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民工第二代”犯罪现象与解决对策
——以江西省上饶市为例

2015-06-09 20:22王樱霏夏旭莉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上饶市农民工子女

王樱霏, 夏旭莉

(1.上饶师范学院 政治与法律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2.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江西上饶334000)



浅析“农民工第二代”犯罪现象与解决对策
——以江西省上饶市为例

王樱霏1, 夏旭莉2

(1.上饶师范学院 政治与法律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2.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江西上饶334000)

近几年,“农民工第二代”的犯罪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拥有农村户籍,在城市中成长,作为城市中拥有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农民工第二代”在教育、就业等许多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凸显了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城乡融合过程中的深刻冲突,给城市埋下深层的治安隐患。文章分析了“农民工第二代”的犯罪特点及犯罪原因,试图从犯罪控制学和司法实践的角度研究对策,为解决这一问题寻找出路。

“农民工第二代”; 犯罪现象; 解决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民工第二代”逐渐成为城市里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拥有农村户籍,在城市中成长,作为城市中拥有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农民工第二代”在教育、就业等许多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凸显了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城乡融合过程中的深刻冲突,给城市埋下深层的治安隐患。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的江西省上饶市,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一样,多年来农民工犯罪率居高不下,近几年,“农民工第二代”犯罪率更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种现象显然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对社会治安构成了新的压力。如何有力、有效地预防、控制“农民工第二代”犯罪,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农民工第二代”定义及犯罪情况

本文中的“农民工第二代”是指:户籍在农村,父母一方或双方来自农村但长期在城市务工,跟随父母一起在城市中生活、成长,长期以往,与农村、农业相脱离而成为非户籍意义城市居民的一个群体。[1]

“农民工第二代”接受城市的价值观念熏陶和城市的行为准则影响,逐渐远离了农村土壤,他们有着与父辈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出现在乡村城市化、城乡结合化的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在城、乡、村融合过程中,因为身份特殊,体验到了强烈的对比冲突,这些冲突在他们的许多人身上产生消极影响,其中的典型体现就是“农民工第二代”的犯罪问题。在上饶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上饶市院”)所办案件中,“80后”“90后”正逐渐成为农民工犯罪群体的“主力”,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属于“农民工第二代”。2012年、2013年、2014年上饶市院审查起诉的未成年“农民工第二代”案件分别是30件(涉32人)、34件(涉38人)、31件(涉40人),在未成年犯罪中的比例分别为37.5%、53.5%、57.1%,呈现稳中有升态势,社会各界特别是社会治安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这一新情况,采取有力措施控制犯罪。

二、“农民工第二代”犯罪特点

1.从犯罪主体上看,呈现两低的特点,即犯罪年

龄低、文化程度低[2]

随着近些年未成年犯罪不断增加,“农民工第二代”罪犯的年龄结构也不断趋于低龄化。从近几年上饶市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情况来看,未成年“农民工第二代”犯罪数占了未成年犯罪量的绝大多数,且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下。

2.从犯罪类型上看,以侵犯财产类型犯罪居多,但有多元化发展趋势

上饶市信州区检察院近几年所审查起诉的未成年“农民工第二代”所涉及的罪名如附表:

附表 上饶市信州区检察院2012-2014年起诉的未成年“农民工第二代”犯罪情况

由附表可以看出,未成年“农民工第二代”犯罪类型仍以传统型的盗窃、抢劫等侵财犯罪占主流,约占80%。但也可发现,犯罪类型有呈现多元发展的趋势,如侵犯人身和民主权利的故意伤害罪、强奸罪以及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等。

3.从犯罪组织形式上看,以地缘、亲缘为纽带,团伙性犯罪呈强化趋势

在上饶市院所起诉的“农民工第二代”未成年犯罪中,共同犯罪高达五成以上比例,以老乡结伴作案为主,也有的是游手好闲时相识的外来人员结成团伙作案,犯罪团伙呈现出地缘性和亲缘性特征。[3]犯罪团伙规模一般在3-5人,组织形式比较稳定。

