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教育: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的关注点

2015-06-01 16:29刘进裕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实践体验人格教育三观

摘要:德育课程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渠道和核心课程,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从不同的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素材,加强“三观”教育,引入时代人物,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积极进行实践体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人格教育;“三观”渗透;榜样激励;实践体验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4-0034-03

收稿日期:2015-03-05

作者简介:刘进裕(1975-),男,信宜市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广东 茂名/525300)人格就是人的品格,人的尊严,人的立身之本。人格教育,则是一种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教育,是教育者针对青少年素质现状,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方式与方法,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其人格系统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曾对各界名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后认为,个人事业的成功,15%是由于他们的卓越学识和专业技术,85%靠的是不凡的人格心理素质,可见人格是决定人的一生成功与否,快乐与否的关键因素。根据我国青少年的现状与实际,青少年优良的人格系统应包括: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忠诚踏实的生活与工作作风;勇于挑战的创新意识;富有弹性的适应能力;百折不挠的抗挫精神;强弱适度的情绪反应;善于与人相处的社交能力;自我调控的理智行为;热烈饱满而又稳重坚定的行为品格等要素。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失利者,有的则已经离开校园一段时间,他们很多人学习动机不足,学习习惯不良、目标不明确;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社交退缩、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产生人际对抗直至暴力倾向。人格上存在自卑、自我中心,情感淡漠,自控力、耐挫力差等问题。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更需要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在企业调查中,用人单位反映最为激烈的一点就是人品问题,企业主认为现在的职校毕业生太功利,技术还没学会,就想跳槽,因此,企业经常为别人做嫁衣。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会做人”应是第一位的。他们不仅要具备各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更应该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坚定的意志品质、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善待他人、团结协作的交往水平。

德育课程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渠道和核心课程,在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方向担当着重要而特殊的任务,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材中有许多人格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哲学与人生》课程中的一些典故、生活实例、哲理诗、名人名言等都从不同的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本文拟从加强“三观”教育、引入时代人物和注重实践体验三个方面探讨在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格教育的问题。

一、加强“三观”教育,构建健康人格

人格的实质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流露与展现。中学阶段,学生的“三观”已开始形成,但很不稳定,极易受周围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过程中,许多学生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受到负面作用的冲击,当代职校生存在许多的人格缺陷。如自私自利、不关心他人、集体主义感不强、组织纪律性欠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差、自信心不足……据北京市中学生体质调研组对数十所中学的学生所作的心理卫生调查,当前中学生中生活上常感孤独的占11.3%,有时感到孤独的为65.7%;想远离亲友而独自生活的占37%;对自己的未来很缺乏信心的为13%,信心不足的为25%;不知道自己的学习是为了什么的占7%。另有心理学家曾对全国近3000名大、中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发现42.73%的学生感到经常“做事容易恐慌和紧张”;55.92%的学生感到经常“对面临的事情过分苦恼和烦闷”;47.41%的学生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冷漠”,感到无法与人相处和交往;62.26%的学生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常感孤立无援”;46.63%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经常心烦意乱,感到无法忍受”。

因此,在德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正确的“三观”的培养和形成。它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德育课中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三观”教育,把世界观作为前提,把人生观、价值观作为落脚点,把德育课程中强调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与现在强调的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统一起来。做人、做事最后都可归结为素质。人的品质和人的能力就是人的素质,就是人格。因此在德育课程教学中,我们应加强“三观”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正确的理解、掌握哲理,懂得如何做人;并能运用这些哲理来指导自己,懂得如何做事,确立一种积极的、健康的人生态度。

例如在讲《哲学与人生》中《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这课书时,笔者给学生呈现了这样一个故事——《这就是我的财富》,故事的大致内容是某大公司招聘人才,应者云集。经过三轮淘汰,还剩下11位应聘者,最终将留用6个,因此,第四轮总裁亲自面试。奇怪的是,面试考场出现12个考生。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男子站起身:“先生,我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参加一下面试。”在座的人都笑了,包括站在门口闲看的那个老头子。总裁饶有兴趣地问:“你第一关都过不了,来这儿还有什么意义呢?”男子说:“我掌握了很多财富。”大家觉得此人要么太狂妄,要么是脑子有毛病。男子说:“我有11年工作经验,曾在18家公司任过职……”总裁打断他:“先后跳槽18家公司,我不欣赏。”男子站起身:“先生,我没有跳槽,而是那18家公司先后倒闭了。”一个考生说:“你真是个倒霉蛋!”男子道:“相反,我认为这就是我的财富!我不倒霉,我只有31岁。”站在门口的老头子走进来,给总裁倒茶。男子继续说:“我很了解那18家公司,我曾与大伙努力挽救它们,虽然不成功,但我从它们的失败与错误中学到了许多东西。”男子离开座位,一边转身一边说:“与其用11年学习成功经验,不如用同样的时间研究错误与失败;别人的成功经历很难成为我们的财富,但别人的失败过程却是!”男子就要出门了,忽然又回过头:“这11年经历的18家公司,培养、锻炼了我对人、对事、对未来的敏锐洞察力。举个小例子吧——真正的考官,不是您,而是这位倒茶的老人……”全场11位考生哗然,惊愕地盯着倒茶的老头。那老头笑了:“你第一个被录取了,因为我急于知道……我的表演为何失败?”

