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系类别与职业兴趣的匹配性研究
——以上饶师范学院为例

2015-06-09 20:22童腮军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科系霍兰德类别

童腮军,王 勤

(上饶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大学生科系类别与职业兴趣的匹配性研究
——以上饶师范学院为例

童腮军,王 勤

(上饶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科系类别与职业兴趣的匹配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未来的职业倾向。文章运用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对85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职业兴趣类型现实型得分最高,而社会型得分最低;不同科系类别与职业兴趣的匹配程度高低不一,如工学学科的科系类别与职业兴趣类型匹配程度最高,而艺术学学科匹配程度最低。唯有处理好专业兴趣与未来职业等多重关系,才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科系类别与职业兴趣的匹配程度。

大学生; 科系类别; 职业兴趣; 匹配性; 对策与建议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全国高校共有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和506种本科专业。可供选择的学科和专业门类非常多,但哪一类专业适合自己,考生很难把握。大多数考生在科系类别的选择上往往受当年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排名、专业就业率、家长的意向、教师的意见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有关大学生职业兴趣的研究比较多,但把科系类别和职业兴趣作匹配性研究的则很少,只有凌文铨等人[1](P78-84)于1998年在这方面进行了专门研究。为了使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实用化,他们以D.J.Prediger关于工作世界图的构想构建了适合我国中学生使用的大学科系职业兴趣类型图。

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一生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而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职业是这个任务的重中之重。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P144),由此可见兴趣的价值和作用。高考学生在科系类别的选择上到底是以名校、热门专业为前提还是以个人的兴趣为基础呢?在这个问题上,目前考生大都比较盲目,没有专门的机构和相关的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指导。假如专业选择出现偏差,可能出现“天才入错行”,导致终生遗憾。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3](P385)职业兴趣,是兴趣在职业方面的表现,是指人们对某种职业活动具有的比较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倾向,使人对某种职业给予优先注意,并向往之。[4](P62-63)职业兴趣不仅仅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同时也影响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本研究运用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对上饶师范学院859名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期望能从中找出科系类别与职业兴趣的匹配程度,更好地帮助高考学生填报专业志愿,指导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培养大

学生的职业兴趣,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上饶师范学院在校85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涵盖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文学9大学科36个专业,其中教师教育类专业258人,非教师教育类专业601人。

(二)工具

1.自编一般资料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专业、年级、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专业等。

2.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量表

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根据其职业人格理论编制的。该量表主要根据一个人活动特长、职业偏好,确定出相匹配的职业类型,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人才选拔,影响很大。该量表共有60道题目,分为“常规型”“现实型”“研究型”“管理型”“社会型”和“艺术型”6种职业兴趣类型。

二、调查结果

(一)总体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职业兴趣类型主要有混合型和单一型两种。混合型是指被试至少在两种职业兴趣类型上得同样的或相近的高分。6种类型的均值得分都在9分以上,管理型和常规型得分只相差0.04分(见表1和表2)。

表1 不同职业兴趣类型人数及百分比

表2 859名大学生6种职业兴趣类型总体均分

调查结果表明,职业兴趣类型根据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现实型、管理型、常规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其中现实型和管理型得分较高,而社会型得分最低。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现实型和管理型的职业更感兴趣,而对社会型则兴趣较低。

(二)大学生6种职业兴趣类型模型图

霍兰德把6种类型的职业兴趣放置在一个正六边形的6个顶点上,以顶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来标示类型之间的相似程度。附图表明,859名大学生6种职业兴趣类型六角形图与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类型六角形图相比吻合程度为中等程度。从附图中可以看出六边形虽然不够规则,但现实型、管理型、常规型与霍兰德的模型图吻合程度较高,研究型吻合程度中等,艺术型和社会型两种类型与霍兰德的职业类型模型图吻合程度很低,这说明我国的艺术类招生和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根据霍兰德理论,艺术型职业兴趣的人应具有特殊艺术才华、艺术创作能力和独特个性,而我国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在考其他本科类高校无望的情况下做出的无奈之举,既无特殊的艺术才能,又无厚实的文化修养。

附图 859名大学生6种职业兴趣类型模型图

(三)不同学科类别与职业兴趣的匹配程度

学生分别来自9大学科门类,其中法学、经济学和历史学学生分别只有13人、9人和27人,样本容量皆不足30人,暂不作匹配分析。本研究只对理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工学、管理学和教师教育类专业进行匹配分析。

