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这么大面子“号令江湖”?神华、中兴、发改委、财政部都来了!

2015-06-10 09:03仝亚娜
中国机电工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百人董事长电动汽车

文|本刊记者 仝亚娜

一个是如雷贯耳的能源企业,一个是大名鼎鼎的电信公司,另两个则是正儿八经的国家机构,他们不约而同地出现在钓鱼台国宾馆,所为何事,又谈了些什么?

这阵势真够大的!

如果我是陈清泰,看着台下数百人的大会议厅挤得满满当当,且有诸多重量级嘉宾的话,一定会在感慨辛劳的同时对自己略表满意。任何一个理事长,都会对自己任职机构的首次重装亮相捏着一把汗,更何况是牵动了各路神仙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呢!

没太听说过“百人会”?这不怪你,中国汽车界的各种组织多如牛毛!那为什么要关注这个?因为它的确与众不同、颇有威力。不信?你可以选择问问百度,或者,先跟我走,到高大上的钓鱼台国宾馆看看前来参会的嘉宾,感受一下它的号召力(上图!):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大众中国CEO 海兹曼、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CEO 安格、特斯拉汽车全球副总裁James Chen……

如果你觉得他们都是汽车行业的,不够过瘾,那么再来看看这些(上图!):科技部部长万钢、工信部部长苗圩、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曾晓安、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童光毅、神华集团董事长张玉卓、中兴通讯副总裁孙枕戈、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孙逢春……怎样,规格够高的吧?

如果你仔细琢磨参会嘉宾构成,那估计不用看官方简介,就能把电动汽车百人会想做的事儿猜个八九不离十——是的,他想搭建一个跨行业、跨学科、跨所有制和部门的平台,推进多领域融合、协同创新,使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更好更快。嗯,这大概就是2014年5月该组织正式成立时对外表述的初衷。

不过,让人有点儿困惑的是,眼睁睁看着这华丽丽的阵容,陈清泰却在开场致辞中特意强调:百人会不是一个政府的组织,更没有行政的权力——联想到许多社会组织巴不得把自己定位成半官方的,对自己与政府关系的猜测半遮半掩,这个76 岁的理事长却如此郑重申明百人会的“非官方、非盈利性”,这是要闹哪样啊?(打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成员名单”,苗圩、万钢、曾晓安等赫然在列,据称他们是以“个人身份”担任顾问委员会或理事会成员的,不过,我怎么觉得还是有些费解呢?)

言归正传。陈清泰的敬业精神值得欣赏。原本预计6 点结束的论坛,由于嘉宾的热情发言,迟迟收不了尾,最后一个轮到陈清泰的报告时,已经快6 点半了,老爷子上来就说:很抱歉这么晚了,但我还是得把报告讲完。陈老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临门一脚面临的两大挑战做了分析,感兴趣的可以在网上搜索全文,这里仅摘取我喜欢的几点分享如下:

为啥电动汽车一声吼,各路神仙都来了?

陈清泰:汽车技术电动化与信息化、智能化、能源革命交集,形成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创新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太多的机会,给众多行业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尽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但这个平台正在吸引众多的创业者、创新者、企业家甘愿冒险一搏。特斯拉脱颖而出,和谷歌率先推出无人驾驶汽车证明新进入者会带来新思维,而跨界和试错正是推动产业升级和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为啥中国出不了特斯拉和无人驾驶汽车?

陈清泰:政府在很难预测哪些创新,哪些企业能最终胜出的情况下,应当欢迎汽车和非汽车行业新的进入者参与,在竞争中进行一次次探索使成功者脱颖而出。汽车动力技术电动化给中国汽车行业提供了百年不遇的赶超机会,但我们很少经历一个行业从自主研发到走向成熟。按照传统的做法,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政府首先关注的是谁能进入谁不能进入,并由政府做出裁定,这就使得我国出不了特斯拉也不出不了无人驾驶汽车。

那么,政府应该怎么做呢?

