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在河南地区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以郑州师范学院为例

2015-06-13 01:25郑州师范学院图书馆郑州450044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11期
关键词:RFID技术

高 真(郑州师范学院图书馆,郑州 450044)

RFID技术在河南地区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以郑州师范学院为例

高 真
(郑州师范学院图书馆,郑州 450044)

摘 要:随着RFID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图书馆领域被广泛应用。RFID技术改进了图书馆传统的工作方式,具有自助借还、方便读者定位图书等优点。在享受该技术带来便捷的同时,其同样也存在一些弊端。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RFID技术;高频;自助图书馆;自助借还

1 RFID概述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RFID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RFID的识别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该技术广泛应用在图书管理、车辆管理(防盗、停车收费)、门禁管理、物流、公路收费等领域。RFID技术运用在图书管理中,替代传统的磁条加条码的方式,建立基于自动识别技术平台的管理与服务体系,从而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和运行效率。

2 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发展状况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在RFID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国内图书馆对该技术的应用起步较晚。2006 年2月,厦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成为国内第一家使用RFID 技术的图书馆[1]。2006年7月12日,全面应用RFID技术的深圳市图书馆正式投入运行,成为国内首家使用RFID的公共图书馆[2]。截止到2008年,汕头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杭州市图书馆等均使用了RFID技术。近两三年来,RFID技术在河南地区的图书馆也得到广泛应用,如: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师范学院、金水区图书馆等都应用了该技术。

3 RFID技术给图书馆带来的变化

RFID技术之所以备受广大高校馆、地区馆的青睐,是因为其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是图书馆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

3.1 实现自助借还

借还功能是任何一个图书馆必不可少的功能,传统的借还功能通过人工实现,该方式下工作效率低,并且借还工作依附于馆员。引入自助借还后,读者便可以自己操作来实现借书、还书。大多数图书馆通过一些软件将借、还功能集成在一套设备上,借还设备通过其阅读器扫描图书证条形码、校园一卡通等便可获取读者的信息。部分图书馆引入24小时自助借书、还书机后,读者可在任意时间段进行借、还操作。以我馆为例,在东校区藏书3万多册的图书馆购置了两台借还书机、两台24小时还书机,读者通过一卡通可自助借还,基本上可以满足读者的需要。

3.2 读者可准确定位图书

将图书的位置信息嵌入到OPΑC系统中,读者通过OPΑC检索便可快速获取图书的准确位置[3]。传统的检索方式下,读者获取的是图书的索书号,这对于不熟悉图书馆藏书布局的读者来说是及其不方便的。我馆通过图书3D导航,将图书所在的区、馆、架、列、层等信息做成三维立体图,读者便可直接获得图书的位置信息。

3.3 快速发现错架的图书

RFID技术实现自动盘检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图书的盘点效率。馆员盘点时通过扫描每册图书的RFID标签,然后与架标或层标上的定位数据进行对比,便可得到图书架位、错架等信息。此外,清点小车还提供更新、下架等功能。

3.4 改变馆员的服务理念

RFID技术实现图书馆的智能化,极高地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馆员对图书的干预越来越少,解放出来的时间和精力便可做高层次的服务,如:科技查新、读者导读、参考咨询、数据库建设等工作。

4 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1 图书的损坏问题

传统的人工借还方式下,工作人员对图书进行检查,发现图书有损毁现象时可及时进行处理。RFID技术只能检测图书上的标签,无法对图书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因此,图书被涂抹、撕毁、折页等情况出现时,自助借还机是无法识别的。这就造成难以确定图书破坏责任人的弊端。

4.2 图书上架功能并不方便

我馆分馆员反映,使用清点小车的查询功能进行上书,远不如通过索书号上书便捷。由于RFID设备需要先读标签,然后得到图书的位置信息,这些位置信息是通过一串数字展现,工作人员识别起来就很吃力。建议开发更灵活的图书信息显示界面。此外,图书的导航信息可与图书馆网站中OPΑC系统模块相结合,以便增加读者查询图书信息的途径。

4.3 图书的安全问题

HF标签与UHF标签相比,很大一个缺点就是标签较大,无法隐藏,因此只能粘贴在书最后一页上。这就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一旦标签被撕毁,防盗仪便无法识别该图书[4]。我馆在使用RFID标签不长的时间内就发现了损坏的标签。该情况下,增加了采编部门的工作量。此外,如果采用UHF标签,将图书夹在胳膊下或者紧紧与身体接触,大部分情况下图书是不会报警的,图书的安全问题存在隐患。

4.4 费用问题

电子标签的价格是磁条的数倍,再加上盘点设备、借还设备、标签转换设备等的费用。RFID标签实际上并没有取代条形码和磁条,由于标签转换时需要条形码,图书防盗方面也需要磁条加以辅助。因此,相比传统“条形码+磁条”自助借还系统,RFID系统的费用确实是很高。

4.5 只有部分读者可以使用自助设备

我馆读者在使用深圳海恒公司的自助设备时,需要刷一卡通,一卡通芯片上的信息与读者借阅证上信息一致时才可使用自助设备。就我馆目前情况而言,只有大一、大二的从未丢失过借阅证的学生才能在自助图书馆借、还书,显然这种局限性是不能接受的。产生这种局限性的根本原因是处理学生信息数据时并未做统一处理,这种不一致性导致我们只能暂时选择其中一部分读者先来使用自助图书馆。

4.6 还书设备不太稳定

作为河南省首家使用海恒24小时自助还书设备的图书馆,使用过程中发现该设备存在一些明显的漏洞。如:还书箱上面的弹簧弹性不好,出现传送带工作过程中书堆积从而出现图书无法进入书箱的情况。书显示已还成功,但还书口门一直不关闭,读者伸手即可将图书取出,这就无法保证图书的安全性。

5 结语

RFID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工作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借阅模式和图书管理模式,此次改进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减轻馆员的工作量。作为一项新技术,其不可避免存在不完善、不成熟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是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需要使用者和研发部门共同努力,以期该技术更加适合当代图书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白秋,彭为楚,吴惠萍.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及系统国产化趋势[J].RFID技术与应用,2007(05):38-42.

[2]杨爱武. RFID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J].现代情报,2012(04):162-164.

[3] 李昌健,刘伟,夏绍模,孙王江. 国内图书馆RFID 应用评述[J].情报探索,2014(05):132-135.

[4]杨桦.R F I D技术在国内图书馆应用的再思考[J].兰台世界,2009(08):79-80.

猜你喜欢
RFID技术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设计
高校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实证研究
基于RFID技术的输电施工现场人员“同出同入”管理系统研究
浅谈在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中RFID技术的应用
RFID技术在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对高校图书馆取消“代书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