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15-05-30 07:04叶莹莹
求知导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

叶莹莹

摘 要:随着全球化发展的日益深入,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现代化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已经成为高校培养学生的重点之一。“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且已经成为高校的教育教学当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结合了“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的特点和现状,对其在高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

一、“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中的外语教学

(1)注重教学的全面性。高校外语课堂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当注重知识、素质、能力等多方面的平衡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进行对比研究,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对语言的不同影响。通过影视剧、小说等外语作品让学生体验不同情境对语言的不同影响。同时,可以利用网络、聊天室等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进行跨文化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注重跨文化交际的复杂性。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之下,各种语言的使用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例如,当前的世界通用语言——英语,它的应用范围包括了国内、国外。无论是不是本族语言者,在国际间的交流所使用的几乎都是英语[1]。这种国际性的特点使英语变得复杂和多样,使得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因此,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培养,不但要注重语言的教学,还应当注重文化的渗透,加强对世界文化的了解,才能应对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语使用者的交流和沟通。

(3)注重营造真实的语境。一直以来,我国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往往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学生没有足够的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机会,使得学生在学习外语时效果十分有限。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跨文化交流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当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真实的素材作为蓝本,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真实的语言运用,或者可以邀请外教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进行真正的跨文化交流训练。

二、“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中的课外实践活动

(1)利用网络媒体。由于现代化科技的高度发展,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条件。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观看外文电影、电视剧以及小说、杂志等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国外的文化知识和语言应用[2]。

(2)利用校内活动。高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组织一些语言文化交流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知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以提升跨文化交际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生中间组织外语角、外语辩论赛、外语演讲比赛、外语歌曲比赛等活动,或者举办一些外语讲座、订阅发行一些外语报刊读物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增加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储备。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邀请一些专业的外国学者来到学校与学生进行文化交流,让学生能够有机会真正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实践练习,以增加经验,提高能力。

三、“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1)提高学校软硬件的建设和校际间的技术合作。随着多年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已经证明了其在学校的教学活动当中起到的作用[3]。为了能够顺利地将其应用到学校的教学当中,就要加强学校自身软硬件的开发和建设,可以成立一支专门的软件开发队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教学辅助软件。同时,学校还应当加强在网络方面的投入,为网络的跨文化交际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此外,各大高校之间还应当加强技术合作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学校之间可以相互提供技术上的改进意见,共同合作开发教学辅助软件。

(2)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了保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科学、有效的利用,并且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就应当保证教师和学生拥有足够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对此,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和学生这一方面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互联网的全面认识,保证教师和学生能够顺利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进行课程的学习和研究[4]。

四、“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中教材的选用

(1)外语教材的选择。在“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中,将文化的培养和语言的训练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因此,在外语教材的选择方面,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在选择之前,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文化培养的需求,对教材的优缺点进行综合性评价,从而选择最为合适的教材。同时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平均外语水平、外语学习的兴趣所在等[5]。选择文化涵盖面较广,文化内容较为丰富,实践性较强的教材,这样就能够在外语课堂教学中,不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提高,还能够加强学生文化方面的积累,并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意识。

(2)外语教材的使用。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教材的使用效率往往能够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教材内容是固定不变的,在某些时候可能不是很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因此,教师不应该一味按照教材内容来进行教学,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适当改变教学内容,使跨文化交际的培养更加具有灵活性、自主性和创造性[6]。教师不但要能够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灵活、高效地使用教材,还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利用其他一些辅助性教材、文化媒体产品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中师资力量的建设

无论是什么样的“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都要由教师来执行和实施。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发展和建设,打造国际化、综合化、多元化的教师团队。首先,在选聘教师的时候就应当注重多元化,不应当只招聘外语语言专业的教师,同时还应当招聘文学、文化等相关方面的教师,组成综合性的教师队伍。对于受过其他专业训练和教学的外语教师,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在学校中,外语专业可以和其他专业之间建立联系,共同聘用相关的专业教师,以加强不同专业之间师资力量的共享,加强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对跨文化交际的培养也是有很大好处的。最后,还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发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进一些外教,或把本校的教师派到国外交流学习,以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为本校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助力。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间日益频繁的交流和沟通对我国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将来步入社会之后能够为我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的采用,能够大大提高这方面的教学效果,使我国的高校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国际型人才,以应对将来国际间的激烈竞争。

参考文献:

[1]曹德明.高等外语院校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03):1—5.

[2]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陈俊森,樊葳葳,钟 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4]陈艳虹.浅谈专业英语文化教学[J].教育探索,2011(07):72—73.

[5]陈 欣.从跨文化交际能力视角探索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课程设置[J].外语界,2012(05):73—78.

[6]赵 芳.“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