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传承文明 坚守成就梦想

2015-05-30 15:26童之磊
清华管理评论 2015年8期
关键词:数字图书网络文学梦想

中文在线于2015年1月21日登陆创业板,实现23个连续涨停,创造A股连续涨停记录。虽然股价并不能完全反映中文在线的内在价值,但它至少说明市场对我们的热切期待。实际上我并不特别在意公司股价的高低,我更在乎我们是否能坚持自己的方向、是否能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是否能坚守自己的梦想。

1999年,我在清华大学读MBA期间开始尝试创业,最初创办了诺亚方舟网站,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大奖赛一等奖,中文在线就是在此基础上演变而来。当时正值全球互联网热潮汹涌澎湃之际,各种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当时也是热血沸腾,想过各种可能的网络创业机会,但只要我们能想到的,市场上往往已经存在。最后我有了数字出版概念。这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我来自云南,当时许多书云南买不到,高中同学只好托我在北京买,非常不方便。二是我从亚马逊的成功中得到启示。亚马逊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贝索斯看到图书出版行业的特点:品种多、单品销量少、库存量大、销售环节多,而顾客高度分散,因此分销成本高企。这恰恰给电子商务带来巨大的机会。但亚马逊只解决了图书的销售效率问题,并没有解决图书出版的问题。数字出版不仅会大幅降低阅读成本,也使读者可以更快地获得图书,图书的销售范围也可以大大扩展,使得人人都可以获得平等的阅读机会。有了数字图书,我云南的同学就没有必要费时费力托我买书了,而是直接在网上阅读就行了。想到数字出版的诸多好处,我兴奋不已。因为我知道,一旦成功,我们就会改变整个知识世界,为所有读书人获得平等的阅读机会。我当时真切地感受到创业激情的燃烧,也感受到创业梦想的美妙——世界的一切都是新的。

带着这样的梦想和创业计划,我们找几家出版社的领导沟通,结果被泼了一盆冷水。他们认为,上千年形成的阅读习惯很难改变。但我听了他们的话反而更加高兴,因为创业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就是要用创新技术改变人们习惯的生活,这样的创业才有意义。当然更为商业化的思考是,正是因为主流的企业认为不可能,才给创新企业以成功的机会,这正是创业者的蓝海。当时,风险资本特别看好我们的数字出版概念,而且有几家愿意投资,只等我建立团队,注册公司。2000年5月,中文在线正式注册成立,但这时恰逢美国的互联网泡沫破灭,纳斯达克股指一路狂泻,风险资本马上见风使舵,不再愿意给我们投资。公司成立的最初几个月真是很困难,很难维持运营。最后要靠借钱和我外出提供技术咨询赚钱,才勉强维持。

2001年,香港泰德集团董事长陈平先生请我加盟他的公司,为表示诚意,提出收购中文在线。我感谢他的诚意,出任泰德集团的执行总裁,中文在线成为泰德旗下的子公司。尽管我的工作舞台更大了,收入也更高了,但我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想,那就是数字出版。2004年,我向陈平先生提出“赎回”中文在线。他十分不解,因为当时中文在线的业务仍然没有太大起色。他提出除非你相信中文在线一定能上市,才让我赎回。我当时坚信中文在线不仅能够上市,而且还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这样,我又回到创业之初的地方。中文在线能够走到今天,有无数像陈平先生这样的贵人相助。一个企业,当我们把它当事业来做时,就总是能够遇到各种贵人,一个创业者,当我们坚信自己的梦想时,总会出现实现梦想的契机。

我在创业之初之所以出现困难,关键在当时的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首先是读者当时没有在电脑上读书的习惯,网上阅读的比例只占3%,更不用说网上付费阅读。其次是当时读者的版权意识差,国家的法律保护也跟不上,网上出现大量粗制滥造的盗版书籍,因此网上阅读给人一种没品位的感觉。第三,当时的阅读终端只有电脑,手机几乎不能看书。最后是当时的网上支付手段缺乏,大家也还不习惯网上支付。

