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入诗入联教学的教育作用

2015-05-30 10:48甘霞萍
开心素质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对联亲情古诗

甘霞萍

名字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赐予他的第一笔精神财富。遗憾的是,很多时候人们只局限于它的识别功能而忽略了它的教育功能。对孩子的教育可以联合家庭教育,从他们的名字开始。将他们的名字嵌入诗(联)之中,不但可帮助孩子体味亲情,感悟父母之爱的深沉,而且可以从更深的层次与家长加强沟通,获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同时可激发孩子学习诗词的热情,积淀中华优秀文化,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名字入诗入联活动是培养亲情的好举措

取名的过程就是亲情的一种体现,名字的确定是父母之爱的结晶。父母在赐予孩子名字的同时,也将中国文字特有的文化意义当作一笔精神财富赠予了孩子。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父母没有将自己的深情厚谊和名字的文化意义讲给孩子听。所以很多孩子不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有多么深沉,父母对自己的希望有多么殷切。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把父母给孩子取名的一片殷切之情告诉他们,把名字的意义讲给他们听,从而引导孩子加强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将孩子的名字嵌入诗(或对联)之中,是讲解意义的一种最佳方式。如小朋友刘振安,笔者赠送给他的对联是:中华振兴是我们的殷切希望;宇宙安宁乃世人之崇高职责。让他懂得父母希望他为振兴中华做贡献,为宇宙安宁献良策。鼓励他要从小立志,磨砺自己。如黄冠玉,笔者送他对联:夺冠军须艰苦锻炼;美玉器要仔细琢磨。告诉他,父母希望他从小要刻苦锻炼身体,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长大了才能有所成就,让他在诗联中感受父母的一片苦心。

二、名字入诗入联活动是家校联系的桥梁

国家教育部所制定的学校素质教育内容中指出:“小学教育是少年儿童各方面的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实,家校联合教育也是少年儿童受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名字入诗入联活动,不仅学生喜欢,家长也很喜欢。一次笔者举行名字入诗入联活动,邀请了部分家长参加。有个叫曾志鹏的男孩子,在家喜欢舞枪弄棒,打打杀杀,在校喜欢逗比他小的同学,经常欺负同学。“名字入联入诗”活动时,他爸爸来了。笔者问:“你知道爸爸为什么给你取‘志鹏这个名字么?”他说不知道。笔者就说:“从名字看,长辈希望你要有远大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他说想当解放军。笔者当场赠送对联给他:宏志立好乾坤定,鲲鹏展翅天地宽。他爸爸听了非常激动,说:“老师你解释得太精彩了。”孩子听了也非常高兴。笔者趁热打铁,教育孩子:“解放军有欺负小孩的吗?”他连忙说:“我再不欺负别的同学了。”回家之后,家长把这幅对联制成条幅挂在孩子的床头,要他每天念一到两遍,并经常向别人说这个学校里的教师水平高,教育孩子有办法。这种与孩子密切相关的活动有利于营造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名字入诗入联活动是积淀传统文化的好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望庐山瀑布》《山行》《枫桥夜泊》《江雪》等古诗,对孩子进行古诗的理解和欣赏教育。教师在课堂上教这些古诗的时候,主要是教孩子们如何读出节奏美和音乐美,理解诗文的思想内容,引导孩子欣赏古诗的美。一般来说,大多数孩子只是小和尚念经,学得有口无心。但把孩子的名字嵌入到诗中,境况就不同了。他们觉得:原来我也可以融入古诗中去。这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诗词的热情。如阳灿的同学,笔者把他的名字嵌入诗中:

阳光普照满天霞,灿烂春光照万家。

真诚勤奋成才日,美好人生乐无涯。

在专家眼里这可能算不上一首好诗。但阳灿一听自己的名字成了诗,眼睛随之一亮,轻轻念了两遍,喜悦之情不可名状。后来他把这首小诗用纸抄写下来,贴在自己的桌子上,经常读它,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活动结束时,他能背诵的古诗已有二三百首了。

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号召下,在提倡普通话教学的大好形势下,要建设一个文化强国,首先要让全体国民有文化。要让国民都成为有文化的公民,必须从少年儿童开始,让他们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将孩子的名字嵌入诗(联)之中,让他们从小感受到中华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热爱中华诗词文化的思想感情,就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文化强国就不是梦了。

猜你喜欢
对联亲情古诗
永不凋零的亲情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清明话亲情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