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里望乡

2015-05-30 10:48王行云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贡茶银针福鼎

王行云

我素来有喝茶的喜好,这种喜好源于年轻时和父母一起生活。口干之下,会捧起父母亲常喝的浓茶杯“牛饮”,还皱起眉头,如喝中药般吞咽。片刻慢慢回味,则甜从苦中来。

一向对茶敬畏三分,因茶尊为生命之物,茶聚日月之精华,纳天地之灵气,趋近自然,清新淡雅。或许正是这茶中诗味,让我恋上品茶,茶细胞已渗透我流淌的血液中,每当看到漫山翠绿的茶树,每当闻到茶的淡淡幽香,我的心里便会有一种强烈的品茶念想。幸为安吉人,喜有茶喝。却琢磨过宣传安吉白茶渊源的文字,并忖思着,安吉白茶真如百度所言,“填补了历史记载的空白”而“弥足珍奇”吗?百度“白茶”,首页跃入眼帘便是“安吉白茶”和“福鼎白茶”。百度如此描述“白茶”历史渊源:“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于唐朝陆羽《茶经》中。宋徽宗《大观茶论》日:‘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

我随团赴中国白茶原产地的福州福鼎,机缘巧合圆了我寻白茶之旅。满载着“福鼎白茶”的清香,回到家乡喝茶时,泡安吉白茶还是福鼎捎来的白牡丹?今夜,我独揽一缕夜色,沏一杯福鼎白茶在案头,氤氲的茶香游移弥漫,思绪如杯中茶叶被水浸泡缓缓舒展,愉悦也慢慢荡漾开来。我在现实中凭着记忆,游离并寻觅着安吉与福鼎白茶之异同……

浙江安吉“茶业”素有“中国白茶之乡”的称呼。得天独厚的群山、竹林、云雾、雨量和土壤等地理环境,造就了安吉白茶品质。安吉白茶挺直略扁,叶片玉白,茎脉翠绿,鲜尝甘甜,有“淡竹积雪”的奇逸之香。安吉白茶实为绿茶类,是由一种特殊的白茶品种中由白色嫩叶按绿茶的制法加工制作而成,是浙江名茶的后起之秀。

福建福鼎享有“中国白茶、名茶和茶文化之乡”三个称号。相传于太姥山上一株“绿雪芽的茶树就是福鼎白茶的母树。茶圣陆羽《茶经》中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即为福鼎白茶。福鼎白茶具有地域唯一、工艺天然和功效独特等特性,按茶级别赋予太姥银针、白毫银针、白牡丹和寿眉、贡眉等美丽名字。福鼎白茶奇特得益于其传承久远的制作技艺,以大白茶壮芽为原料,无需炒揉,经过采摘、萎凋、干燥工序,制成银针,称白毫银针。

在福鼎资国寺,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和品尝福鼎白茶,似乎有些迫不及待,全然不顾随团从者身份,接二连三询问白茶之采摘、制作和特性及茶名等。茶谓道,禅为境,品茶易入禅境。资国寺贤志方丈关于佛法和国法的精彩禅修开示,让一盅一盅品着福鼎白茶的众人,渐渐步入妙味佳境,品饮之问,空灵幻化,实难言传。茶为如此妙用,道出其中,乃品茶净境。

回想赴邻县长兴诗会交流,在大唐贡茶院所品尝的唐代贡品之顾渚紫笋茶,其诱人茶香仍回味无穷。

长兴有顾渚紫笋茶,早在1200多年前已负盛名。据记载,长兴顾渚山旁大唐贡茶院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第一座皇家茶厂,始建于公元770年,也是陆羽潜心研究《茶道》并著《茶经》之所。

这是我三进大唐贡茶院。我与诤友登上陆羽阁,围绕茶圣陆羽的铜像,凭栏环顾茶院全貌。秀山环抱中,连着古院寺的东西廊亭古朴典雅,气势恢宏的翘檐灰瓦,隐约于竹梢林问。我俩探迷般从东廊到西廊,走近了顾渚紫笋茶的悠久历史,或观赏着茶学和茶经的文字,或谈论着翠竹苍林中的茶文化,或惬意地品茶。

西廊茶楼,其桌椅为复古原木,唐韵弦乐悠悠飘来。我与诤友闻香入座,而两地诗友三五成群,现场吟诗作画。服务员用青瓷茶具为我们沏上一杯紫笋茶。掀开瓷盖,顿觉茶之清香扑鼻,茶水清澈如茵。细啜一口,赏心醉人,舌感甘甜,齿留余香。提杯窗前光亮处细辨汤中尤物,确如紫笋茶品质所言“相抱似笋”“银毫明显”“细嫩成朵”。远眺廊外,一抹斜阳,吉祥寺古色古香,悠远意蕴。那精巧角楼及其清韵禅意,和着茶的香洁,祥和着我们的茶席以及我与诤友的真诚交流。

依依不舍时,还分送大唐贡茶院复原唐代贡茶所制作的“顾渚紫笋茶饼带回。茶乡饼全手工制作,馅有紫笋茶一二枚,皮馅厚薄均匀,甜咸口味且酥松,那丝丝滑爽,至今于嘴边余香回绕。

综观三县茶之品质各有所长。但就茶之历史渊源及其茶文化,特别是福鼎和长兴的茶文化,更多值得安吉借鉴。如颇有帝王气势的大唐贡茶院,既是唐茶文化的历史博物馆,又是远离喧嚣、品茶看风景的好去处。微信得来消息,安吉溪龙茶谷有一个以野奢度假为主题的帐篷客酒店,那种时尚浪漫情怀着实使人叹为观止。倘若那是一座“天下共茗”的青砖古建筑茶院,藏身于万亩白茶园之中以传播白茶文化,又是怎样一番体验呢?

责任编辑:蒋建伟

猜你喜欢
贡茶银针福鼎
心驭银针彩线,手下万千风华
福鼎茗洋村:红是我们的底色
雨(一)
送茶五吨
送茶五吨
运动场上夺金牌
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贡茶第一寨仙游伍家台
宋朝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