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学生信息素质的方法

2015-05-30 17:36廖远程
开心素质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科信息技术素养

廖远程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一些现代信息技术才能立足于信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而处于人生学习关键时期的中学生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人群。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是非观念不够明确的时期,教师在这个时期不但要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更要指导学生正确的看待人生、认识自我。

一、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1.利用生动形象的动手操作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知道,他们对于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具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而且他们对于这些事物的学习能力也是很强的,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学生最初的学习积极性是很高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学科动手操作的特点和优势,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魅力,从而调动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整合其他学科资源,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适合全面发展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在学习Excel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刚刚进行了期中考试,于是笔者便在上课时结合班里期中考试的成绩来运用Excel制作班级学生的成绩表,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信息技术对于我们的生活是有着极大帮助的,因此他们会认真积极地学习,这样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3.设计丰富多彩的竞赛项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除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还有着极强的好胜心,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赛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由此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这不仅会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由于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学生信息素养也会加强。

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用情感去感染学生,培养信息素养

1.教师要端正心态,改变观念,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我国的教育目标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所以不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如何,教师都要平等看待,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起不同认知程度的学生积极地投入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去,只有全体学生都积极地行动起来,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情况,寻找和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付出积极的努力。教师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师极大的工作热情,这样可以把这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通过课堂教学传递给学生。然后,教师要通过适时的鼓励和表扬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不因个别学生的不当行为影响全班的学习气氛,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互融合,各个教学活动都可以按计划顺利进行,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有所得。

2.教师要关注个体,个别辅导,进行情感交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比较敏感的青春期,他们的情绪和心理有时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他们内心希望被关注、被尊重,但是却不愿意主动向别人袒露自己的心声。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对待学生既向朋友一样可以促膝长谈,又像家长一样给予他们体贴关怀,亦师亦友,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继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不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一定要多想办法、多实践,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使学生都能成为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的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学科信息技术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