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的精神风范

2015-06-01 08:32齐霁刘欣
学理论·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习仲勋

齐霁 刘欣

摘 要:习仲勋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回顾历史,他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出许多让人学习的崇高品质,他的精神风范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关键词:习仲勋;精神风范;革命品质

中图分类号:K8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109-03

习仲勋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五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他的革命生涯经历过辉煌也经历过磨难。身处顺境时,他从不骄傲,谦虚谨慎。身处逆境时,始终具有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始终对党和人民、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百折不挠,奋斗不息。

他的一生,闪耀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革命品质,展现了他伟大的精神风范。他心系群众,爱民如子,保持共产党人的光辉本色;他乐于奉献,不计得失,展现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他生活俭朴,廉洁自律,体现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

一、心系群众,爱民如子,保持共产党人的光辉本色

习仲勋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作为“党的宝贵的群众领袖”,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亲民、爱民、为民,展现了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范。习仲勋是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他为了创建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33年3月8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成立,习仲勋被任命为特委军委书记,开始创建以薛家寨为中心的照金革命根据地。习仲勋深入到一村一户做调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开展斗争。他先后在荔园一带组建了农民联合会和农民游击队,使这里的革命武装力量迅速壮大。1934年2月25日,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在南梁宣告成立,年仅21岁的习仲勋当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令,他们没收地主土地,开辟贸易市场,实行志愿兵役制,建立红军干部学校,创办列宁小学,开展统战工作等,促进了苏区各项事业的发展,陕甘边区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习仲勋虽然年轻,但是他谦虚谨慎,办事老练,深得同志们的敬重。他制定的各项政策也受到群众们的广泛支持和拥护,边区的群众都亲切地叫他“娃娃主席”。

1940年至1942年,由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的双重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边区各地又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加之边区部队、机关、学校脱产人员剧增,边区经济一时陷入了异常困难的境地。1943年二月中旬,中共中央西北局调时任关中地委书记的习仲勋任绥德地委书记,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号召在边区开展全民大生产运动,习仲勋到绥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地委、专署领导,认真讨论解决绥德地区的财政问题,解决人民生活困难问题。为此,他多次带领干部们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寻求绥德地区发展的新路子。习仲勋要求大家除帮助农民群众开展生产劳动外,每个干部还要在一年内完成一定的任务,这样既可以为群众树立起典范,又基本解决了干部自身的生活困难。1944年,大生产运动在绥德地区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经过大家的努力,到1944年底,人多地少的绥德地区就基本做到了丰衣足食,解决了绥德地区老百姓的生活困难问题。

1949年,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习仲勋,在安排部署好西安解放后的各项工作之后,又和彭德怀、贺龙等各位首长一起,挥师西进去解放兰州。当时警卫员岳玉峰随习仲勋乘坐一辆吉普车,由于天气恶劣加上路况不好,行进非常困难。快到陕西彬县时,汽车出现故障,司机抢修好几个小时都没有把车修好。为了尽快赶到兰州,习仲勋和战士们一起,帮司机搬木头、递工具,身上沾满了泥巴,手冻得通红,还要不断地给战士们出主意想办法。战士们多次劝说习书记去附近村子里的老乡家休息,他却认为多一个人多一份力,才能早日去解放兰州。当天渐渐黑下来车子也没有修好,警卫员就到附近的老乡家找了一间房子请习仲勋去休息。这间房子非常简陋,除了一张破旧的席子就什么都没有了。这时习仲勋让警卫员把车子上的一条被子拿过来铺好,让警卫员休息。警卫员执意不肯,习仲勋就和警卫员一起上炕休息,同盖一条被子。因为被子怎么也盖不严实,习书记总是不停地给战士盖被子。习仲勋关心战士,与群众打成一片,不讲等级也不搞特殊,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给战士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庆典仪式即将开始之前,江泽民向习老问好,习老触景生情,对江泽民说:“江山是人民的,人民就是江山。”习仲勋一生心系百姓,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爱民如子,为人民群众鞠躬尽瘁。他亲民、爱民、为民,展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

