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乡音“后继无人”

2015-05-30 10:48
海峡摄影时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客家方言闽南语乡音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朝诗人贺知章著名的《回乡偶书》一诗,估计人人都朗朗上口。这首诗写一个人年少离家,年老回乡,几十年“乡音无改”。从古至今,乡音也就是方言,是能集中具体地体现一个地方本土文化和历史积淀的载体,同时乡音也寄托着无限乡愁。人在他乡,听见乡音,倍感亲切,既起乡愁,又慰乡愁。

福州方言

外地人难以体会的“好有爱”

福州话是闽江下游的旧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语,是闽东语的代表方言,也是福州民系所使用的母语。属于汉语族的闽语分支。此外,福州疍民也以福州话为母语。福州话在汉语各大语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福州人把这门语言称作平话,意思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

福州评话是以福州话讲述并穿插吟唱的说书形式,通体浸透着浓郁的“虾油味”。多少年来,评话先生单枪匹马奔走在书场茶馆街坊里巷,一把折扇、一块醒木和一爿铙钹,征服无数听众,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享受带给城乡百姓。

过去福州评话有专门的评话馆接受聘约,现今由曲艺业务接洽处进行联系。城乡群众遇民俗节日和红白喜庆,随时可以去就近的评话馆或接洽处订约评话先生和演出的时间、地点及酬金。时间一到,不管是风是雨,评话先生一准到场开讲。一些名气大的艺人,到了“旺季”,许多地方都来“抢”,连轴转都忙不过来。现在许多海外游子归来,还常常订请评话,与家乡亲人同乐。

福州话的方言俚语,被网友以《好有爱的福州话!》为题,做了一番有趣梳理:

只有福州人ei白:有种器官叫咪究;有种昆虫叫啊意;有种电器叫轰脸;有种鸭子叫砖弯;有种智商叫K驴;有种状态叫叠仙;有种挑衅叫总意;有种厉害叫撒把!有种无聊叫些卡把;有种脾气叫一尼呸;有种恶心叫因尼hing;有种老实人叫板力咖;有种喝彩叫ho啊;有种贝类叫作妞央,有种不地道叫kie辣;有种小气叫敢U磊;有种舒坦叫NEW P SIDE;有种交通工具叫卡拉恰;有种人叫南啊凉;有种裸体叫TongMiangMiang;有种游戏叫瘪瘪捏;有种丫霸的方言叫虎鸠哇!有种功夫叫拱趴;有种舒坦叫趣伦;有种鄙视叫切k;有种难受叫羞歪;有个手势叫内由载;有种受不了叫东咩逮;有种小孩叫俺养几;有种恶心叫补隆弄;有种兄弟叫咖溜bong;有种不清楚叫达拉电;有种义气叫丫干胆;有种惊叹叫哇哈;有种感叹叫切强!

在福州,有种天气叫雅页,有种动物叫走央,有种颜色叫乌秃头,有种无奈叫丫越,有种幸福叫ke哇,有种感情叫歪东意汝,有种人物叫颠趴,有种态度叫拎精,有种病叫板路lia,有种愤怒叫撒女内!

在福州,有种小吃叫扁律;有种人叫醒应蛮;有种赞美叫丫霸;有种疲乏叫ki亏;有种轻松叫kiu咔;有种认同叫将内;有种美女叫山丫种;有种咆哮叫恰抢;有种破烂叫莫瑞西;有种趣味叫丫勿眉;有种娱乐叫帕玛挫!

客家方言 年轻人的新鲜话

相对于其他语言体系,客家代代相传、延续千年而被誉为中国古汉语“活化石”的客家方言,保留了更多唐宋以前的语音、语法结构和词汇内容,有着更多的“古风遗韵”,对研究中国古汉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客家方言是客家民系共同使用的语言,又称“唐音”、“客方言”、“客话”或“客家话”。一般认为它是魏晋时代流传下来的,经过南北朝的发展,最终在唐代定型。由于客家人为避战乱南迁至山区,与外界交流相对较少,客家方言也因此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

客家方言的发音也较为独特,有六个音调,平、入声分阴阳,上、去声不分,保留了六个古入声的韵尾。因此,一些唐代诗句用普通话读起来显得很不押韵,但用客家话读起来就顺畅得多。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这句古诗,“斜”在普通话里读“xie”(音“邪”),与“家”字不押韵,而客家则读“xia”(音“霞”)。

客家话还大量保存了古汉语的词汇。如一些名、动词的转换,一些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的用法,在客家方言里却仍然完好地保存着。如“吃饭”客家人仍用名词“食”表示,“吃早饭”就被称为“食朝”。由于客家祖先有不少是两晋时的贵族,客家方言还带有古代“雅言”的部分。

