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服务形式和拓展方向

2015-05-30 21:44李荣彬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数字资源信息服务

[摘要]在很多高校范围内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数字图书馆,但很多是“仿照”公共数字图书馆的结构,在功能设计上仅仅强调其资源存储的功能优势,而在内容适用性、结合模式等方面并不科学,最终导致学生和教师难以直接应用。高校图书馆行业在应对数字化浪潮,理念的转变是关键。需要保持对技术的敏感度,在新信息环境产生新的生长点,形成新的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数字资源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架构

数字图书馆是指将传统的纸质图书、图片等资源数字化,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图书资源进行集中组织、存储、管理与维护等,用户通过互联网在家就能很方便的查询和浏览到自己所需的图书资源。“数字图书馆”从概念上讲可以理解为两个范畴:数字化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系统,涉及到两个工作内容:一是将纸质图书转化为电子版的数字图书;二是电子版图书的存储,交换,流通。

数字图书馆是一门全新的科学技术,也是一项全新的社会事业。简言之,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水平的信息化服务机制。一整套符合标准规范的数字图书馆赖以运作的软件系统,主要分信息的获取与创建、存储与管理、访问与查询、动态发布以及权限管理五大模块,类似于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对于传统图书馆所起的作用:数字图书馆的维护管理和用户服务。

二、高校数字图书馆实践案例

高校图书馆网站中所采取的宣传推广方式主要有8种:(1)一级栏目:代表是同济大学图书馆,其在主页一级栏目导航中放置了“移动图书馆”链接,与“同济大学”、“入馆引荐”等链接相并列,导航效果醒目突出。(2)二级栏目:复旦大学等9所院校在主页的二级栏目导航中放置“移动图书馆”链接,多位于“服务”栏目中,采取文字链接的形式。(3)常规链接:一般位于主页的右上角,与“联系我们”等链接放在一起。清华大学的“移动图书馆”与“服务申请”、“馆藏布局”、“开馆时间”等排列在一起。(4)图片横幅:代表是西安交通大学,其“移动图书馆”链接以图片横幅的形式放置在主页的最下面。(5)图片链接: 四川电子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图书馆以图片链接的形式推介他们的移动图书馆。这些图片的位置不定,有的位于主页的左下角,有的位于右下角;其形式也各不相同,例如南京大学图书馆使用了“mobile+”图标。由于图片的位置、尺寸、风格、格式存在较大的差别,其宣传推广水平和效果也会不同。(6)文字链接:代表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该馆在主页OPAC检索 区 正 下 方 中 区 右 侧 提 供 了library@ mobilephone链 接 进 行 宣 传 推 广。(7)网 站 徽 标 下 的Flash:代表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其移动图书馆链接与网络徽标下方的Flash结合在一起,位置突出,宣传效果生动。(8)新闻报道:湖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等的图书馆主页上并没有找到移动图书馆的线索,但笔者通过搜索引擎检索这些学校的相关信息,发现它们已经提供了相应的移动图书馆服务。

移动图书馆普遍提供客户端服务模式,可供利用的客户端应用资源也非常丰富。例如:我所在单位的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移动图书馆在应用上就提供了丰富的客户端资源与工具:移动联络工具,大众抄本客户端,书库资源发现工具,名称缩写工具,新书工具,馆藏图像,这些工具与资源贴近实际,成为学生与老师用户教学与科研中的好帮手。

三、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种类繁多、应用系统各异,数据结构和组织方式多样,查询方式以及显示界面不同。资源检索的繁琐操作,利用率低下迫切地需要我们对数字资源进行更好的管理。以传统馆藏资源为依托,整合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网络资源、自建数据库在内的各种资源,以统一的WEB访问方式提供给用户获取图书馆信息的检索平台,这是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迫切任务。