4.从犯罪手段、结果上看,暴力性、危害性突出

以上附表显示,抢劫、聚众斗殴、强奸等暴力犯罪占较大比例,从中可以看出,“农民工第二代”犯罪的严重性、危害性在日益增加。

5.从犯罪主体的心态上看,好逸恶劳、爱慕虚荣是犯罪主因

一些农民工的子女跟随父母外出务工,条件艰苦,但又缺乏吃苦精神。上一辈农民工省吃俭用,而“农民工第二代”中,更多的人将钱用于吃喝玩乐,用苦力赚取的不多的工资已不能满足他们日益膨胀的生活需求,为了满足其过高的生活需求,许多人铤而走险。如上饶市信州区检察院办理的王某盗窃一案中,王某知道构成盗窃罪的法定年龄是16周岁,因此在16周岁前疯狂盗窃若干次,数额高达数十万元,均被其挥霍一空,本想在16周岁以后不再盗窃,无奈他已习惯了花天酒地的生活,控制不住自己,最终犯盗窃罪而锒铛入狱。

三、“农民工第二代”犯罪原因

“农民工第二代”犯罪原因十分复杂,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其中,他们特殊的身份也往往成为其犯罪的最终根源。

(一)客观原因

1.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我国西部的经济状况远远落后于中部及东部沿海城市,到较富裕的中部和富裕的东部沿海城市打工成了西部农村青年的普遍做法,导致西部地区的农村人口大量涌入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工第二代”和其父辈一样,也把生活的目标主要定位在到经济发达和较发达地区打工,他们在给中东部地区城市带来充沛的廉价劳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治安隐患。而且现今贫富悬殊差距逐渐变大,农民工属于社会底层群体,其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这是导致农民工及其子女犯罪高发的深刻根源之一。

2.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也是孩子成长的一面镜子。大多数农民工自身社会生存的不良状况严重制约了其子女受教育和讲文明的程度。从上饶市信州区检察院所办理的农民工子女犯罪的案件中可知,家庭教育是影响其心智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父母素质偏低,给子女造成影响。许多农民工文化水平有限,他们闲暇时间较多在打牌、闲聊中度过,有的行为不端,不务正业,潜移默化中给子女造成不良影响。二是教育方式不当。大多数为生计奔忙的农民工已经无暇监管子女,无人管教、管教方式简单、隔代溺爱的管教呈现越来越弥漫的态势,这种引导、监护上的缺失使得“农民工第二代”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三是家庭结构不健全。在或残缺或松散或破碎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往往在情感上得不到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关注、关心,他们渴望寻求家庭外的感情抚慰和寄托,因而容易受到社会上非主流文化的刺激和误导,迷失于道德和法治的约束之外。[4]

从社会层面看,学费贵、上学难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农民工第二代”受教育的权利未得到充分保障,即使入学也大都是进入教学资源相对较差的民工子弟学校。该类学校一般都教学资源紧缺,师资力量不足,学校对主课尚顾及不暇,更无力兼顾道德教育和法律知识的讲授,使得“农民工第二代”无法接受正确引导和普法教育。同时,高额的学费使他们还面临着上不起大学的窘境。这些因素都导致“农民工第二代”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大部分只有初中文化。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使得许多闲散在社会上的“农民工第二代”十分容易在各种诱惑下走上犯罪道路。

3. 疲弱的管理系统

由于外来人员居住地不固定,流动性较大,管理上难度较大,有关部门对外来流动人口包括“农民工第二代”的管理还很不完善,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现象,过分侧重治安管理和整治打击。[5]公安机关虽然对农民工的相关证件进行定期核查,对符合暂住条件人员颁发暂住证,但对其需求知之甚少,直接面对他们的服务更是寥寥无几,造成大部分外来人口对城市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目前对农民工的管理,处于由公安部门独撑局面的状态,由于管理面过宽和基层警力有限等原因,他们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使得管理陷入被动状态,从而给违法犯罪活动以可乘之机。

4.不良的传媒文化影响

与传统农民工不同,“农民工第二代”像城市居民一样,有接触、学习各种社会文化的可能性,当下盛行的网络文化更是无孔不入地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生活。大量不良、低俗、非法的信息对判断能力较弱的“农民工第二代”而言,是错误的风向标,容易诱导“农民工第二代”走向犯罪。近年来“农民工第二代”通过网络实施犯罪的案例越来越多。