客家方言属于汉语的七大方言之一。从分布上看,国内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7个省,海外有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或地区。在全世界范围内,按使用语言人数计算,客家话约排在第32位,仅在中国内地就有6000多万人在讲客家方言。

莆仙方言 中原古汉语的活化石

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莆仙方言8音分明,保存着较多的唐以前中原古汉语,很多发音至今都是古文。然而,随着城市化发展,普通话的普及,莆仙方言的继承出现了断层,特别是文读部分,随着读过私塾的老一辈相继离世,更是陷入“后继无人”的境地。

方言维系着乡愁,“地瓜腔”包含着浓厚的地方认同感。近一两年来,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在以不同的形式,挖掘整理拯救莆仙方言,传承地域文化。

“方言不仅是语言,它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莆田市作家协会主席王顺镇致力于莆仙方言的研究,他对记者说,莆仙方言是非常优雅的语言,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从中原往莆田的人口迁徙,由于莆田相对闭塞,所以相比其他地方,莆仙方言更多地保留了汉唐宋时期的说话标准和古音调,莆仙方言的很多发音甚至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我们现代人读古书,比如先秦诸子的著作,魏晋南北朝、汉唐时代的著作等,有一些冷僻的字在现在普通话中已经消亡,但是还存留在莆仙方言中。莆仙方言是研究古代汉语很好的参照系,对于研究汉语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王顺镇如是说。

语言是不断变化的,保护方言,并不是要人为地保持方言永远不变,事实上没有人能够阻止方言的变化。保护方言,只是希望不要人为地抛弃方言,不要人为地使方言过早地被同化,进而消失。

而我们失去的,也不仅只是方言,我们要保护的,不仅是方言。

方言是维系故乡情的纽带。“出门在外打拼,无意中在街上遇到讲莆仙方言的人,突然就像遇到了亲人一样。”这是在采访中,一位在外游子的心声。与普通话不同,莆田方言的独特性成了使用者最好的“标签”,也让其心里烙下家乡的印记,拥有了无可比拟的地方认同感。

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强调,普及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使公民在说方言的同时,学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从而在语言的社会应用中实现语言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

闽南语方言

谁才是最“正宗”

如今普通话达标将是公务员考试的一道门槛,政府部门也要求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但闽南话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目前关于方言地位的争论中,闽南话不抑反扬。随着央视、福建省和厦门、泉州地方台的闽南语频道的开播,“闽南话时间”越来越多,话语也越来越有生命力了。

闽南语支系甚多,除了闽南的厦漳泉三市,温州、潮汕及江西一些地方的方言都在闽南语的范畴内。在各支系中,“泉州腔”闽南语人口最为庞大。资料显示,台湾有1/3的人口是泉州人后裔,加上港澳和东南亚的泉州籍人士则多达2000万人。

但令人意外的是,海峡卫视、央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闽南语节目讲的都是“厦门腔”。对此,资深的闽南语播音员蒋东煌不无遗憾。“厦门腔”一开始就获得了学术上的优势,据称,几位编纂《闽南语词典》的学者、教授都是厦门籍。

尽管不能从地方讲到中央,“泉州腔”闽南语也需要做进一步的整理工作。蒋东煌说:“可能是杞人忧天,但我认为泉州闽南语也存在一个规范的问题。”做了多年播音员,蒋东煌对语音特别敏感,他察觉到,现在闽南语已经在发生变异。随意发音,普通话词组的不恰当插入等已经在使闽南语有些不够地道了。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闽南语作为母语的地位在最新的一代泉州人中出现了动摇。许多泉州孩子,在幼儿园里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泉州话反而不大会讲了。

泉州人民广播台的闽南语频道的节目内容,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在开播的第一天里,就传出了长时间的南音节目。在中国音乐史上,泉州南音素有“民族音乐之根”的雅号。同时,南音也是众多海外泉州人的乡愁之音,很多华侨回到泉州,听到南音都有莫名的感动。在戏曲中,闽南话也有雅俗之分,比如泉州传统的梨园戏,唱的是雅音,而以善于塑造丑角的高甲戏唱的就是俗音。蒋东煌说:“泉州台的《泉州讲古》等节目火爆就表明,闽南语节目很有群众基础。闽南语节目不仅是新闻,还包括丰富的传统文化产品。”

事实上,闽南话的语言学价值早已得到了认可,作为世界上特别古老的语言,它已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而随着当代闽南语区域的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闽南语也显示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客家方言闽南语乡音
厦大研发闽南语识别系统
乡音永久
清代木刻版闽南语歌仔册考释
近四十年来客家方言研究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反思*
初探客家方言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音如歌
初探客家方言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闽南话
闽南话
江西大塘客家方言声母[n]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