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领导哲学

2015-05-30 02:49张颖颖
求知导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方法论

张颖颖

摘 要:领导哲学属于哲学的分支学科。毛泽东领导哲学具有非常鲜明的方法论功能,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提出了非常著名的观点就是战争指导规律,并就此作了充分的论证。

关键词:毛泽东;领导哲学;方法论

一、什么是领导哲学

说到领导哲学,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下领导的含义。领导是一种以权力作为基础,最终是影响组织成员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和活动。领导是离不开权力的,如果没有权力,领导的作用就很难实现。而领导哲学属于哲学的分支学科,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是它所研究的,它所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领导活动的。而我们伟大的毛泽东同志,就是运用这样的哲学方法论揭示了领导主体和领导客体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曾深刻指出:“领导工作不仅要决定方针政策,还要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是要发生问题。”[1]他还指出工作方针的决定都是来自实际的情况才是值得学习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逻辑起点,要以此来建构自己的逻辑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是物质,而毛泽东的逻辑起点则是群众。他指出,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队伍是彻底为人民利益工作的。

二、领导哲学活动的基本矛盾

领导哲学认为可以把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与领导活动的基本内容大致等同起来。由此可以看出,这样领导活动的矛盾就是领导主客体之间的矛盾。领导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领导的主客体问题,如果它们得到了解决,那么领导活动的其他问题同样就得到了解决。从这个层面来讲,领导哲学主体与客体之间是紧密相连的。毛泽东认为:“干部与群众的正确关系是,没有干部也不行,但是,事情是广大群众做的,干部起一种领导作用。”[2]这些干部所起到的领导作用,实际上就是领导者与领导活动的主体表现,与此相对应的,领导客体就是那些被领导的群体,领导活动的基本关系是领导主体与领导客体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样就构建成了它们之间的基本矛盾。其实这种关系,就是不断地解决旧有的矛盾,然后再产生新的矛盾,只有这样不断地循环才能不断地推动领导活动向前发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分析领导主体与领导客体之间的矛盾呢,怎么才能正确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呢。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有着丰富的领导哲学思想。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宪法规定:“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3]在实践中,毛泽东同志一生都是以身作则的好榜样,而身为毛泽东同志的亲人们也都不曾从毛泽东同志那里得到半点的私利,他作为领导的主体,是大家很好的榜样。作为我们的领袖,其实有时他是可以为自己的亲人获取一些利益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没有这样做,没有给自己一点特权。毛泽东同志这种坚持为公,反对以权谋私的精神,对当前我党反腐斗争以及今后我党工作的开展,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领导者必须增强服务意识,要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绝不能把自己手中的权力凌驾于人民意识之上。领导者要时刻以毛泽东同志为榜样,一定要用好手中的权力,记住自己是人民的公仆。

三、毛泽东对领导活动方法论的应用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完美地结合,用哲学理论探索和回答领导活动问题,他的领导活动方法论已形成一个科学体系,成为马克思主义领导方法论的精髓。

(1)毛泽东提倡坚持实事求是,重在调查研究。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指出,在对同一个问题的调查中,对这个问题现实的情况和历史情况如果没有进行彻底的调查,就对该问题作出评论,那么就一定是瞎说的。毛泽东历来倡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形成了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的基本领导方法。其中,调查研究是关键性环节。毛泽东同志在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很多事情都是亲力亲为,自己进行调查研究,亲自写调查报告,从而形成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更好地来指导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坚持下去,按照实际情况来制定决策和执行决策,这是毛泽东关于领导决策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

(2)在解决问题上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毛泽东指出不能把所有的矛盾平均化看待,必须把它们区别为主要和次要的两类,只有加以区分才能着重于抓住主要的矛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学会“弹钢琴”,必须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时,又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把各方面的工作安排好。做到纵观全局,抓住重点。

(3)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注重事物的特殊性和方法的针对性,才能实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巧妙结合。毛泽东同志指出,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这是一种对立面的统一。他举了许多实例通俗易懂地说明这一问题。对犯错误的同志,必须一手跟他作斗争,另一只手跟他讲团结。斗争的最终目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属于原则性。团结的目的是给他一条出路,跟他讲妥协,这属于灵活性。在我国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把原则性和灵活性运用到了极致,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就是很好的例证。原则性和灵活性是不可分割的。处理问题的共同准则是原则性的,如果在原则性上发生了失误,那么会给全局造成严重的损失。只有有了原则性,才会有统一的意志、统一的政策和统一的行动。灵活性是处置方法的灵活多变,根据事态的不同而不断的发生变化,不拘泥于固有的模式。灵活性是对原则的妙用,没有灵活性,原则将变成死板的公式,从而得不到真正地贯彻。因此,原则性和灵括性是对立统一的。这一方法的灵活运用,成为领导者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4)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史观的统一。毛泽东同志创造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充分实现了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精髓。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我党领导的一切工作中,凡是正确的领导,都是充分地认识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重要思想。在实际的工作中,毛泽东同志也是认真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只要是群众提出来的,他都做到了认真地听取,然后回去好好研究,再把这些意见运用到群众意见中看是否合适,经过这样一次次的改正,总会给群众一个满意的意见。

毛泽东提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我们党依靠这一根本领导方法,制定出一系列的正确的方针政策,不断夺取革命和建设的新胜利。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一方法同样是我们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国的很多改革新政策和措施,都是这一根本领导方法的生动体现。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领导方法及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探索到的领导活动的一个根本规律,是最宝贵的经验,也是毛泽东领导哲学的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40.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27.

[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760.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方法论
爆款方法论 属于奥迪A6L的豪华哲学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再论机能的刑法解释方法论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
抓改革落实,习近平的十大方法论
回应型行政审判的方法论指引
每个读书人,都要建立自己的“读书方法论”
舆论引导“时、度、效”方法论研究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