统一管理。

最近,云杉和微软、思科推出了混合云体验计划,邀请技术达人来体验混合云的使用和运维。

三类客户

混合云是云杉看好的方向。市场调研公司和业内的一些看法认为,“2015年是混合云的爆发年”。

在亓亚烜看来,公有云是巨头们的事,而混合云,才是云杉的发力点。与游戏、移动应用和开发者不同,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和云化相对复杂。这些企业的业务不太可能全都放到公有云上,他们一部分要使用自有IT资源(构建于用户数据中心),一部分用云杉提供的虚拟私有云服务(构建于云杉合作数据中心,与其他企业IT隔离的专属IT资源),还有一部分放在公有云上。“云杉希望帮助传统企业在走向云端的过程中更容易些。”亓亚烜说,“云杉负责把这三部分IT资源用SDN打通,统一管理和进行安全配置,并保证企业IT运营与之前的流程基本一致。”

在做混合云的过程中,云杉像大多数初创企业一样,采取了相对轻盈的运作模式,它提供软件技术,加盟的数据中心提供机房和设备,双方一起提供混合云服务。目前,已有9家数据中心加盟,其中5家对外运行。

企业级云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来自既得利益者的阻力也不小。不过,亓亚烜认为两类客户可能最先破冰:一类是正在兴起的做大数据的客户。这类客户规模不大,但都是为大公司和大机构做数据分析。而大数据分析并不是现有公有云平台所能做的,一定是针对大数据应用做过底层优化的平台。

还有一类是外企客户。因为业务的不确定性,这些企业在海外开展业务时,往往不愿意采购设备,而希望采购中立、服务品质高的云服务。特别是这类客户需要适配多种设备的虚拟网络,以便让全国各地的员工能够动态接入,还能与海外总部对接,这恰好是云杉的优势。

除了这两类,央企和政府部门也是最早一批走向云端的传统机构。这类客户强调自主可控,而云杉自主开发了整套数据中心的控制系统,正好符合需求。

现在,云杉正在这几类市场上摸索拓展。

当年,由斯坦福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创办的SDN创业企业Nicira于2012年以12.6亿美元被VMware收购,造就了SDN业界的神话。亓亚烜希望云杉也能成为一家小而美的公司,能撬动数以亿计的业务市场。他经常与公司同事说,云杉的软件技术让公司中每个人都能“搞定”一个数据中心,这个数据中心继而又能带动上千万元的业务。长期来看,只要把生态圈建立好,形成影响力,云杉就一定有好的前景。自创业以来,云杉已获得来自美国硅谷的多家风投公司的投资。

“我们非常关注中国广大的运维工程师群体。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其中的大多数人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繁杂却低效的运维工作,而这些工作必将被机器取代。他们会成为真正推动这件事(云计算)往前走的力量。” 当年也曾在机房天天费力倒腾机器的亓亚烜说,“一旦他们掌握了这些顺应大势的技术,思想和双手被解放出来,中国的IT环境将更具竞争力。”

猜你喜欢
思科云杉数据中心
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云杉大苗的起苗与包装
民航绿色云数据中心PUE控制
云 杉
不同云杉品种幼林苗高的遗传变异研究
思科新一代防火墙帮助客户实现全数字化计划
西秦岭山地云杉育苗技术
基于云计算的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实现与应用
Overlay Network技术在云计算数据中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