1.理学学科与职业兴趣类型匹配程度

理学学科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等专业。根据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理学学科理论上应该与研究型、社会型、现实型匹配程度较高。调查表明理学学科的职业兴趣类型前三名依次为现实型、常规型、研究型,因此匹配程度较高(见表3)。

表3 理学学科与职业兴趣类型匹配程度

2.文学学科与职业兴趣类型匹配程度

文学学科主要包括汉语言文学、英语等专业。根据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文学学科理论上应该与艺术型、社会型匹配程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文学学科的职业兴趣类型依次为现实型、管理型、常规型,而艺术型得分较低,匹配程度较低(见表4)。

表4 文学学科与职业兴趣类型匹配程度

3.艺术学学科与职业兴趣类型的匹配程度

艺术学学科主要包括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根据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艺术学学科理论上应该与艺术型、社会型匹配程度较高。调查结果表明艺术学学科的职业兴趣类型依次为现实型、管理型、常规型,而艺术型得分较低,因此匹配程度很低(见表5)。

表5 艺术学学科与职业兴趣类型的匹配程度

4.教育学学科与职业兴趣类型匹配程度

教育学学科主要包括教师教育类专业。根据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教育学学科理论上应该与社会型、研究型、现实型匹配程度较高。调查结果表明教育学学科的职业兴趣类型依次为常规型、管理型、研究型,而社会型得分最低,匹配程度很低(见表6)。

表6 教育学学科与职业兴趣类型匹配程度

5.工学学科与职业兴趣类型匹配程度

工学学科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与技术、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等专业。根据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工学学科理论上应该与现实型、研究型匹配程度较高。调查结果表明工学学科的职业兴趣类型依次为现实型、管理型、研究型,匹配程度很高(见表7)。

表7 工学学科与职业兴趣类型匹配程度

6.管理学学科与职业兴趣类型的匹配程度

管理学学科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等专业。根据霍兰德的职业兴

趣理论,管理学学科理论上应该与管理型匹配程度较高。调查结果表明管理学学科的职业兴趣类型依次为研究型、现实型、常规型,而管理型仅排在第四,因此匹配程度较低(见表8)。

表8 管理学学科与职业兴趣类型匹配程度

7.教师教育类专业与职业兴趣类型的匹配程度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此类专业的6种职业兴趣类型均值从小到大依次为社会型、艺术型、研究型、常规型、管理型、现实型。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教师教育类专业社会型、艺术型、研究型的职业兴趣得分应该高,调查结果与理论正好相反,说明教师教育类专业与职业兴趣的匹配程度很低(见表9)。

表9 教师教育类专业与职业兴趣类型匹配程度

三、讨论与分析

相关研究表明,科系类别与职业兴趣相匹配能提高学习效率、未来成就感、工作稳定性和职业满意度,否则就会导致不满意的决策、缺乏成就感和无法决策,即对未来失去希望,感到迷茫、困惑和痛苦,对现状不满意等,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和生涯规划。

本研究显示,大学生的职业兴趣类型中混合型占主导,其次是现实型,最少的是艺术型;6种职业兴趣类型中现实型因子的平均分最高,其次为管理型,社会型因子的平均分最低。结果说明当代大学生首先愿意从事操作性工作,他们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性好;其次愿意从事管理性工作,他们充满自信,喜欢竞争,敢冒风险,追求权力、地位和物质财富;第三愿意从事事务性工作如会计、出纳、统计人员、图书管理员等工作。但他们不喜欢从事为他人服务和教育他人的工作,不关心社会问题,不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不善言辞、不善交际。究其原因与当前的社会大环境如社会转型变革、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大学生就业难、网络依赖等问题有关。

大学生的科系类别与职业兴趣的匹配程度不高。工学学科的科系类别与职业兴趣类型匹配程度最高,其次是理学学科,然后依次是教育学科、管理学科、文学学科,艺术学学科匹配程度最低;教师教育类专业与六种职业兴趣的匹配程度低。说明当前高考学生在专业志愿填报和科系类别的选择上只注重实用性、职业性,而较少考虑综合因素如个人的职业兴趣、大学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就业率、大学地域性等,在科系类别的选择上比较盲目,缺乏专业的指导,缺少理性的思考与分析,这是造成科系类别与职业兴趣匹配程度低的主要原因。因此,高考学生在专业选择之前应进行专业兴趣测查,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尤其是艺术类专业。目前我国的兴趣测试量表已比较成熟,完全可以在高考学生中推广运用。

