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家的锅碗瓢盆

2015-05-30 14:11单修霞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铝锅老父锅铲

单修霞

“五一”时,一位来家中作客的亲戚忽然心血来潮,要卷袖下厨一展厨艺。亲戚在厨房里拿刀挥铲的,不一会儿,却听得一阵大笑:“还在用这个,我看都可以上中央台鉴宝栏目了!”

我知道,她定是被老父家的锅铲给“震”住了。这个锅铲很有些年头了,在近20年的时间里,因为天天与锅磕磕碰碰,磨去擦来,日渐没有了锅铲样儿。它那原来厚实、宽阔的身子如今已减成半个月牙状,其薄如纸,锐利无比,每每碰上未切成形的菜梗、肉块之类,一铲下去,便豁然裂开,冬瓜、土豆之类,更是切之如泥。

如果能翻开历史的页簿,便会发现老父家里并不止锅铲这一件“宝贝”。光说锅铲,其他“宝贝”可是不愿意呢。

老父家里用的一律是铝锅。大如面盆,中如餐盘,小如杯碗,一应俱全。锅底一律的黑,锅耳的隔热胶一律的脱落,剩下光秃秃的把子。逢着小青年上街学雷锋,老父便把家里的铝锅彻查一番,修修补补又能用上一阵子。看看锅底与锅身的颜色,就可以区分新旧,有的换过好几回底了。

瓢就更不中神了,有的简直还不中用。断了把的,剩半截的,没一个好形状,还大多不隔热。每每炖个鸡汤什么的,拧着汤瓢就如铬铁,快快地盛汤进碗,然后忙之不迭地把手举到嘴边吹吹,再放到耳后凉凉,如此这般,直至将菜碗盛满。这还算是个“全瓢”,那剩半截的,就只能用来盛稀饭了。

下面再来说说菜碗吧。虽然从农村来城镇已近40年了,但父亲仍保留着家乡的习俗。他不习惯用菜碟,总爱用大盆小碗盛菜。老父闲不住,种有一亩三分地,时不时地收获些菜蔬,有时会拿到菜场去卖,但多是自家食用。因为是自家种的,炒的时候就格外地大方、阔气,萝卜炖肉,哗,一大盆,上了桌。老父举筷招呼,来,格劲造,多呀(格劲造是家乡话,快吃多吃的意思)。曾经,因为家里孩子多,生活条件很是艰苦,遇上肉菜,就敞开怀吃,大盆大碗的,还唯恐不够,我的弟经常吃得满头大汗。如今孩子们都大了,生活也好了,吃菜越发得精细、讲究起来。也曾劝过父亲几回,总不见改过,便也由着他大盆小碗地端上桌了。

不知晓一个孤儿的成长史的人,是无法理解我的老父亲的。我的父亲还不到六岁便父母双亡,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都是在与饥饿的抗争中度过的,直到新中国成立,这种度日如年的日子才结束。老父极为珍惜今天的好日子,也极容易满足。家里所有的东西,只要能凑合着用,他就绝不会遗弃。于是,老父家的锅碗瓢盆一个比一个忠贞地坚守在岗位上,超期服役。那大小不一的铝锅们还天天不知疲倦地在火舌的喷吐下冒着各色香气;月牙状的锅铲已小到还不及锅耳大,陷进菜里常常只看得见木手柄,就在它呼呼啦啦地在锅中奋力地耕耘和翻腾中,一股浓浓的家味于不经意间就被撩拨得清香沁骨,让人终生难忘,永不敢弃。

噢,老父家的锅碗瓢盆呀,我爱极了你们奏的交响曲!

责任编辑:黄艳秋

猜你喜欢
铝锅老父锅铲
外公的锅铲
锅铲
铝锅为什么会变黑
妈妈的锅铲
铝锅那点事
为老父煎药(外三首)
梅花宝盒
关向应的铝锅
锅底免费
厨房里的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