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5-06-03 03:09王爱红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高中数学

王爱红

摘 要: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和做事的动力。高中数学随着学习上的深入,理论性越来越强,对很多学生来说枯燥难懂,慢慢失去了学习的热情。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使学生在智力上和精神上得到成长,就必需使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望和掌握知识的愿望。”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用自己的教学艺术让平淡的课堂灵动起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常规的数学课堂丰盈形象,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自主地探索性学习,唤醒学习动机,保持课堂上长久的对知识渴望的兴奋性,同时,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激励赞赏的评价机制,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给学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自然会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 激发 兴趣

中图分类号:01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c)-0123-02

高中数学是高考必考的科目,它不但是高中整体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高考成败的关键学科。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又是因为高考才要学的,所以强迫性的学习势必得不偿失,如果屡屡失败,慢慢就会失去再学习的勇气。另外,高中数学引起学科的特点,知识相对的抽象、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枯燥难懂,也是学生的原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家孔子告诉我们,只有“好之,乐之”,才能对学习去兴致盎然。所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乐学”,学生面对学习的“拦路虎”才能不拍困难,迎难而上,积极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提升自己,才会有优秀的成绩。笔者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一线长期摸索尝试总结,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成败的保障。我们应该从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引导学生学好数学。以下略谈一下对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看法。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作用。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升学的困扰,情感的波折,使他们的心理状态是不态稳定。他们对某个学科的兴趣往往体现在对这个学科老师的喜欢,喜欢老师,就爱屋及乌,对这个学科特别感兴趣,就有渴望上课进而全身心投入地学起来。一个受学生尊敬、喜爱的教师,学生往往乐意上他的课。所以对数学教师来说,经常和学生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了解学数学遇到的困难,及时帮他们分析解决。虽然数学老师不一定是班主任,也要细心观察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思想波动,关心他们,走进他们的心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数学的学习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刚开始数学成绩很不错,期中考试突然考的很差,后来上课爱睡觉,也不和同学老师交流,数学课上不再积极发言。我发现后,及时找他谈心,了解到他父亲突然离世,母亲身体不好,家里失去经济来源,考上大学也上不起。这对这种情况,笔者和学校沟通,学校减免了一切费用,还给了他补助,同学们也热情的帮助他。这给了他学习的动力,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名校。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因材施教,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常常给学生提供有助于成功的情境,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可以极大程度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并自愿继续学习的动力,数学教师在新学期伊始,或者每单元的开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恰切的,符合自己学习水平的目标,并且开展“结对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教师并通过批阅的作业的鼓励性语言,课堂上的基础小测验等,使学生能经常从这些机会中看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可和激励,体会到小小的进步的窃喜。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差异,灵活调整教学要求,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找自己的学习位置,每一节课都学有所得,作业布置难易度不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这样,因材施教,学生觉得“我能行”,教师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就会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浓厚,学起唠会得心应手,激发学生的而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识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人们的求知欲望和认知兴趣,除产生于认知的需要外,还产生于人的好奇心,好胜心。高中的学生求知若渴,正是对事物有强烈好奇心进取心的年纪,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创造条件,如设疑、质疑,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想知而未知的问题链,激发学生思考探究讨论。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数学任务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调行动,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就会产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促使学生形成认知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求新知识的热情,就会成为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4 幽默风趣的数学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中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数学教师把枯燥难懂的数学内容通过自己有意识的加工制作,使之变得有趣生动,在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这样相得益彰。学生沉浸其中,就会迸发出灵感,获得意外的收获。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判断、定理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难懂的理论形象化,易于诱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尽量用学生较为熟悉、容易理解,而且具有诱惑力的语言,这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有良好的作用。

例如,在解析几何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贯穿“解析几何是几何,得意忘形学不活”,图形要在解题过程中起辅助作用,思维受阻时画个图形会找到新的思路,否则容易将解析几何讲成代数运算,起不到解析几何思想的渗透,通过这种生动、幽默的表述,使同学很快掌握解析几何的学法,极大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5 新颖多变的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信息技术的到来,给教育教学注入了鲜活的动力。带来了崭新的理念。信心技术辅助高中数学教学,更为平凡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计算机可以存取和释放大量的信息,炫动的视频,立体的图形变换,优美的乐音,声情并茂,这样的课堂,学生耳目一新,兴趣立即被激发出来。同时,计算机具有极强的交互性,真正实现了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给学生的想象的空间和展示成功的机会,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在讲函数的单调性时,增函数,减函数定义中的区间性,任意性就是难点,利用几何画板演示这四个图像,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从而降低了教学难度,学生也乐意接受,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6 数学知识链接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也是生活现象的体现。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某些事物就蕴藏在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时时皆数学。增强了数学应用的意识,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和重要性,诱导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用生活中的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来启发学生,学生理论链接实践,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动力,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就应该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上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把枯燥平淡的数学课堂变为学生了乐学的缤纷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袁如标.在情境中学习,在探究中发展[J].数学通讯,2007(4):1-2.

[3] 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1.

[4] 陈德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途径[J].福建中学数学,2007(4).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高中数学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