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2015-06-01 10:09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5年6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双语少数民族

王 洋

(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王 洋

(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现状的调查,发现少数民族教师在教学以外的日常生活中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率并不高,说和写的语言输出技能明显低于听和读的语言输入技能。完全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对于大部分被调查的少数民族教师而言是有难度的,并且在教学环节中少数民族教师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也存在差异。鉴于此提出促进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提高的路径与方法,旨在提高教学成效。

语言使用;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一、引言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双语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中小学和学前双语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双语教育质量问题被进一步关注,而提升质量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是师资队伍素质的提升。根据《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工作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岗位教师6.2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5.60万人,占中小学双语教育岗位教师的89.31%,①可见现今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工作主要是由少数民族教师承担的。

衡量双语教育中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双语表达能力是否达标。对于新疆以少数民族为主的教师队伍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其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达标。方晓华指出教师具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表现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音标准,普通话水平达到三甲以上(含三甲)程度。能流利地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讲解学科知识、指导学生学习;能查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资料,辅助教学,促进专业发展”。[1]251根据《新疆双语教育质量检测报告2013》数据显示,26.2%的校长对自己学校少数民族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在少数民族教师中,还有0.6%的教师未能取得HSK证书,并且取得高等级证书的教师比较少。②少数民族教师希望有更多参加培训的机会,以提高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和教学水平。但是仅依靠职后培训这一路径过于单一,且对于大部分国家通用语言基础薄弱的成年少数民族教师而言,短期培训收效甚微。

目前,学界对于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研究大多是以HSK和MHK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依据其分数的高低,判定其能力的高低;对提高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途径也多聚焦在职后培训的研究上。本研究以对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现状调查为基础,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目的是探寻少数民族教师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的路径与方法,为更好地促进其双语能力的提升以保障教学的高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调研数据分析

(一)调研概况

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是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其中包括正在教学一线工作和各地州选送培训的少数民族教师。为了对教师作答情况有更为真实地了解,问卷也翻译成维吾尔文,让教师自行选择作答问卷语种。共发放问卷653份,其中有效问卷580份,有效回收率为88.82%。对问卷进行编码和数据录入,用EXCEL和SPSS进行了多种分析。所调查教师基本信息如下(见表1)。

表1 少数民族教师基本信息调查表

总体来看,本次调查的少数民族教师以女教师为主,维吾尔族教师居多,年龄在20—29岁的人数占比较高,大专学历居多,职称以初、中级为主。

(二)划分调查维度

为了较为全面地探寻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状况,笔者的调研内容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

一是日常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教师日常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情况较为复杂,包括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频度和广度、使用范围和场合等。通过调查能够对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掌握程度进行分析,这一维度体现了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提升的现实性。

二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这一维度能够发现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技能掌握的薄弱环节和学习的现实需求。研究的思路是对从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着眼,探寻教师学习中的困难,这一维度体现了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的可能性。

三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少数民族教师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最关键一项是能够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授学科内容,因此这一维度调查能够探寻到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比例和具体情况,帮助其有目标的专业提升,这一维度体现了其结合学科专业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的必要性。

(三)数据分析

1.日常使用调查

对少数民族教师日常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况调查,主要是设计了如下两题(见图1、2)。

图1 少数民族教师日常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比例调查

图2 少数民族教师喜欢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做事的比例调查

图1显示,所调查少数民族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比例并不高,257人日常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比例为20%左右,占到了被调查者总人数的44.31%。具体到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做什么,图2显示254人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听广播、看电视,占到了被调查者总人数的43.79%,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读书看报、备课教学的人数占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少数民族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率并不高,与专业发展有关的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如备课教学、读书看报很少。日常生活中使用率偏低,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少数民族教师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

图3 少数民族教师认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备课的难度统计调查

图3显示,认为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备课难度很大或有难度的人数占比较高,认为“难度很大”的达到26.37%,认为“有难度”的达到“33.28%”,根据调查和访谈,目前学校要求少数民族教师在撰写教案时应尽量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但在撰写教案时,大多教师认为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表达教学意图、安排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活动在表述上是有难度的,特别是涉及学科专业知识的讲解时难度更大,因此大多教师采用照搬、照抄教师用书,以应付教学检查,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在教案中并未反映出来。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调查

通过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调查,旨在探寻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技能掌握的薄弱环节和学习的现实需求。

