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工作卷入的测量与分析
——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比较的视角

2015-06-09 20:22周春晔张桂香傅文卿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职称高校教师理论课

周春晔, 张桂香, 傅文卿

(1.上饶师范学院 政治与法律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2.上饶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高校教师工作卷入的测量与分析
——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比较的视角

周春晔1, 张桂香2, 傅文卿1

(1.上饶师范学院 政治与法律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2.上饶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高工作卷入。经过对五所高校教师工作卷入情况的调查发现:高校教师的工作卷入与工作表现常常不一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卷入整体水平低于其他专业教师;学校层次、工作时间、职称和学历等因素对教师工作卷入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工作卷入

一、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工作卷入是组织行为学较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关于工作卷入的定义与测量,多因素论和单因素论各执其词,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学界对工作卷入的定义及测量认同度较高的是R.N.Kanungo的理论。Kanungo认为,卷入是“个体对工作的心理认同的一种总体的认知(或信念)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工作被看成具有满足个体主导需要和期望的潜力”[1]。在他看来,可以通过测量个体对自己当前所从事工作的认同,进而判断其工作卷入程度。而要测量个体对工作的认同,又需借助两方面因素:个体的内外部需要及其特点,个体对于某工作是否能满足其需要的看法。据此,Kanungo设计了工作卷入测量的十题目量表,得到学界的广泛接受。

最近几年,随着卷入研究的范围和区域的扩大,人们开始关注工作卷入问题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价值。例如,2008年庞红卫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与职业卷入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工作卷入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2];2010年程勇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学校“卷入式管理”及其应用策略[3]。这些成果为教育教学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无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教育效果则取决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光靠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行为上的参与是不够的,必须深入到其思想和心理。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教师对其工作的认同既影响学生的接受,也是教师持续工作的动力和自身价值感与幸福感的主要来源。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研究重点是教师的工作投入及其表现,因此研究者主要关注教师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而对于卷入这一教师工作的动力和情意系统明显缺乏关注。事实上,教育教学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光靠教师的投入显然是不足以取得成效的,因为,高投入并不意味着高卷入。教师工作卷入高不仅要表现为客观上积极的工作投入与良好的工作表

现,更应表现为主观上对工作的高度认同与自愿投入。也就是说,不同的内外部需要引起教师不同的工作动机,对工作能否满足需要之可能性的看法形成不同的工作认同感,这两点影响其工作的行为表现。因此,高工作卷入并非只是高工作投入或高工作表现,工作卷入是工作动机、工作认同和工作表现等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

那么,高校教师的工作卷入情况如何?工作表现与工作动机以及工作认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本文首先分析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教师工作卷入的影响,进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工作卷入进行对比分析,力图勾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工作卷入状况,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开启新的思路并提供实证依据。

二、研究方法及设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实证研究方式。

(一)测量工具

目前关于工作卷入的实证研究方面,最广泛使用的量表是Kanungo开发的十题目量表,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0.87,再测信度0.85),因而深受研究者青睐。该量表是直接从英文原版翻译而成的,中国人民大学周文霞教授对其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不仅呈现出单一维度的弹性,表现出较好的结构效度,而且信度也有所提高。[4]本调查以周文霞修订完成的“九题目工作卷入量表”为测量工具,统计分析时对量表所涉及的九个题目进行了适合本文研究目的的分类。

(二)研究变量

访谈结果显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常意义上的“公共课”教师)与各科专业教师(通常意义上的“专业课”教师)的工作卷入有所不同,因此,为了对二者进行比较,本研究将调查对象区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各科专业教师。由于调查研究的落脚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卷入情况,基于分析的需要,对各科专业教师的专业不再细分,统称为“其他专业教师”。为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专业课教师在工作卷入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任教课程与专业是否是影响高校教师工作卷入的唯一变量,本调查将首先测量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工作卷入的影响。根据工作卷入的相关理论,本次研究涉及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类型等几个方面。

根据人的生命周期的不同特点,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施恩(E. H. Schein)对职业发展阶段按照10的整数倍划分的方法较为通行。本研究的年龄分组主要参考这一方法,从高校教师实际出发将年龄分为30岁以下、30—39岁、40—49岁、50—59岁四个阶段,并不再作教龄的划分。学历和职称分组主要依据高校教师队伍目前的学历构成和职称评聘相关规定。学历主要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及以上三个组别;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组别。专业类型主要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

