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钟往事

2015-05-30 10:48海德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钟点段家闹钟

海德

50年前的一天深夜,我已从睡梦中醒来,发现我的父亲和母亲还没有睡,两人嘀嘀咕咕的,话题是一只闹钟。我侧耳细听,果然听到“嘀嗒嘀嗒”有节奏的响声,在夜深人静时,是那么清脆那么悦耳……

第二天,我果然看见家里多了一只崭新的闹钟,圆圆的面孔,上面顶着两个光滑锃亮的铃,中间还有一只小锤。定好时间,当分针和时针走到这个钟点,小锤就猛击分列两边的响铃。仿佛一个小小的拳击手,左右开弓地打,“丁零零”的响声就像爆竹似地骤然响起来,又像一群发脾气的小孩子突然一起吵闹起来,哦,我明白了,原来闹钟的名字就是从这里出来的。当时,细心的我发现,闹钟上有一只老母鸡,身边围着一群小鸡。随着“嘀嗒嘀嗒”的秒针节拍,老母鸡的头不停地点着,没完没了地寻食,无休无止地劳作,就像一个永不知疲倦、不到终点不回头的马拉松运动员!鸡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真的不容易!

人类,何尝不是如此?!每一个人的父母,为了自己子女,在时间长河里搏风击浪,用自己身体作舟,用自己心血作桨,千方百计地把孩子送到人生理想的彼岸……

我的父亲母亲是穷苦人出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田人把太阳的升落作为时间标杆,太阳到头顶了,哦,中午了,该回家吃饭了。种田人,不能错过季节,在田里劳动,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田里的活儿不干完,是不放手休息的,于是就有了“披星戴月”,就有了“起早带晚”,就有了“通宵达旦”,从来不用“加班加点”。钟点?哪来的钟表来计时哟!最原始的办法:“一炷香的时间”、“一袋烟的工夫”……我家真的很穷,怎么会买回来一只闹钟呢?听母亲说,父亲在厂里补发了16元工资,他花了13.6元买了只闹钟,是为了我上学。没多久,父亲说,这笔钱是工人闹的“经济风”,厂里又要求退回去。钱,买了闹钟,总不能把闹钟退回去吧?全家只好勒紧裤带子,省吃俭用把16元钱还了。闹钟,就这样在我家扎下了根。

当时,我考进了城里上初中,从家里到学校有十几里远,每天步行,不管刮风下雨。走路,习惯了也就无所谓了,人长了脚,就是走路的。问题是,时间不好掌握。早了,学校没开门;晚了,上学又迟到。别看我父母大字不识一个,用我母亲的话说“我不识字,但我识事”,他们注意到大生副厂每天凌晨4点半准时拉响笛声,像给那些早起劳作的人们吹响了“集结号”。

有一天,父母起早去数里之外的新港镇买东西,急忙之中喊我起床上学。我迷迷糊糊地问,汽笛响了?早响了!听父母一说,我一骨碌爬起来,背起书包就跑。那时到城里上学我们村里只有我一人,走过两三里才会有同伴。没有公路,走的全是灌溉渠。天色灰暗,东方也没有一丝亮色,路上没有一个行人。我走啊走啊,离城越来越近,天色依然如故,没有一点天亮的样子,莫不是父母听错了,汽笛根本没响?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出来了,就一走到底!走到城南段家填,仍然没看到一个人影。这时,段家埧街头一家缸爿店的店主开门,从屋子透出的灯光,他给贴缸爿的炉子生火,炉子差不多和我齐肩。我走近问时间,他看见我背着一个大书包,知道我是一个中学生,惊讶地说,你上学怎么这么早啊?我说我家里没有钟头,起来早了。太早了呀!才3点钟呢。我告诉他,我家穷,连一个钟头也买不起,害得我起这么大的早。他说,你父母这么艰难,还供你和你弟弟读书,已相当不容易了,这样的父母很了不起!我还想埋怨父母让我起得早了,一听他的话,连忙咽进肚子里。

自从家里有了闹钟,我再也没有起过这样的冤枉早!

闹钟,成了我们全家人的宝贝,父亲更是爱护有加。心灵手巧的父亲仿照座钟的样子,用木材碎料给闹钟做了一座童话堡垒式的房子。上方呈三角形,用刀刻成三个宝葫芦嵌在其上,相当精致。门,也刻上花纹,是可以开启的,方便给闹钟上发条。透过玻璃门,一目了然地看见闹钟上的那只母鸡一直乐此不疲地啄食,喂养它的小鸡们。坐落在这个父亲手工制作的房子里闹钟一尘不染,闹钟闹起来了,没有了当初的急躁,仿佛是一阵阵打击乐,变得更加悦耳动听……

闹钟,陪伴了我整个青少年时光。

在“嘀嗒嘀嗒”的钟秒声中,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走进了青年时代。

一只并不平凡的闹钟,见证了我平凡的人生,见证了我平平常常的成长。

如今,我的父母早已离开了我们。但,时间老人却一直在我身边……

——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嘀嗒”声致敬!

责任编辑:刘高亮

猜你喜欢
钟点段家闹钟
新编北路梆子现代戏《段家湾》成功首演
保电有我 有我必胜
多彩创意闹钟
remember记得
天然闹钟
小闹钟的提醒
能帮我设个闹钟不等四则
笑话大王
县委书记“二进宫”,那挥之不去的美丽魔影
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