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途径

2015-05-30 02:49李志国刘一可陈晓梅闻文
求知导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职业素质素质教育

李志国?刘一可?陈晓梅?闻文

摘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着眼于高素质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创业为导向通过实施基础素质拓展、职业素质强化和创业素质培养这三大工程,充分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个培育载体,深入探索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的教育模式。将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素质教育;基础素质;职业素质;创业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教育部多次强调,高校要重视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类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1.当前各类高校就业率现状比较

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13年6月对21个省份30所高校的问卷调查,高校毕业生毕业时初次就业率为71.9%。从学历层次比较来看,初次就业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专科生为79.7%,本科生为67.4%,硕士生与博士生均为86.2%。从学校类型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为78.1%;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75.5%;普通本科院校排第三,为75.4%;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最低,为44.3%。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高职毕业生有很好的就业市场,比很多本科院校毕业生更有优势。

2.当前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起薪比较

报告指出,“211”重点高校毕业生平均月薪为3157元,一般本科院校为3793元,高职院校为3291元,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为2610元。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高职院校毕业生有较好的市场需求,学校层次高并不能够直接带来高收入。

3.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匹配度、晋升与离职现状

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偏低,工作不符合兴趣爱好为主因。53.4%的毕业生在毕业一年内有过离职经历。个人发展空间不够、薪资福利偏低、想改变职业或行业是毕业生离职的主要原因。32.7%的毕业生一年内在工作上获得过晋升。工作能力达到要求、获得领导赏识是毕业生获得晋升的主要原因。

4.当前企业招收高职院校毕业生标准的期待

有强烈的责任感、认真细心、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是企业招聘时注重的三项职业素质。对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是否参加社团活动也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同时参加社会实践及公益类社团活动也是很受企业欢迎的。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缺失的素质问题

1.思想道德缺失,理想信念薄弱

当前大学生普遍表现为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理念,对个人的职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

2.心理素质差,自我管理和协调能力弱

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普遍不足,容易冲动、烦躁、焦虑、逃避现实,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经受不住挫折。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差、群体意识淡薄、协调性差、自我意识过分突出、不能顺利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学生心理冲突、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不断出现,给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3.文化素养和技能素质较差,各项技能存在明显不足

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浓厚,仅仅满足于通过考试拿到学分,对本专业知识缺乏理解和融会贯通,不懂得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分析和研究问题方面缺乏主动性。在解决问题方面,没有掌握研究方法和缺少实践能力,更缺乏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三、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1.拓展基础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人文和基本素质的发展

发展职业教育应坚持以拓展基础素质为主体,在课堂内外,有效地将课堂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实现“知行合一、学用并重”。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思想政治素质与人文素质课堂体系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1)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社会服务等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引导青年学生了解社会,增加社会阅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和智力优势,为社会基本需求服务,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奉献精神。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其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学习心态。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频频出现的现状,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由专职和兼职老师形成一支心理健康咨询队伍,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关爱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帮助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格。

2.强化职业素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协调发展

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将素质教育和学生的职业规划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开展职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和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踏实干事、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1)开展具有职业化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职业素养。积极组织策划具有职业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2)构建职业实训环境,共建校企合作,搭建见习平台。结合企业及岗位要求,制定出专业实训的规范要求,加强与企业合作,搭建实训平台。同时引进企业的设备、软件和生产流程,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3.实施创业素质培养工程,促进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加强创业素质培养会提升学生职业化发展水平,为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奠定基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传授创业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建设大学生创业园,搭建实践平台,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努力创造一定条件,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1)以专业性科技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除贯穿于课堂教学外,结合专业实际的课外科技活动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在实际教育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尝试“优秀生创业培训计划”、组建大学生创业团队,鼓励并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开展各类创业大赛等专业性科技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2)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精神。自主创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仅仅通过书本和课堂是无法真正培养出自主创业能力的。自主创业的实践需要复杂的条件支撑,需要项目、资金、场地等条件的扶持和保障。只有积极整合资源,为自主创业搭建平台,提供实践机会,才能更好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精神。

参考文献:

[1]孙 璐,张 昕,袁 旭.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实践探索[J].经济师,2012(08):12—13.

[2]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M].上海: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素质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职业教育应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本
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电气设备课程模块化改革与实践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