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制约,我们逐步将中文在线的发展方向调整到建立数字图书馆。当时,许多中学每年都有预算购买纸质图书,如果用这笔钱购买数字图书,不仅可以省钱买更多的书,数字图书也不存在损坏的问题,而且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同时看一本书。但在向中学校长们推广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时,却遇到观念障碍。得益于教育部对网络“校校通”的推动,2002年,我们中标教育部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项目。这是中文在线成立之后的第一单。从此我们在数字出版行业开始了稳步前行。今天我们已经将数字图书馆打造成一个“书香中国”品牌,目前已经覆盖45000所中小学、1300所高校,同时还与知名企业、地方政府合作共建适合于他们需求的数字图书馆。

在我们逐步找到中文在线的发展方向时,数字出版的整体经营环境并没有本质性的改观,公司前景仍然不被看好。我觉得如果没有人站出来强力推动,数字出版事业的梦想仍将是空中楼阁。中文在线作为泰德集团的子公司,虽然能够勉强维持,但很难得到发展。这是我决定重新赎回中文在线的原因。2004年回来后,我重新思考了中文在线的商业模式。我发现我们与普通的门户网站不同,门户网站传播各种信息,靠的是眼球经济。而我们出版和销售的是知识和阅读体验,创造的是知识价值和体验价值,靠的是粉丝经济。而要使这种模式获得成功,关键的一点就是版权保护。

当时中国的盗版非常猖獗,95%的数字出版物是盗版的。盗版不仅侵害作者的权益,它也破坏真正读者的阅读体验,实际上破坏了粉丝经济的基础,能够免费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不够珍惜,因此阅读盗版书籍既贬低了知识的价值,也贬低了读者的人格。花钱买书读既是对作者创作的尊重和激赏,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和激赏,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形式,就像粉丝买票到现场看球赛一样。而盗版的数字出版物往往粗制滥造,破坏读者的阅读体验。因此,2005年,我们在国家版权局的支持下建立了“在线反盗版联盟”,中国版权协会下反盗版委员会秘书处也设在我们公司。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四位一体的版权保护手段,全方位保护版权。随着我国消费者版权意识的加强和国家法律环境的改善,以及消费者综合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读者愿意付费阅读数字图书,在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的同时,更高效地获得更多的知识。随着商业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我们这种商业模式也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明确我们的商业模式的同时,我们也建立了17K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作者可以更直接地与读者沟通互动。作者可以边创作边发表,而读者也可以边阅读,边与作者沟通。在一定程度上,读者也参与了作品的创作过程。这看起来是出版行业的一次革命,但实际上这只是使出版业回归了本来的状态。一方面数字出版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数字出版让作者最直观地感受到自己作品的价值,能更大程度上激发作者的创作激情。实际上早期中国没有出版行业,志同道合的文人用诗文相互酬答应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获得社会的认可。例如许多著名晋代字帖如三希堂帖,实际上是文人雅士之间的问候致意,但这种问候是这些人展示自己的书法、精神修养、思想境界和文才的方式,因此往往以得到别人的收藏为荣。著名的《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实际上也是文人聚会时的即兴之作。真正的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们并没有将文学看得那样严肃甚至僵化。唐代是诗的高峰,但唐诗中有大量迎来送往的诗。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等都是如此。近现代出版行业的崛起,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使这个行业更为商业化、规范化,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作者与读者之间更加疏离,也压抑了文人的创作激情。文学艺术的创造不再那么自由了,似乎只有专家、名家才有出版的机会。大家都知道《哈利·波特》曾经多次投稿被拒,最后由一家小型出版社出版,最终却风靡全球。出版社横亘在读者与作者之间,它起过很好的作用,但如果出版社远离了读者,那么就会压抑作者的创作激情。数字出版并不是要取代出版社,而是要让出版社退居幕后,让读者与作者能够更直接地交流沟通。

