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015-05-30 22:12薛树清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薛树清

摘 要:刚刚步入小学的孩子们,根本没有自学能力,他们大多习惯上课时书本放在一边,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教材只是学生上课时的摆设,平时作业时更是很少翻书,学习上遇到问题,根本不知道翻看教材上的知识来帮助解决,而是赶紧从老师和家长那里得到答案。这无疑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方式;自学能力

针对刚入学的学生不会自学的情况,我按以下几个步骤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为孩子们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一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上的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授课时态度要亲切,语言要具有感染力。二是教师要给孩子们提供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孩子们真正参与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例如,语文教师应该把以讲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成教师引导,孩子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问题,讨论交流的自主学习。记得我和孩子们学习《司马光砸缸》这一课时,我给孩子们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司马光不砸缸,他会有别的方法救出缸里的孩子吗?”孩子们就会各抒己见,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讨论和交流,讓参与学习的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谈出独到见解。

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创新学生自主学习方式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孩子们“学什么”“怎么学”由教师来规定,孩子们根本没有自己选择的机会,这样的语文教学不利于孩子们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提高。假如语文教师能深入挖掘教材并很好地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适时适当地给孩子们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状况对所学内容做出合理的选择。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一是让孩子们学习的内容自主。孩子们有自己的童心和童趣,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取舍学习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选择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二是让孩子们学习的方式自主。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孩子们认知方式得以不断超越的过程。假如我们让孩子们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感悟和解读文章,不但会使孩子们理解课文的进程加速,而且会使孩子们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人。三是让孩子们所做的练习自主。以往教师布置的作业存在着“优等生吃不饱、困难生吃不了”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改变过去“大统一”的练习模式,而是依据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弹性的作业,让所有的孩子达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四是让孩子们学会探究思考。语文教师教育学生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用几个词语或几个句子归纳出文章的重点内容,然后让孩子们精读课文,找出体现这一重点内容的句子,认真感悟体会。

三、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快乐,增强主体意识

教育心理学中明确指出:孩子们对学习是否有积极性,并不是完全取决于孩子们的智力因素,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非智力因素。因为我们的孩子一旦对某学科知识产生兴趣,就会对此倾注大量的心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从思想上真正把孩子们当做学习的主人,努力鼓励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语文教学中,经常结合文章讲一些“自我成才”的实例,让孩子们与我一起体验学习的快乐。这种学习取得成功的乐趣,自然会诱发孩子们自主地去学习。

我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如果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那么孩子们主动发展的潜能就会是巨大的,既然我们的孩子有控制课堂的需求,我们做教师的就要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只要我们充分相信孩子们,并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探究初中语文活动课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