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电系统”研究生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

2015-05-30 02:49李寒松
求知导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创新能力课程

李寒松

摘 要:“微机电系统”是工科研究生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及内容广泛的特点。随着教育国际化趋势和中外交流的日益增强,许多学校已经将该课程转变为双语课程进行讲授。由于研究生教育主旨在于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在“微机电系统”课程双语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开展“应用案例教学法”,针对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多角度提出设计制造解决方案,提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练习机会,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果。

关键词:“微机电系统”课程;双语教学;创新能力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1]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大学建设,扩大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推进双语教学和人才国际化。”[2]很多高校在研究生教学中开设了大量的双语课程。

“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是工科研究生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及内容广泛的特点。该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微机电系统(包括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和微细制造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因此许多学校已经将该门课程转变为双语课程进行讲授。

在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中,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关键不是教会学生现有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像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的名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

本文结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机电系统”研究生双语课程的教学实际,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开展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微机电系统”课程的特点

“微机电系统”作为一门工科研究生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不像其他课程具有前后知识点连贯、系统性强的特点,而是包含了众多学科领域,内容广泛、博杂,其中部分加工方式属于科学前沿领域,它的研究和发展既促进又依赖众多学科的技术进步。该课程的高学科交叉与内容广泛性对教师的讲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储备机械学、材料学、物理学、化学和电子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一般情况下,“微机电系统”课程的讲授主要包括微机电系统和微细制造技术两部分。

微机电系统是微电路和微机械按功能要求在芯片上的集成,尺寸通常在毫米或微米级,具有重量轻、功耗低、耐用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和“轻、薄、短、小”的特点。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崛起以来发展极其迅速,被认为是继微电子之后又一个对国民经济和军事具有重大影响的技术领域,将成为21世纪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和提高军事能力的重要技术途径。已经大量应用于汽车、医疗、消费电子等领域。

微细制造技术是精密加工技术的一个分支,包括各种传统精密加工技术、特种精密加工技术和光学曝光刻蚀加工技术。这些加工方法大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学过,但是光学曝光刻蚀加工技术学生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接触。

整个课程体系内容庞杂,包括:各种微小结构的设计准则、方法和过程;光学曝光刻蚀加工技术的讲解;各种微细加工技术在微小结构制造中的应用原则和能力水平。

二、研究生双语教学的原则、模式和方法

对于研究生来说,双语课程教学也是非常必要的,甚至是至关重要的。研究生从进入科研课题的那一刻起,到顺利完成学业,自始至终都要用到英语。英语是研究生进行知识输入和必备知识储备的工具之一,也是研究生提升科研能力的必备素质之一[3]。

由于研究生的培养主旨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际的研究生双语课程教学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高层次原则、针对性原则、自主选择原则、渐进性原则、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依托原则、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原则[4]。

从现有双语教学模式来看主要有以下3种:浸润式教学模式(全英语教学模式);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部分使用母语教学,部分使用英语教学);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刚开始使用母语教学,逐步过渡到全英语教学)[5]。

双语教学的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6]。这些方法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英语语言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果综合应用于教学中,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微机电系统”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

1.采用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

由于“微机电系统”课程中存在大量的专业词汇,学生在前期的公共英语学习、专业英语学习和其他双语课程的学习中均未接触过,同时学生的英语基础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无法开展全英语教学模式和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全英文电子讲义和部分中文部分英文口语讲解的方式进行授课。

对课程中出现的专业词汇在课前准备好词汇卡片,第一次上课就发到学生手中。在课程进行中当遇到专业词汇时,采用中、英文介绍形式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专业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在课程初期,大量使用中文讲解,少量使用英文讲解。随着课程的进行,逐步减少中文讲解量,增大英文使用力度,循序渐进地进行双语教学。

2.采用“案例教学法”

在课程的基础知识讲解结束后,针对一个实际的微小结构器件作为目标,例如汽车加速度传感器,开展课堂教学。这种方法是以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智力因素与实际工程经验相结合的综合性的一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按照既定目标方向前进,明确实现目标的思路和方法。

经过实际案例的讲解过程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给每个小组拟定一个微小结构器件作为目标进行分组探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鼓励每个学生提出自己的设计制造原则、思路和方法,在小组内进行探讨,并且不对这些观点的正确与否进行评价,用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ililes/moe/moe_ 838/201008/9370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EB/OL].http://www.gov.cn/2011ln/conent_1825838.htm.

[3]李海霞.研究生双语课程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2014(11):64.

[4]史希平.浅谈研究生双语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原则和方法[J].理论导报,2006(10):32—33.

[5]郭玉军,乔雄兵.国际私法双语教学的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377—381.

[6]肖锡林,邓 健,廖力夫,等.地方高校研究生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4(01):27—30.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创新能力课程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