有些人质疑网络文学难以出严肃作品,难以出精品,这实际上是对文学的误解,似乎文学创作一定要是专家闭门谢客、精雕细琢才能写出来。但从文学的发展历史来看,文学创作从来都不是专家的专利。《诗经》中的许多经典都是民歌或民歌改编而成的,因此没有作家名字,汉乐府也是民间创作的结晶。正如前面所说,晋代的书法、唐代的诗歌许多都是应景之作,而这正是文化繁荣的象征。莎士比亚的喜剧,也并非是要匡扶正义或者有多么高深的道德追求,而是为了剧院吸引观众。因此网络文学的兴起,正是民间文化活跃和创作自由的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文学繁荣一定会造就精品,造就文学大师。目前我国还处于网络文学的初创阶段,即便如此,网络文学也正在形成良好的生态,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在我们的17K网站上,有超过40万的驻站作者,超过3000万的注册用户,有19部点击过亿的网络原创小说。为了促进我国网络文学创作的发展,我们创办了首家网络文学大学,莫言受聘为名誉校长,每年培训网络文学作者超过10万人次。

数字出版不仅要追求方便、快捷、低成本,更要追求阅读体验。我们买书,不仅在乎书的内容,也会在乎书本的装帧设计、版式、字体、插图以及纸的质感等等,这些构成一本书的阅读体验的重要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修养的提高,人们对书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纸质书并不会马上消失,它与数字出版是共生关系。数字出版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要重视阅读体验。数字出版不是简单地将纸质书搬到电脑上和手机上,我们也要进行许多呈现形式的再创造,我们在不同终端上的呈现形式是不一样的,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呈现方式决定阅读体验。今天,我们的数字图书与十年前完全不一样,无论是手机上还是电脑上,阅读体验都有巨大改善。随着我们在数字出版呈现技术方面的进步,数字图书的阅读体验还会有巨大的改善,将来总有一天,人们会更习惯、也更愿意进行在线阅读。愉快的阅读体验让人阅读更多的数字图书,也会让更多的人阅读数字图书。2014年,在线阅读的比例已高达58.1%,而且第一次超过纸质阅读的比例。最为重要的是,年轻人更偏好在线阅读。在线阅读的普及推动了知识的传播,也推动了知识的平等、教育的平等和文学创作的平等,它必然推动中国文化和文学的繁荣与创新。

在线阅读之所以成为主流,一是阅读终端的改变,手机和PAD等移动终端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二是作家观念的改变,更多的作家愿意进行数字出版和在网上创作;现在新生代作家越来越喜欢网络创作,资深作家也越来越重视网上读者的反馈和数字出版,也更愿意在网上与读者互动。三是作家与读者互动方式和激励方式的改变。作家因为拥有粉丝而激发出自己的创作热情,粉丝也因为作家的存在而虚拟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粉丝经济的核心。数字出版也提高了阅读的深度,因为纸质书的读者一般是个人阅读,但在线阅读不仅可以与作者互动,更重要的是与千万读者在线互动。这种互动不仅增加阅读体验,其本身也成为创作过程的一部分。现在越来越多的读者参与到作家的创作过程之中了,这激发了作家更大的创作动力。

今天,我们处于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国不仅在经济上正在崛起,技术上正在不断创新,中国人也迎来了文化复兴与创新的盛世。中文在线同时处于三个风口,也就是互联网+的风口、在线教育的风口,以及移动互联网风口。在这样的时代,创新和创造,是一个历史的必然。中文在线不仅拥有庞大的签约作者和作家群,拥有几十万种数字图书,我们还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全媒体、全内容的出版平台和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希望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以任何方式获得任何知识内容,简称5A (Anyone、Anytime、Anywhere、Anyway、Anything),这就是我们的梦想。我们通过15年的坚守实现了中文在线的上市,我们希望再通过15年的坚守,实现5A的梦想。为中国数字出版打开更广阔天空,让中国的创作者像满天繁星闪耀在中国文坛,也为中国的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为中国的文化和文学的复兴提供一个广阔的创新平台。

童之磊: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

猜你喜欢
数字图书网络文学梦想
区块链在数字图书侵权中的司法救济作用分析
数字图书回顾与反思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诞生
梦想
梦想
数字图书营销方法探究
数字图书加密措施与密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