5.社会性的歧视

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中存在着对农民工及其子女歧视或不公平对待的现象,其职业选择、经济收入、福利待遇、社会地位等明显低于城市人,同时还饱受城市居民歧视与排斥。这不仅使他们不能享受平等的教育,还使得许多人心灵扭曲,从而导致他们通过一些偏激的、非法的行为方式去应对其他城市群体。

(二)主观原因

1.独特的身心特征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农民工第二代”在城市没有根,在农村也没有根,既融入不进城市,也回不到老家。虽然他们的诉求比父辈更高,但和城市中其他同龄人相比, 许多人只能被动选择工作环境恶劣和工资待遇低下的工作,物质条件的巨大落差可能导致其产生过激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农民工第二代”年龄层偏低,生活阅历粗浅,心理承受力有限,当他们看到巨大的城乡差别,承受着与城市主流群体强烈对比的落差感,这些被压抑的主观思想与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的整体期待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冲突和矛盾,无疑会促使其产生许多消极的心理,比如边缘化心理、仇视城市心理,这些心理在某一特定情境下极易发展到报复社会和仇视旁人的地步,从而深陷犯罪的泥潭。

2.归属结群的需要与哥们义气的盲目从众心理

“农民工第二代”跟随父辈到陌生地方打工,他们踏上社会后被社会接纳的程度较低。在陌生的地方,有相似背景、思维方式、共同话题的老乡成了他们交流和玩耍的主要对象,容易沾染上团伙中一些不良习气。一些人往往把“哥们义气”视为真挚的友谊,为了“哥们”是非不分,有些即使认识到自己所做的是违法行为,但为了不让“哥们”小瞧自己,也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

3.陌生人社会中犯罪精神成本的降低

农民工在家乡,处于一个有家人、乡亲、朋友的熟人社会中,碍于自己的面子,顾忌熟人的评价,农民工一般不会做出违法或者犯罪等遭受熟人指指点点、谴责鄙视的事。[6]“农民工第二代”和其父辈一样,进入城市后,由以前的熟人社会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社会,在陌生社会中,往往会忽视和不屑外界的评价,容易产生“垃圾心理效应”,没有原则、没有底线地放纵、沉沦自我,犯罪的精神成本由此大大降低。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许多人游离于主流群体之外,行为由不检点逐步升级到小偷小摸、“黄赌毒”等违法乱纪行为,最后坠入犯罪的深渊。

四、控制“农民工第二代”犯罪对策

从犯罪控制学和司法实践的角度来讲,犯罪现象既有它的不可避免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可控性。“农民工第二代”犯罪比率大的现象值得我们认真地反思,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农民工第二代”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检察机关应与学校、家庭、公安、社区等社会各部门一起形成合力,在全社会建立起严密的防范体系,控制犯罪的发生。

1.宽严相济,落实平等司法保护

面对比较严重的“农民工第二代”犯罪态势,坚决打击、积极应对、有效预防,是司法机关应有的态度。一是对结伙、流窜、多次作案或造成严重影响的犯罪人员要依法严厉打击。二是对尚未成年者及初犯、偶犯、因一时激愤或迫于生活而走上犯罪道路的,通过走访、询问、调查,全面了解其生活背景、家庭教育、平时表现等综合因素,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特别是未成年者,要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对其采取较为轻缓的非监禁处置方式。三是要实施心理矫正措施,建立帮教制度。司法机关要联系心理咨询机构对犯罪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矫正心理。检察机关应与基层派出所、所在地社区、街道协同合作,对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不起诉决定、不作犯罪处理的开展跟踪帮教,从而有效遏制其再犯。

2.加强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一方面要加强家庭教育。预防“农民工第二代”犯罪首先要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着手,创造农民工参加家长学校、培训辅导的机会,引导农民工注意自身形象,为孩子做好表率作用;帮助他们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教育子女;引导农民工给予子女更多的关爱,及时掌握孩子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避免因为漠视、溺爱、粗暴等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将孩子推离正确的生活轨道而成为问题青少年。

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校教育。教育部门要切实关心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实现同等教育。一是充分挖掘本地公办学校的教学资源,取消赞助费用,简化借读手续,让“农民工第二代”有机会和本地子女一起就读。二是要积极扶持已具备一定办学实力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提高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素质和学校硬件环境,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保证农民工青少年子女完成基本义务教育,为农民工子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外来农民工能在当地安居乐业。三是加大对“农民工第二代”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的投入和重视,对他们进行文化教育和创业就业等职业培训,拓展技能、提升素质,为其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四是要加强法制教育。相关部门可在外来农民工子弟学校或外来农民工子女较多的学校、社区、企业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通过法制课、案件旁听、警示教育等系列活动对其进行系统的法制教育,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提高其法律意识,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3.加强管理,健全预防体系