四、对策与建议

匹配性是衡量科系类别与职业兴趣吻合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在人才选拔与职业指导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系类别与职业兴趣的吻合程度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对未来职业的满意度,同样也影响大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

(一)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管理应科学化和人性化

目前我国的本科生教育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专业课程任务重、专业分得细、方向窄,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自由探索和思考的空间。同时落后的本科生教育体系已经成为中国大学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高校专业分类不宜过细,不能一进入大学专业就定型化和终身化。我们认为,大一、大二应不分专业,实行大文科、大理科、大工科的学科定位思路,到大三再分专业,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专业选择上出现的偏差。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处理好专业兴趣与未来职业的关系

高考学生在科系类别的选择时,到底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进行?是以个人的兴趣排在第一位,还是以未来的职业为导向,大家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认为,学生应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且有利于未来职业发展的专业,实现专业兴趣与未来职业的有机统一。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越往后就越会体验到按自己意愿选择的重要性。这个道理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有效的:只有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三)处理好“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关系

不可否认,就业前景和专业选择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些专业由于就业前景看好,填报者众多,自然就形成了所谓的热门专业;反之,则形成了冷门专业[5](P10-12)。其实“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是相对的。社会需求和社会经济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就业形势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今天的“热”可能是明天的“冷”。从上世纪80年代的数理化热到今天的财经、管理、法学热等,其深刻的背景是市场经济需求的变化。以江西省为例,2015年二本院校(文史类)录取排名前十的财经、金融类院校有5所,综合类2所,外语类2所,师范类1所,考生专业选择主要集中在财经类专业,首选地是上海,其次是广州。2015年二本院校(理工类)录取排名前十的院校财经类4所,医学类4所,电力类1所,外语类1所,考生专业选择主要集中在财经类和医学类专业上。原来热门的法学类专业和北京地区的高校受到冷落。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关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社会需求变化选择专业,而不能盲目跟风。

(四)家长不能越俎代庖,要尊重子女的专业选择

学生在科系类别的选择上受诸多因素如父母的态度、老师的推荐、个人的兴趣、大学的综合因素、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大学生科系类别与职业兴趣匹配程度之所以低的原因,父母亲的态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许多父母亲把自己未完成的事业寄托在子女的身上,希望子承父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子女的专业选择方向。父母亲的期望值一定要适度,自己的兴趣不能强加给子女,不能强迫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专业,而应科学引导。

[1] 凌文铨,白利刚,方俐洛.我国大学科系职业兴趣类型图初探[J].心理学报,1998,(1):78-84.

[2]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

[3]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洪向阳.十天谋定好前途:职业规划实操手册[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

[5] 吕丰.填报志愿也有学问[J].中国考试,2002,(4-5):10-12.

[责任编辑 许婴]

A Study on the Matching between Academic Disciplines and Vocational Interests of College Students——a case study of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TONG Sai-jun,WANG Qi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Shangrao Jiangxi 334001,China)

The matching between academic disciplines and vocational interests has a direct effect on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the future vocational trend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study interviews 859 college students by applying Holland Vocational Interest theor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grade of realistic type in vocational interest is the highest, while that of social type is the lowest. The matching degrees between academic disciplines and vocational interests vary among different subjects. For example, the matching degree between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and vocational interests is the highest, and that between art disciplines and vocational interests is the lowest. Only by dealing with multiple relations between professional interests and future career, can people improve,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matching degree between academic disciplines and vocational interests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disciplines; vocational interests; matching

2015-09-09

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1YB080)

童腮军(1964-),男,江西玉山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心理学研究。E-mail:tongsaijun12@163.com

B849

A

1004-2237(2015)05-0091-05

10.3969/j.issn.1004-2237.2015.05.019

猜你喜欢
科系霍兰德类别
高考志愿填报:人生的第一个关键抉择
学生选择文理科的标准
荷兰“家畜养老院”
服务类别
论类别股东会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探讨
被纵容的天才
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鉴别5种常见肉类别
狗熊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