图4 少数民族教师认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最难掌握的技能统计调查

图4显示,所调查教师认为目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中最困难是“口语表达”,这一项占比较高,达到52.24%,其次是“书面表达”。从这一题的调查能够看出,少数民族教师普遍认为语言输出(说、写)的难度要高于语言输入(听、读)的难度;通过访谈发现所调查教师认为影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口语表达的最主要因素是“缺乏环境”;影响书面表达的最主要因素是“语法复杂”,这些调查内容将为少数民族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调查

图5 少数民族教师对完全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难度统计调查

图6 少数民族教师在教学环节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统计调查

图5显示,所调查教师认为完全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 “难度很大”“有难度”两项所占比例较高,达到36.21%和27.24%。图6显示所调查教师在常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环节是“讲授知识”,这与现在要求的少数民族教师能够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讲授专业知识这一要求大体保持一致,但同时也发现涉及教师能力展现的一些教学环节如“提出问题”“总结内容”,所调查少数民族教师选择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比例并不高。

三、问题与对策

本研究我们基于以下预设,语言能力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如果积累过程不够,提升语言能力是很难的;语言是交际工具,“工具”是越用越活,语言能力提升必须建立在大量实践过程中。但从调查来看,发现如下问题。

一是少数民族教师在教学以外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占比较低,我们认为这是影响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提高缓慢的原因之一;同时在使用范围上大多是听广播、看电视,专业性的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如备课教学、读书看报占比并不高;使用范围过窄或专业性不强,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

二是调查发现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不高的核心问题,是说和写的语言输出技能要低于听和读的语言输入技能。结合调查,少数民族教师最常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境是看电视听广播,也就是说,这些教师日常接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输入是相对充分的,但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语言输出是比较欠缺。

三是由于少数民族教师普遍存在语言输出技能低于语言输入技能,因此在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调查中,“完全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对于大部分被调查少数民族教师而言是有难度的;调查也发现少数民族教师在教学环节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频率也是不一致的,如上所述,真正展现教师能力的,如“在提出问题”“总结内容”等教学环节中,所调查少数民族教师选择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比例并不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以提升少数民族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

(一)输入与吸收——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广度和深度

《双语调查精义》中指出:“动机和接触是产生双语能力的两个最重要因素”。[2]57调研中发现,新疆民族聚居区恰恰存在动机与接触的矛盾。所调查少数民族教师都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上的不足与欠缺,但是受限于单一的语言环境,付诸学习行动的方式也过于单一。上述调研显示,所调查少数民族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比例“占20%左右”的达到44.31%。众所周知,语言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语言只有在使用中才能真正掌握,使用得越频繁,提高得越快,语言使用频次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语言提高的可能性。但调查结果显示,少数民族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率并不高,这背后有客观语言环境受限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少数民族教师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能动性不强,要切实提高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关键还是在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强烈的能动性,赋予积极的行动,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在交往、交流中不断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

早期建立在行为主义观点上的第二语言学习概念,认为语言学习的主要驱动力是学习者所接触到的语言,即输入。其后研究者发现,学习者接触到的输入仅是语言获得的一个条件,扣德(Cord)认为应严格区分“输入”和“吸收”这两个概念,“输入指的是学习者可以得到的语言,而吸收指的是真正被学习者内化的东西”。[3]264如果学习者对听到的语言没有融合当前自己的语言系统进行吸收,那么这样的输入对学习者来说是不起作用的,从概念上来说,我们可以把输入看作是学习者接触的语言。但这种学习者接触的语言与学习者真正的语言能力还是有相当差距的。调查中在问及“一般情况下最喜欢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做什么”,选择“备课教学”一项的占比最低,仅为11.72%;“读书看报”次之,占比15.35%。不难发现,目前少数民族教师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上,使用面窄、使用率低,特别是与专业、学科、职业相关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率低,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看,要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提升专业知识,需要拓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范围,更需要在专业学习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就是说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输入量,同时还要融合自己当前的学习系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

(二)可理解性输出——保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有效性

所调查少数民族教师在访谈中常常提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难”,关键问题是“难在哪里”“如何突破”?每一位教师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能够结合个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情况,以此突破难点,才是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调查显示,所调查教师认为目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中最困难的是“口语表达”,这一项占比较高,达到52.24%,其次是“书面表达”。总体而言,所调查少数民族教师普遍认为语言输出,即说、写的难度要高于语言输入,即听、读的难度。根据这一调查结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提升的关键应是在提高“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上,那么怎样提高“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