(三)样本选择

考虑到不同学校在办学层次、学科及职业领域等方面的差异可能造成教师工作卷入的差异,为了确保样本有较广的覆盖面和较好的代表性,我们选取的调查学校包括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1)、省属重点高校(学校2)、省部共建高校(学校3)、地方性高校(学校4)以及职业院校(学校5)各1所,样本同时包括综合型大学和专门性大学。在上述五所学校,调查共发放问卷302份,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16份,其他专业教师186份,问卷回收率100%。

三、研究结果分析

本调查以周文霞修订完成的“九题目工作卷入量表”为测量工具,把工作卷入分为工作认同、工作动机、工作表现三个维度,每一维度分别包括了3个题目,每题最高分5分,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根据符合程度“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表态、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依次计“5分、4分、3分、2分、1分”。其中第1题和第6题为反向计分,数据分析时进行转换。总分越高,表示工作卷入越高。经SPASS18.0软件的统计分析,

测量结果显示如下:

(一) 表现于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的教师工作卷入差异分析

1.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在工作卷入上的差异

表1 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在工作卷入上的差异

(F值表示总体显著性检验值;P值为显著性概率值,P<0.05表示两个变量间的相关达到显著,下同。)

根据以上描述可见,学校1的教师工作动机最强,工作表现次好,工作认同最低;学校5的工作动机、工作表现和工作认同整体最低。这一结果说明,不同学校教师的工作卷入度有高低之分,且工作动机、工作表现与工作认同可能不一致。

经检验,不同学校教师在工作认同方面差异非常显著(P为0.004,小于0.01),而教师工作动机和工作表现的校际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2.不同性别的教师在工作卷入上的差异

表2 不同性别的教师在工作卷入上的差异

(t值表示单个系数显著性检验,下同。)

根据以上描述,男性教师在工作动机、工作表现和工作认同方面,均值都略高于女性教师。其中,工作表现上显著性系数为0.043,小于0.05,达到显著性水平,可见不同高校教师在工作表现上存在较为显著的性别差异;这种性别差异在工作动机和工作认同方面并不显著。

3.不同年龄的教师在工作卷入上的差异

表3 不同年龄的教师在工作卷入上的差异

工作动机和工作表现方面,均值基本呈现随年龄递增的态势;工作认同方面,30岁以下最低,50岁以上次之。

经检验,工作认同的显著性系数为0.007,小于0.01,说明不同年龄教师在工作认同方面差异非常显著。由于职业发展阶段与年龄往往呈现事实上的对应关系,此结果也可以说明刚入职和临近退休的教师对工作的认同感相对较低。此外,年龄对工作动机和工作表现并无明显影响。

4.不同职称的教师在工作卷入上的差异

表4 不同职称的教师在工作卷入上的差异

工作动机强度基本呈现随职称而递增的态势;工作表现方面也呈现出随职称递增之势,但教授的工作表现均值最低;工作认同方面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状况,也即职称或高或低工作认同相对较低,中等职称教师工作认同较高。这一表现与不同年龄教师在工作卷入上的表现基本一致。

经检验,不同职称教师的工作卷入虽然有所区别,但无论工作动机、工作表现还是工作认同方面差异都不显著。

5.不同学历的教师在工作卷入上的差异

表5 不同学历的教师在工作卷入上的差异

根据以上统计分析,工作动机强度随学历递增与工作认同程度随学历递减并行,工作表现上,研究生以上最好,专科次之,本科最差。以上结果再次说明工作表现与工作动机及工作认同常常并不一致。

经检验,不同学历的教师在工作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P为0.034,小于0.05),工作表现和工作认同均无显著差异。

6.不同专业的教师在工作卷入上的差异

表6 不同专业的教师在工作卷入上的差异

经分析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工作卷入度相对较低且差异显著(P为0.046,小于0.05)。这一状况在工作动机、工作表现和工作认同方面略有不同的表现。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在工作表现上虽有差异但并不显著;工作动机(P为0.044,小于0.05)和工作认同(P为0.038,小于0.05)方面则存在显著差异。

以上结果说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工作卷入上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高表现低认同的特征。

(二)工作动机、工作表现与工作认同的相关性分析

表7 高校教师工作卷入情况描述

经过对302份问卷所作综合分析,高校教师的工作卷入整体水平中等偏上,其中,工作表现均值最高,工作动机次之,工作认同最低。这一结果与上述分变量分析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并得到了调查过程中访谈结果的印证。

表8 工作动机、工作表现与工作认同的相关性分析

(Person相关性表示两组线性数据的相关关系。**表示在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根据表格所示,工作动机、工作表现与工作认同在0.01水平(双侧)上均呈现出显著相关。