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能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失败,因为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只要败了不气馁,及时总结经验,那它就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因为人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中不断地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我们要坚信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通过教学揭示故事中的哲理,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提高耐挫能力,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形成健康的人格。

人格教育: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的关注点 二、引入时代人物,感受魅力人格

乌辛斯基说“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在平时的德育课程教学中,可以结合有关内容,适时穿插名人轶事及现实生活中可歌可泣的热点人物,剖析他们的伟大人格,有意识地运用这些具体形象的人格范例进行启发和诱导,可以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个光辉的榜样,让学生从中感受魅力人格,汲取奋发向上,不畏挫折的精神动力。

例如在讲授《哲学与人生》中《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一课书时,讲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时,笔者和学生分享了深圳歌手丛飞的故事。丛飞,原名张崇,1969年10月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一个贫困农民的家庭,从1994年到2005年,11年的时间里,丛飞共参加了400多场义演,他几乎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捐给了贫困地区的学生、孤儿和残疾人,各种钱物总计近300万元人民币,资助了178名贫困孩子。而他自己却住在面积只有58平方米的小屋里,门锁彻底失灵,每天只能虚掩着。狭小的厨房不足两平米,去了安装炉灶的地方,只能进去一个人。屋里没有任何值钱的家当,衣柜里的衣物,都是些三五十元钱的便宜货,惟一有些档次的就是那套白色的演出服。他的妻子也因忍受不了离他而去。2005年5月12日,年仅36岁的丛飞被深圳市人民医院确诊为晚期胃癌。亲朋好友们被震惊了,然而更让人吃惊的是,作为著名歌手的丛飞,作为每场演出费高达万元的中国目前高收入人群的一份子,他竟然连为自己看病的钱都拿不出来。即使在生死关头,丛飞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他告诉几个朋友说:“你们一定要多想想办法,让这些孩子继续读书啊……”5月17日,他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留下3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后,拿出2万元钱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在他临死前,他还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了出来。他也被评为了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当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同学们都哭了,他们被英雄的事迹深深地震撼了,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洗礼,也真正理解了人生的意义。当然,还有很多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的事迹都应当成为教学中的素材,为促进学生健康人格服务。

总之,教师要充分挖掘时代人物身上的人格感染力,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接受心灵的洗礼,感悟人格的震撼,从而为学生健康向上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思想认知基础。

三、注重实践体验,塑造完美人格

实践就是做人和做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实践的问题,一个人人格的形成主要靠个人在生活实践中、各种交往活动中不断地培养、陶冶和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扩充学生的认知领域,优化认知结构,增进相互理解,而且可以开阔胸怀,淡化冲突,净化不良情绪。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及他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出发,找准切入口,帮助学生实现健康的情感体验,按社会需求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克服人格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

例如,在笔者主管的专业部有一个班,在一次班干部选举中,班主任收到了这样一张字条:你爱选谁就选谁,与我无关。当时班主任张老师很生气,但什么也没说,后来他找笔者商量该怎么办?最后笔者建议指定这位同学为临时班长,结果一星期后这位同学主动找到张老师,说不在其位不知其滋味,本来认为做班长也很容易,很威风,没想到这么难,抱怨班上同学们都不配合,提出另选他人,并表示一定会积极配合。张老师说这件事让他很受启发,于是,笔者建议他接下来继续实施这种做法,让平常对班级漠不关心、一心捣蛋的同学轮流当班长,结果情形相似。后来,笔者在《哲学与人生》课程中讲到《事物的联系》时,将此事提起,指出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每个人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应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同时让那些曾经被张老师指定当过班长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增进同学间的相互理解,该班的凝聚力得到了增强。

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班集体活动,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感受集体的力量;鼓励他们利用暑假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体验职业生活的艰辛;让他们了解当代企业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感受企业的文化、企业的人文精神。总之,健康的人格总是离不开社会实践的,离群独居,必然心胸狭窄,封闭孤僻;互不沟通,往往滋生疑虑心理和对立情绪。为此,老师要教育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锻炼社交能力,为形成良好的人格奠定实践基础。

总之,人格教育是一项综合施教的系统工程,是将特定的目标、内容、形式渗透到各项教育活动中的一种融合性教育。只要教育者设计教育时注重强化人格培养要素,就可以增强教育活动的人格塑造力。在职业教育中恰当地将德育内容和人格教育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并增强人格魅力,是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不可缺或的职责。

责任编辑陈春阳

猜你喜欢
实践体验人格教育三观
三观壁画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强化人格教育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与人格教育
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策略探究
关注生活实践 优化作业设计
浅论小说教学对于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
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浅谈习作课的预习准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