斯温(Swain)最早对输出进行研究,认为语言输出之所以难,是因为它“会迫使学习者由语义加工转到句法加工”。[3]288调查中少数民族教师反映语言环境单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提高缓慢,甚至有所退步。民族聚居区相对单一的语言文化环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在短时期内去改变也是不切实际的,正如斯温(Swain)提出的:“接近本族语者的学习者所缺少的是产出性使用语言的机会”。[3]288这里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出”的概念,也就是学习者在语言输出时已经对自己的话语做了修改并试着使用以前没有用过的形式。输出会促使学习者由理解常用的语义、开放式、不确定的策略加工方式转向准确产出所需的完全的语法加工方式。

从传统观点看,输出是练习已有知识的方法,为此笔者认为对于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教师应拓展收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广播、收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电视节目的空间,结合上网和读书看报,以此路径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输入量,同时要将输入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内容融合到个人已有学习系统中,以听读促说写。按照斯温(Swain)的观点,输出本身又是一种创造知识的方法,也就是说输出可以成为学习的一部分,那么少数民族教师又可以在听读促说写的推动下,加强可理解性输出的机会,在学校、社区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好的同事、好友进行交流,或通过互联网、微信等手段联系汉民族朋友,通过开放式策略加工的语义表达方式,不断产出准确信息,创造更多的机会把新的语言表达用于输出,以此不断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

(三)自主建构——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能力

在听课与调研中发现,有一部分在岗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基本能够保证将专业知识讲解给学生,虽然口语不标准,但并不影响正常的教学与专业知识传授,对其可以通过专门的语言强化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在教学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而有一小部分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非常低,甚至无法达到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授专业知识的水平,这就需要给这部分教师一定的时间安排进修学习。

王鉴曾指出:“教师的知识蕴含在如何‘做’之中,教师只有基于反思性实践及其中生成的实践知识,才能意识到自己的理智力量,摆托理论话语的束缚,重新向实践话语回归,从而找到自己知识的生长点和自我专业发展的空间”,[4]这表明教师自身需要主动的学习、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与同事交流合作,更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去体验、总结和反思,也就是我们说的少数民族教师自主建构。现行教育体系中,教师合作组织有教研组、学校、继续教育机构等,如可通过听课、讲座、讨论等活动形式,为教师营造参与、解决问题的环境,在这种外在环境中,教师能够通过对话沟通、获取教学经验、解决教学问题等,由此建构新的知识技能,实现专业自主成长。通过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能力。

新疆的双语教育自2004年以来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要提高双语教育质量,需要大量优秀的教师,这就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保障双语教育的顺利实施,教育部门通过培训、招聘、顶岗、支教等方式,来缓解教师数量不足,质量缺乏的局面,但要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应是一项具有持久性、延续性的常态化工程。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教师,提高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授学科知识,是保障双语教育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本研究着眼于新疆少数民族教师难度最大的一项内容,即如何提升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在对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现状成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更好地促进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保障双语教学的高效。

[注 释]

① 本数据来源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撰写的《20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工作年度报告》。

② 本数据来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语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中心撰写的《新疆双语教育质量监测报告2013(小学阶段)》。

[1] 方晓华,付东明.少数民族教师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251.

[2] 法兰克·布莱尔.双语调查精义[M].卢岱,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57.

[3] Susan Gass&Larry Selinker.第二语言习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王鉴.教师与教学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3:26.

(责任编辑 王鉴/校对 王明娣)

A Survey Study on the Use of National Commonly-usedLanguage and Scripts by Ethnic Minority Teachers in Xinjiang

WANG Yang

(School of Linguistics,Xijiang Normal University;Xinjiang Ethnic Groups Bilingual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Urumqi,Xinjiang,830054,PRC)

The present study on the use of national commonly-used language and script by ethnic minority teachers in Xinjiang yields the following findings:the frequency of the use is low;teachers’ ability in productive skills of speaking and writing are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receptive skill of listening and reading;it is challenging to exclusively use national commonly-used language and script as instructional language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ethnic minority teachers under investigation;the use of national commonly-use language and scripts in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dures varies among the ethnic minority teachers under investigation.Aiming at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the author puts forwards some way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the ability of Xinjiang ethnic minority teachers to use national commonly-used language and script.

language use;ethnic minority teachers;?national commonly- used language and script

2015-10-22

新疆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重点课题“基于双语能力的新疆中小学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040412B02);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疆双语教育中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改革研究”(14BJYX114);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疆高校预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XJEDU2014SS03)

王洋(1978—),女,天津人,新疆师范大学副教授,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G 755

A

1674-5779(2015)06-0057-06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双语少数民族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