一是将“农民工第二代”纳入社区矫正机制中来,建立以居住地社区组织为核心,由公安基层派出所、用工单位、居委会、司法机关等共同参与的“农民工第二代”犯罪预防与改造协调工作机构。二是建立信息登记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及其子女的个人档案,特别是对一些辍学、失业、失管的农民工子女,社区要登记在册,规范管理,协调社区内的各种矛盾。三是改变管理方式。要改变目前以治安防范和出租屋管理为主的控制性管理方式,向服务性管理转化,保障农民工基本的生存条件,关注、关心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生存、生活现状,帮助他们解决暂住证办理、就业入学、权益维护等问题,以缓和与消灭社会不安定因素。[7]四是要重点防范。确定重点防范对象,从而在社区控制中,争取主动权,对已经犯罪的和有违法犯罪倾向的农民工及子女实施有效的监控,充分发挥司法社工的作用,对重点对象实行心理矫正、定期谈话和跟踪帮教,通过社区矫正机制收到理想的效果。

4.人文关怀,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保障机制是减少“农民工第二代犯罪”的有效途径。一是应当更新观念,摒弃歧视、排斥心理,诚信对待农民工及其子女,努力消除农民工及其子女对城市的逆反心理。二是健全社会保障组织体系,为农民工及其子女解决失业、医疗等现实问题,对生活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免除学杂费、书本费,并补助其生活费用,让他们感觉自己融入到了城市之中,让他们能自觉按照城市文明标准要求自己。三是改善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就业创业环境。努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收费,打击非法中介,整顿劳动力市场,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切实维护、保障其合法权益。

5.净化环境,建立明晰的社会价值体系

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使农民工及其子女在社会化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良好社会环境的熏陶。一是要进一步规范网络、文化市场,工商、文化等部门必须明确职责,加强合作,加大对网吧、游戏机房、私人旅馆等场所的监控。二是检察机关要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在办案中发现上述场所的违法行为,要及时发出检察建议,促进其整改。三是在农民工较多的社区、乡镇、企业、集宿区开办免费图书馆、放映健康的影视剧,引导其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减少“农民工第二代”违法犯罪的诱发因素。[8]

[1] 应培礼,肫宏梅.关于农民工第二代犯罪问题的若干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5):25-30.

[2] 林彭,余飞,张东霞.“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8,(2):29-34.

[3] 张应力.论流动人口犯罪的发展变化及控制对策[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1):75-77.

[4] 张强,刘蕾.社会学视野下的青少年犯罪及其社会控制[J].法制与社会,2007,(10):809-810.

[5] 江立华.转型期城市农民工的犯罪与社会控制[J].江苏社会科学,2002,(3):31-34.

[6] 姚宏科.农民工犯罪的社会学分析[J].宝鸡社会科学,2006,(3):31-33.

[7] 张太宇.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4.

[8] 王春林.农民工犯罪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7.

[责任编辑 许婴]

On the Criminal Phenomenon of Second-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a case study of Shangrao City

WANG Ying-fei1, XIA Xu-li2

(1.School of Law and Ideological & Political Teaching,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Shangrao Jiangxi 334001, China;2.The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of Shangrao, Shangrao Jiangxi 334000, China)

The criminal rate of second-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has been rising for the recent years. The second-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as a special group with double identities in the city, who have rural residence registration, but live in the city, are actually disadvantaged people in terms of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This highlights the profound conflic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also brings some deep-hidden troubles of public securi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rimin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asons of second-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and explores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me control study and legal practice.

second-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criminal phenomenon; countermeasures

2015-08-29

王樱霏(1984-),女,江西玉山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法学、青年思想政治工作。E-mail:151394459@qq.com

D917

A

1004-2237(2015)05-0044-05

10.3969/j.issn.1004-2237.2015.05.009

猜你喜欢
上饶市农民工子女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上饶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大通道,大发展——上饶打造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开拓旅游业发展新空间
基于可达性分析视角的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评价与优化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