二、乐于奉献,不计得失,展现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习仲勋乐于奉献,不计得失的精神风范也是他一生的重要闪光点。习仲勋和著名的爱国将领胡景翼将军的独子胡希仲是小学同学,两人关系一直很要好,并始终保持着书信往来。胡希仲后来参加横山起义,走上革命道路,与习仲勋的帮助和引导密不可分。习仲勋在给胡希仲的信中总是要提醒胡希仲防止自身认识上的不清楚、不深入,上了国民党的当。还说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一切都是空话。为了胜利,唯一的选择就是抓起枪杆子。他要求胡希仲要充分利用统一战线所形成的合作局面,依靠群众,联络进步朋友,搞出自己的格局。习仲勋承诺“要枪给枪,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习仲勋表示,只要干起来,即使闹下天大的乱子,也不用怕,自己愿负一切责任。1943年冬,时任绥德地委书记的习仲勋派侯金榜持信到西安见胡希仲。侯金榜在耀县被捕叛变,供出了习仲勋与胡希仲的关系,以及习仲勋派他此行的任务,胡希仲随即被捕。敌人对胡希仲软硬兼施,要他声明“上了习仲勋的当”。深受习仲勋革命熏陶的胡希仲立即予以痛斥:“同学之间的通信也成罪过,你们的民主自由何在?”他想,无论如何也不能上敌人的圈套。敌人把胡希仲关了一个多月,审讯了十余次,却始终没能从他的口中捞到半句“检讨”。后经国民党元老张继等人的鼎力营救,胡希仲获得释放。“侯金榜事件”后不久,胡希仲又收到习仲勋的来信。这封信是从门缝塞进来的,胡希仲急忙去看,已不见人影。习仲勋显然知道了侯金榜叛变和胡希仲脱险。他认为胡希仲没有上敌人的当,做得很对。习仲勋在信中说:“我们绝不怕蒋介石,我们的困难是暂时的,要总结经验,以利再战。”又说:“革命不免有牺牲,为理想而战,死而后已。”恢复自由后,胡希仲行动很不方便,时常有特务监视。偶有书信也大多是劝慰保重之类,国事则很少谈及,唯有习仲勋的信能使他振奋。胡希仲在回忆文章中说:“我喜欢习仲勋的性格和他那钢铁般的语言,对于危难中的我,这实在是最好的慰藉。”

习仲勋一生功劳卓著,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也从不向组织邀功请赏,伸手要官。在职务的变动上始终甘为人梯,非常大度。习仲勋被下放到洛阳矿山机器厂大约半年时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便开始了。由于身处基层,消息闭塞,从一开始起,习仲勋就被蒙在鼓里。他并不了解这场运动的性质和隐藏在运动背后的东西。他对当时受到冲击的《矿机报》负责人刘醒世说:“既然是一场革命,那就要革去旧的东西,树立新的东西,所以我们不要怕,在精神和思想上要做好各种准备,积极投身到这场大革命中去。”同时,由于他和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从一开始他就认为作为一名党的干部,首先应该相信群众,与群众坦诚相见,随时准备接受群众监督。他还想方设法开导那些一时想不开的人,希望他们放下包袱,排除顾虑,自觉投身到这场革命中去。可就在这之后不久,习仲勋自己也遭到了被冲击、被揪斗的厄运。可当别人与他谈起这段经历时,他却平淡地说:“像我们这些人,坐监狱,遭受各种劫难和折磨,已经是家常便饭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为党工作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还是抓紧时间努力工作吧!”他的言语之间,没有一丝怨言。

毛泽东曾为习仲勋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这是毛泽东对他高尚品质的肯定与称赞,这也成为习仲勋改造世界观的一面镜子。在他的一生中,无不是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三、生活简朴,廉洁自律,体现共产党人崇高品质