陈清泰:现在我国电动车的技术产业链、商业模式正在走向成熟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加速创新和试错的过程,另一方面政府并不能保证谁能成功,这时政府应该对进入者既不要去鼓动它也不要过分限制。创业者企业家拿自己的真金白银来投入,他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总体应该是理性的。进入者中大多数会被淘汰,但是不能不给他们机会,他们正是以自己的付出加速探索过程,产品技术创新、商业模式、融资模式等都可能在试错中现出新火花。

除了陈清泰,论坛中还有一位有意思的人物——陈清泉(又一位陈老?!)。在“动力电池的现状与发展”分论坛中,原计划是几位嘉宾前台落座之后在各自座位上顺序发言的,但第一位发言的陈清泉却蓦地站起来,坚持走到舞台主麦克风前对着事先准备的PPT 演讲。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打着酒红色的小巧领结,谈起自己研究的“铝空气电池”来激情洋溢,虽然一望而知是位上了年纪的老者了——是的,出生于1937年,已经78 岁了!

马云去台湾时看到许多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还在谈创新,就感慨台湾没希望了。那么,我们的电动汽车呢?于是,《中国机电工业》悄悄做了下统计:徐和谊出生于1958年,57 岁;李书福出生于1963年,52 岁;王传福出生于1966年,49 岁;安进出生于1957年,58 岁;李缜(合肥国轩董事长)出生于1964年,51 岁;吴扬(微宏动力董事长)出生于1965年,刚好50 岁……看来,还是50、60 后的天下啊!

马云的思考逻辑大概是,如果七八十岁的人还在谈创新,就意味着老年人认为自己比年轻人更能发现和创新,那年轻人将有可能得不到充分的信任和施展才能的舞台。马云这么说,倒不是认为年长者就不能参与创新,而是要注意方式,比如,如果这些有社会地位、拥有诸多资源的人,以搭建平台、扶持年轻人的方式参与进来,还是利大于弊的。事实上,上述执掌权柄的50 后60 后们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某个具体的创新环节,而是他们清晰的思路、对方向的把握以及某种精神特质,比如:

不管低端还是高端,不管家用、商用还是公共交通,只要有市场需求,我们就开发生产。目前我们正在山东建设一个经济型的电动车基地,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我们与美国的公司合作开发高端纯电动汽车,也将于年底在国内投产。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

老百姓买车首先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机动性。你总有没有电的时候,如果不能快速充电的话,你不是每天都在担心吗?基于这个基本的理念,微宏动力致力于快充技术。我们的第一代产品已运行了将近四年,六千个循环,电池的性能下降不超过3%,非常好。

——微宏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扬

我们电池企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销售非常好,国轩和大家一样,2015年现有的产能电池全部订购完毕。在这种市场形势下,我认为更要注重品质和效率,要在世界电池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产品是关键。如何做好产品?协同创新非常重要。我们始终和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包括和设备制造企业进行了长达八到十年的努力,使中国自主创新的设备能够生产我们的电池。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董事长李缜

博世也来了,没错儿,就是那个在内燃机领域赫赫有名的博世。它来干什么?其中国投资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是这么说的,如果有一天都用电动车了,那博世公司10 多万人都将面临失业,所以,必须关心。博世公司在过去的几年里,每年投资三十个亿搞研发,最主要的研发费用是放在了电池上。谈到中国电池产业的现状,徐大全和李缜一样提到了国产装备,他说,除了锂电池的一次材料外,我国加工制造电池的整个装备落后于日韩等国。

——看看,这么明显的市场需求信号,装备制造企业要加油啦!

那些有耐心看到这儿的朋友们,我是不会让你们吃亏的,下面将为大家奉上神华集团董事长张玉卓和中兴通讯副总经理孙枕戈的演讲(《神华集团觊觎电动汽车有底气 董事长自爆:我们年产800 万吨氢!》《中兴告诉你:为什么有线充电即使成本为零也很难生存,无线充电才是未来!》)见证我们不是标题党的时刻来了!

猜你喜欢
百人董事长电动汽车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纯电动汽车学习入门(二)——纯电动汽车概述(下)
广州创投小镇董事长 黎名准
电动汽车
现在可以入手的电动汽车
打错了
江淮同悦纯电动汽车无倒档故障诊断与排除
“百人会”将努力消除中美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