图书馆进行数字资源整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消除信息孤岛,有效实现对分散在不同数据库中的,原本杂乱无章的信息资源的整合,使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成为一个知识点相互关联的资源体系,可以进行统一检索;整合后的数字资源具有知识关联性强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能够实现不同数字文献资源之间的沟通,最大限度的保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四、数字图书馆的应用——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图书馆为例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创建于1984年,全馆分为:校本部图书馆、北校区图书馆。于1997年安装并运行深圳大学集成管理系统SULCMIS Ⅲ,全面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图书馆环境优雅,管理规范。校本部馆设有中文书库、报刊阅览室、外语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参考阅览室及7个自修室;北校区馆设有图书藏阅一区(社科类)、图书藏阅二区(科技类)、报刊阅览区、电子阅览室及自修区。

学校在在引进以计算机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同时,要加快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图书馆除了建立文摘数据库、索引数据库、书目数据库以外,还要建立本馆特色的专题数据库。例如:因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农”为主的高职院校,应开发一些和“农”字有关的数据库,如现在的“绿色食品数据库”。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的有“青年工作信息专题数据库”、“青年心理信息专题数据库”等,这样各院校之间有自己的特色的数据库,加上各图书馆在网上进行联合作业,实现联机捡索,读者只需要一台可以连接互联网的电脑终端,就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远程登录图书馆的主页,了解网上的文献资源,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另外还可以根据各成员馆在网上提供的各种动态,实行馆际互借,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这样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工作,就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大量渗入,高图书馆信息源的范围不断扩大,馆藏数据的不断增加,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等情况来了解读者的需求,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将具有特色内容的信息数据和文献,用特别的服务方式提供给用户,农工商学院的图书馆除了在建好自己的web网站的同时,还要不断拓展网上的信息服务工作,如数字参考咨询、新书介绍、学科导航、新生教育,文献传递以及在线图书馆等等,并提供网上借还书及多媒体资源的下载,网上教学,虚拟展馆等来提高信息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建立自己独立的网络窗口,从而提高本馆的知名度。为了更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农工商学院图书馆在信息技术上可以利用网络上现有的搜索引擎,把与本校读者研究的课题和相关的信息,通过各种数据库及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筛选、分类、加工、整理出读者所需要的文献信息,再次提供给用户,并为它们提供最好、最快捷、最全面的信息服务。

五、数字图书馆下信息服务应拓展的方向

图书馆信息服务尤其的高校的数字图书馆要想在信息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针对数字化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性,制订相应措施并付诸实施,促使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不断地提高,满足新的要求:

1、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实现馆藏文献的数字化、数据库化

数字化信息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和核心,系统地开发、科学地组织、有效地提供知识化、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的理想的服务模式。

(1)数据库的建设。信息数据库是学术性、专业性网络数字化信息的主要载体形式。例如清華同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有全文检索也有索引检索等形式。

(2)电子出版物。网络版的电子出版物的出现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是数字图书馆信息的主要资源。图书、期刊、报纸是传统图书馆馆藏的主体,随着电子资源的信息化转化它们也将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主体。

(3)图书馆馆藏资源。馆藏资源指的是各高校图书馆的根据自己的学科和科研需要开发的全面系统的馆藏资源。例如我们使用的农业电子期刊数据库。

(4)网上的信息资源。Internet上有很多分散、庞杂的资源,但这些资源大多都有用,只要进行有序化的资源重组,就可变为我们所用的资源。

目前,我国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正处于发展过程中,对信息资源特别是对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投入不足;数据库资源开发规模小,缺乏统—的规划,数据库结构不合理,商业化程度低;网上数据量单薄,信息资源配置不当,没有形成统一的全国性的网络服务系统,没能把各地的信息资源统一起来,达到共享的目的。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图书馆信息服务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将根植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使得用户与信息更为紧密、复杂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它也赋予图书馆向用户提供移动扩展服务的能力。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化,图书馆正在深刻反思与创新自身的移动服务模式,准备满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信息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丽华.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服务研究[J]情报杂志,2011(6).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3〕8号[EB/OL][2014-3-19].http://www.gov.cn/zwgk/2013-03/04/content_2344891.htm.

[3]刘丽斌.智慧图书馆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3(3).

作者简介

李荣彬,男,1981年生,助理馆员,本科,研究方向:信息系统建设,读者服务.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应用数字资源信息服务
探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电网运维中的应用
图书馆员新角色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
农业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研究
高校数字资源云服务平台的建设研究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