四、结论与建议

就工作卷入的三个维度而言,高校教师整体工作卷入较高,但其工作表现与工作动机、工作认同常常表现为不一致,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卷入整体水平低于其他专业教师,且差异显著。

首先,无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是从事其他专业课教学,高校教师在工作卷入方面表现出来的整体态势是:工作表现均值最高,工作认同均值最低。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表现通常高于工作认同。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总体工作卷入度中等偏高,但不同学校教师的工作卷入程度有高低之分,尤其是工作认同方面差异较为显著。再次,与高校其他专业教师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卷入无论从工作动机、工作表现还是工作认同方面看均值水平都略低,且工作动机和工作认同方面差异显著。

综合以上情况,高校教师的工作表现高于工作动机和工作认同,就多数教师而言,工作认同的均值相对最低。这一现象的存在可以用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工作责任感进行解释。从经验层面上看,教师的职业一直都非常强调社会责任;从事实层面上看,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校教师工作动机研究》的调查显示,高校教师的工作动机中,责任动机最高,趣味动机最低。[5]不可否认,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是十分必要的,高表现低认同的工作卷入状况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可能在短期内也会有一定的作用,但长此以往,可能造成教师价值感和幸福感的降低,不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这一现象在普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更为常见,需要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重视。

另据访谈,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理论上说重要性很高,但实际上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明显低于其他专业课;学校和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上的投入一般也低于专业课程,这种现象在普

通高校或高职院校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一现实的矛盾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工作的心理认同。

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工作卷入有着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一,从校际差异来看,重点高校教师工作卷入度高于一般高校及地方性高校,职业院校教师工作卷入度最低,但不同高校教师工作卷入的差异并不显著。其中工作认同方面,层次较高和较低的学校教师工作认同感较低。第二,从性别来看,男教师的工作卷入整体略高于女教师,尤其是工作表现方面差异较为显著。第三,从年龄和入职时间来看,工作动机和工作表现水平随年龄递增;工作认同方面,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和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工作认同较低,且不同年龄教师在工作认同方面的差异较为显著。第四,从职称来看,除教授的工作表现最低外,工作动机和工作表现方面整体呈现随职称升高递增的态势;工作认同方面则随职称变化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状况。第五,从学历看,工作动机呈递增态势,工作认同呈递减态势,工作表现方面,中等学历教师最低。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高校教师的工作卷入水平总体较高,但相对而言工作认同感较低;工作认同感较低的教师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主要包括:所处学校层次最高或最低、刚入职或临近退休、职称最高或最低、学历较低。

结合前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卷入总体低于其他专业教师的情况,各高校应着力形成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性氛围,以提高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认同感。首先,为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提供职业更新和职业发展机会,促进教师的社会责任与个人发展有机统一。其次,关注教师内外部需要的满足,进一步激发其多方面工作动机,尽可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感。如,对于刚入职的教师在物质条件方面给予更多的保障;对于低职称或低学历的教师通过职业培训和交流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对于已达职称阶梯最高点的教师采取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对于多数教师实行参与管理,等等。

高校教师通常责任感和自尊心很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是师德师风的典范。对于这样一个群体,也许我们在继续关注他们工作表现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只有工作表现和工作认同高度一致、社会责任和个人发展有机统一,才会成为高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

[1] 李晔,龙立荣.工作卷入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研究,1999,(4):57-63.

[2] 庞红卫.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与职业卷入状况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8,(2):103-106.

[3] 程勇.学校“卷入式管理”及其应用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0,(4):54-56.

[4] 周文霞,李博.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工作卷入关系的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6,(2):69-77.

[5] 吴海燕.高校教师工作动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责任编辑 邱忠善]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Teachers’ Job Involvement——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the teacher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ZHOU Chun-ye1, ZHANG Gui-xiang2, FU Wen-qing1

(1. School of Law and Ideological & Political Teaching,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Shangrao Jiangxi 334001, China;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Shangrao Jiangxi 334001, China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calls for the high-level job involvement of the teachers.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job involvement of five colleges indicates: college teachers' work performance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ir job involvement; the level of job involvement of the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 teacher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he job involvement of teachers has been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factors, such as school level, working time, professional title,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college;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job involvement

2015-03-22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MKS1149)

周春晔(1971-),女,江西玉山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E-mail:zhoucye@aliyun.com

G647

A

1004-2237(2015)05-0100-06

10.3969/j.issn.1004-2237.2015.05.021

猜你喜欢
职称高校教师理论课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