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5-06-01 09:56管远志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课程设计自学

杨 银,管远志,潘 慧

1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病原学系,北京100005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教育处,北京100730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杨 银1,管远志1,潘 慧2

1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病原学系,北京100005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教育处,北京100730

多元化教学模式;医学英语教学

医学英语学习通常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方法较单一,学生大多在一种被动状态下学习,因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使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笔者采用循序渐进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与某些基础医学学科和临床医学学科整合,为学生建立一个开放平台,让学生逐步了解将来可能的职业环境及如何设计相应的自学框架,在注重培养和提高医学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自学等能力的培养,贯彻“学会学习、边干边学、终身学习 (learn to learn,learn by doing,life-long learning)”[1]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相关医学专业知识的实践中提高医学英语听、说、读、写及应对能力。

对象和方法

对象

选取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八年制73名学生。所有学生在到北京协和医学院接受医学教育前,已在清华大学完成预科学习,具有一定的公共英语基础,但对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了解甚少,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将来的应用目标及应用环境不了解,因而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

方法

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现有师资条件,将医学英语课程教学与其他医学学科 (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口腔学、内科学、外科学、循证医学等)教学相结合,采取循序渐进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建立相应的QQ平台以供师生交流和上传相关讲座信息、文件及课程变动和管理。课程设计分为三部分,包括以同伴教育为主导的词汇学习、以教师为主导的临床/专家讲座、以框架为基础的学习 (framework based learning,FBL)[2]。

73名学生分为18组,每组4~5人,词汇学习部分由各组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文献或病例,将其翻译后进行整理,并讲解其中词汇,此部分评估包含词汇讲解、词汇测试和文献翻译三部分 (分值分别为10分、5分、5分),在医学英语成绩中占20%(20分)。以框架为基础的学习部分以学生为主导,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自学,并以小组为单位报告展示本组自学情况 (用英文展示和交流)并填写相关的调查问卷和展示情况记录表 (此部分为学生互评,记录表包含10个评估项目,每项5分),在医学英语成绩中占50% (50分)。课程结束后学生递交一份关于临床讲座和医学英语课程设计的英文评估报告,此部分占医学英语成绩的30%(30分)。

课程设计及教学效果评估采用匿名调查问卷和学生文字报告评估,分值为4分 (表1);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包括测试评估、同伴评估和教师评估。

结果

共收到2010级73名学生的73份词汇测试试卷、73份文献翻译稿、73份关于FBL匿名评估问卷、73份关于英语课程设计和实施及效果的匿名评估问卷和306份FBL自学展示记录 (18组,每组17份记录)。

表1 课程设计及教学效果评估分值

对以上试卷、问卷及自学展示记录进行整理和统计,结果73名学生词汇学习平均得分 (16.61±1.04)分 (图1);FBL自学部分各项平均得分 (3.86±0.33)分至 (4.45±0.28)分 (图2),学生在FBL自学展示中发言次数为0~8次 (其中2名学生没有发言),全班每人平均发言次数为 (3.66±1.71)次。学生对医学英语整体课程设计、实施及效果评估见表2。学生对医学英语课程设计中各部分比例的期望值见表3。学生对教师英文授课的理解程度:5名 (6.85%)学生100%理解,47名 (64.38%)学生70%~99%理解,15名 (20.55%)学生50% ~69%理解,6名(8.22%)学生<50%理解。

图1 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得分 (n=73)

图2 学生以框架为基础的自学展示得分 (n=73)

讨论

与西方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比较,我国学生对医学英语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具有一定差距。此外,医学科学所涵盖的内容多且在不断变化和更新,这也决定了医学英语的不断变化和更新,为此医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医学英语的应用能力。本文所涉及的医学英语多元化教学方式与以往较单一的教学方法比较,有了较大改革。

表2 学生对医学英语课程的评估[n(%)]

表3 学生对医学英语课程设计各部分比例的期望[n(%)]

以同伴为主导的词汇学习

与传统教师授课相比教,同伴教育[3-4]可以为学生提供更轻松舒服的学习环境,而且对“教师”学生也是一种有价值的历练,对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作用[5],已被应用于医学教育,如耳鼻喉科教学、儿科教学等以及一些临床技能学习中。有研究显示该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学生学习成绩无显著性差异[6-9],但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同伴教育是否同样有效,类似报道很少。本研究课程匿名评估和文字评估结果显示,30名学生(41.10%)希望“以同伴为主导的词汇学习”比例适当减少,提示医学英语教学中同伴教育教学效果与其他教学结果并不一致,关于这一点还需更科学严谨的研究设计进一步证实,也提示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当然,同伴教育的具体环节也需要逐步改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学生为主导的以框架为基础的学习

在医学教育改革中,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10-13]也是重要目标。有研究报道自学模块的设计和建立有助于学生把握自学方向并帮助学生准备下阶段的讨论,同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延长知识的记忆时间[14]。以学生为主导的FBL自学,鼓励学生将知识模块化,根据学习目标或职业需求设计相应的框架,在学习医学知识的实践中锻炼医学英语的听、说、读、写及交流能力。自学展示评估结果发现学生“框架设计合理”得分较高,说明学生对以框架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掌握得比较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根据学习目的和职业需求设计学习框架的能力。但“积极互动”和“是否脱稿”得分相对较低, “积极互动”得分与本校2009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评分结果[2]一致,提示本校学生英文演讲及交流能力相对不足。学生演讲时“是否脱稿”得分较低,可能与学生演讲前准备不够充分或本身演讲能力有限等因素有关。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较为活跃,积极发言,提示本课程设计细节的调整和完善对学生主动锻炼医学英语交流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也有部分学生表现沉默,如何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是今后教学中需要继续努力的目标之一。