习仲勋一生都保持着生活简朴,廉洁自律的作风,这表现在他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1943年2月中旬,习仲勋调任绥德地委书记。经过大生产运动,陕甘宁边区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军民生活基本达到了自给自足,有的甚至达到丰衣足食。这时,一些机关干部产生了轻视生产劳动的思想,不注意节约、铺张浪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习仲勋发现这个问题后,立即组织地委专署机关召开生产动员大会。他指出机关生产必须按照毛主席的方针,大家动手,只做工作不劳动的干部实质上是轻视劳动,缺乏群众观点,必须加以纠正。与此同时,习仲勋还在大会上宣布了自己的生产节约计划。习仲勋以身作则的工作做法,感动了地委和专署的其他领导干部,大家纷纷参与到生产节约运动中来。习仲勋在绥德分区倡导并开展的生产节约活动,不仅减轻了边区群众的负担,而且对培养机关干部的劳动观念、提高机关干部的节约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像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习仲勋的生活十分俭朴,从不搞特殊。习仲勋对穿衣吃饭从不讲究。他有几套毛料中山装,只在会见外宾及参加重大活动时穿,平时就穿布衣布鞋。内衣、裤子破了,补了再补,舍不得扔掉。平时吃饭主要是面食素菜,如果能外加一碗小米稀饭,一碟油泼辣子,那就很满足了。1958年,他从北京到陕西视察,走了东边几个县,预先打招呼,在各地只吃地方小吃,不吃大餐。在渭南吃的是包子,在大荔吃的是臊子面,在富平吃的是油饼,在三原吃的是烙馍片、稀饭。他说这些饭最合他的口味。

1960年夏,中央机关掀起劳动竞赛热潮,各个部委派人到农村参加夏收劳动。这天一大早,习仲勋便戴着草帽,拿着镰刀,提着干粮袋,来到国务院事务管理局大院,准备和大家一起搭车到农村去割麦子。习仲勋的这身装束,让大家很难将他和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联系起来。到了午饭时间,习仲勋放下镰刀,简单地洗了洗手,用毛巾擦了擦汗,找了个有树荫的地方坐下来开始午餐。他的干粮很简单,三个馒头,两根黄瓜,一杯开水。一顿午饭就这样打发了。

习仲勋在广东任省委书记时,特别不适应那里的酷暑,一到夏天就热得大汗淋漓。当时省委只有常委会议室装着空调。见此情景,澳门知名爱国人士、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万祺先生,主动送给习书记一台空调。可习仲勋硬是让装到省委会议室,供大家享用,自己仍住在没有空调的房子里。在广东任职期间,他坚决不要机关给他配备的豪华进口轿车,无论上班、下乡,还是参加外事活动,他坐的一直都是那辆小面包车。

习仲勋对待秘书,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工作之余,他经常和他们一起散步、聊天,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但他对秘书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习仲勋对秘书从不做无原则的表态,不封官许愿,更不允许他们利用领导名义和工作的特殊性,为个人谋取利益。他要求秘书应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平等接受组织的考察、调配和监督。1961年7月,在习仲勋身边工作了10年的秘书田方调动工作,当时中央机关有三个单位可供选择。习仲勋鼓励田方扎根基层,心向群众,并特别叮嘱:下去以后,切不可搞特殊化!后来田方被分配到陕西,担任宝鸡地委副书记,分管千阳、陇县两个山区县的工作。在习仲勋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兼广州军区第一政委时,军区领导为了加强地方党委和部队的联系,想给跟随习仲勋16年之久的一位秘书在军区安排一个合适的职务。请示习仲勋,结果被习仲勋断然拒绝,他表示地方领导的秘书到部队安排职务,没有这个规矩,他不能开这个先例。在此前后,按照习仲勋的指示,老秘书陈煦去了甘肃,警卫员杨荫华去了西藏阿里,卫焕新去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这些同志离开以后,习仲勋经常写信或带话,殷切期望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为人民多做贡献。

习仲勋常说:“我们应该养成艰苦朴素的作风。我们的国家还不是很富,就是将来很富了,也不应该浪费。”

习仲勋的光辉事迹说不完,道不尽。他伟大的精神风范,给我们今天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一定时代的文化氛围是习仲勋精神风范形成的肥沃土壤,他的精神风范也反映了一定时代的文化与精神。尤其是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深刻熏陶着习仲勋精神风范的逐渐形成,并具有自己特有的风格,使他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研究习仲勋的精神风范,就应该学习他的精神,做他那样的人,更应该培育和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提高国民的人格水准和个人修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保障,也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猜你喜欢
习仲勋
中国画《习仲勋与两当起义》
习仲勋受命主政中国“南大门”
习仲勋 政治生涯的“艰苦岁月”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试论习仲勋对陕甘宁边区统一战线的贡献
两碗鸡蛋面
胞弟拟提副部级 习仲勋否定方案
习仲勋的民族宗教统战思想探析
在陕西省纪念习仲勋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习仲勋与两当起义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