对于以学生为主导学习方式的效果,除了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测试外,学生的主观感觉和自我评估也较重要[15]。本研究学生对FBL自学匿名评估结果与本校2009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研究效果[2]一致。

临床/专家讲座

有学者对不同年级医学生处于不同环境时的自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学习及职业环境的认知与其自学行为、学业成绩和临床实习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认知的加深,自学行为愈发突出[16]。一般情况下,处于基础医学知识学习阶段的低年级医学生对自己将来可能面临的学习和职业环境不太了解,学习自觉性可能差一些。为此,本医学英语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临床/专家讲座,其内容涉及临床各学科和医学专业各领域的知识,以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临床各学科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反映较好,其中34名学生 (46.58%)希望适当增加这部分内容的比例。同时,2010级学生在FBL自学展示中“适当联系临床相关知识”较2009级[2]有所改善,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课程设计中增加的“临床/专家讲座”对学生了解医学各学科有一定的帮助,2010级学生对所学知识将来可能的应用环境和目标更加明确。

综上,52名 (71.23%)学生认为该课程设计比较合理,43名 (58.90%)学生对该课程比较满意(38名)或非常满意 (5名)。本课程主要特色是所涉及内容均为全英文教学,与医学基础和临床各科课程教学整合,帮助学生了解将来可能的职业环境,促进医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主动式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所学知识的应用环境,增强职业信心等;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助于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医学英语听说及应对能力等。同时,这种灵活的因材施教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既顺应了学生的自身特点,也符合当今全球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该课程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相比其他发达国家的医学生,我国医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毕业,已经习惯了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如46.58%的学生希望增加“临床/专家讲座”部分的比例,23名 (31.51%)学生在文字报告中提出希望自学过程中增加教师指导,说明学生对自学学习模式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为此,本校不宜套用其他研究或学校的教学模式,应在实践中探索并制定适合本院校学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文字报告和考试测评客观成绩调整教学模式的具体细节及其所占比例。

Van Nguyen等[17]对学生自学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进行研究,发现不同自学方式会引起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改变,有些自学模式可能与学生抑郁情绪有一定的相关性。为此,在实施新的教学实践时,应对学生的主观情绪和反映密切关注,这也是笔者进一步研究的一个方向。

[1]Sandars J,Homer M.Pause 2 learn:a‘learning to learn’course to help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 to become more effective self-regulated learners[J].Educ Prim Care,2012,23:437-439.

[2]杨银,管远志.以框架为基础的教学/自学模式实施效果的初步评估 [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 565-568.

[3]Yu TC,Wilson NC,Singh PP,et al.Medical students-asteachers:a systematic review of peer-assisted teaching during medical school[J].Adv Med Educ Pract,2011,2: 157-172.

[4]Secomb J.A systemic review of pee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linical education[J].J Clin Nurs,2007,17:703-716.

[5]Sailer FC,Melvold RW,Hosford CC.Multiple benefits derived from a peer teacher program in two undergraduate microbiology lab courses[J].J Microbiol Biol Educ,2010,11: 102-106.

[6]Kemper M,Linke J,Zahnert T,et al.Peer teaching and peer assessment are appropriate tools in medical education in otorhinolaryngology[J].Laryngorhinootologie,2014,93: 392-397.

[7]Büscher R,Weber D,Büscher A,et al.Evaluation of the peer teaching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Children's Hospital Essen-a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J].GMS Z Med Ausbild,2013,30:Doc25.

[8]Schmid SC,Berberat PO,Gschwend JE,et al.Hands-on teaching for students in urology:the use of peer teaching and simulators[J].Urologe A,2014,53:537-541.

[9]Wirth K,Malone B,Barrera K,et al.Is there a place for medical students as teachers in the education of junior residents?[J].Am J Surg,2014,207:271-274.

[10]Murad MH,Coto-Yglesias F,Varkey P,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in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J].Med Educ,2010,44:1057-1068.

[11]沈继英,祖勤,黄琴,等.关于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4:570-572.

[12]杜耀武,王予东,黄红莹,等.医学微生物教学中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医授课为基础学习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4:578-580.

[13]Nicholl TA,Lou K.A model for small-group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 large class facilitated by one instructor[J].Am J Pharm Educ,2012,76:117.

[14]Khalil MK,Nelson LD,Kibble JD.The use of self-learning modules to facilitate learning of basic science concepts in an integrated medical curriculum[J].Anat Sci Educ,2010,3:219-226.

[15]Myers JL,Greenson JK.Life-long learning and self-assessment[J].Arch Pathol Lab Med,2012,136:851-853.

[16]Artino AR Jr,Dong T,De Zee KJ,et al.Achievement goal structures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relationships and changes in medical school[J].Acad Med,2012,87:1375-1381.

[17]Van Nguyen H,Laohasiriwong W,Saengsuwan J,et al.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use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depression among medical students:An accelerat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Psychol Health Med,2014,19:1-12.

G420;G424.1

A

1674-9081(2015)01-0074-04

10.3969/j.issn.1674-9081.2015.01.016

2014-06-03)

杨 银 电话:010-69156440,E-mail:yyboby@gmail.com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课程设计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