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

2015-06-13 05:01张建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治国理政四个全面习近平

张建

[摘要]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相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四个全面”的提出是时代的要求,四者之间互为一体,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之中。深刻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的总框架,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四个全面”;治国理政

中图分类号:D6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5)02-0003-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相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近日,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这是习近平第一次将“四个全面”并提,意蕴深邃,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深刻领会“四个全面”的精神实质和相互关系,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四个全面”是时代赋予的重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的提出,立足于治国理政的全局,把握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是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是应对当今世界变化、解决我国发展困境、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是对人民群众殷切期盼的有力回应。

(一)“四个全面”是对现实国情的深刻把握

党的十六大从我国总体上实现的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的实际出发,提出大体用二十年的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实现了三大台阶的跨越,即“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然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上升,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部分党员干部精神懈怠、能力不足,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可见,“四个全面”的提出是对我国现实国情的深刻把握,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四个全面”是对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彻

在历史的坐标系中,中国三十多年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快速上升的曲线。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长远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顺应这一全体中华儿女的强烈愿望和共同期盼,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加强党的领导,适当调整发展的理念、明晰发展的指导思想、注意发展的质量效益、关注发展的国际环境。所有这一切深刻表明,“四个全面”的提出是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彻,是坚定不移实现我国发展目标的基本要求。

(三)“四个全面”是对党的建设的深刻警醒

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然而,当前党的建设也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主要有如何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做到长期执政而不变质;如何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避免和克服市场机制的弊端;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等。同时,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意志品质衰退,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表明,“四个全面”的提出是对加强党的建设的深刻警醒,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要求。

(四)“四个全面”是对国际局势的深刻洞悉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是,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我国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经济上,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金融商品市场持续动荡。特别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焦点开始由互助合作解决危机转向角逐于世界新一轮综合实力的竞争之中,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政治上,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某些国家在实行单边主义、四处煽风点火、干涉别国内政方面更加肆无忌惮,维护国际公平正义难度加大。安全上,安全威胁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日益明显,领土和海洋争端时有升温,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活动猖獗,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四个全面”的提出是对当前国际局势的深刻洞悉,是清醒认识时代局势、观察世界大局的要求。

二、“四个全面”是互为一体的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的提出,深刻表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布局更加完整、日臻成熟。“四个全面”辩证统一、互为一体,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四者“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步,唱响着优美动听的中国梦旋律;全面深化改革是民族复兴的强劲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两者形成“姊妹篇”,推动着滚滚向前的现代化事业;全面从严治党是民族复兴的政治保证,引领着行稳致远的“中华号”巨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关键一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新世纪头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离全面小康更进了一步。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将“全面建设”提升为“全面建成”,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更加明晰了奋斗目标和时间进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包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延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长远目标的重要节点,使我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认识更加清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的关键节点,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阶段,使我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步伐更加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历史节点,是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阶段,使我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内涵更加丰富。因此,“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利益藩篱,实现全面小康才有动力;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建立规则秩序、推进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障;只有全面从严治党,锻造领导核心、提供政治支撑,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更加注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劲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过去的发展造就“中国奇迹”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的发展续写“中国故事”依然要靠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体现了我们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全体中国人民的国家现代化目标的统一、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性目标与实现民族复兴长远目标的统一、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与国家制度建设同步发展的时代要求。完成这一总目标,就是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从而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是贯穿始终的不变逻辑,也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具体历史实践。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改革是齐头并进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改革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径,党的领导则是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避免出现颠覆性错误;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防止产生较大的失误;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百姓享有改革带来的更多红利,夯实民族复兴的基石。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重要支撑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任务、布局进行了全面部署。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依法治国,才能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之藩篱,攻克深层复杂之难题,形成改革合力;才能确保党自身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才能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幸福感更多地体现在自由、正义、平等、权益保障等法治追求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能够逐步把人民群众的自由、正义、平等、权益保障等美好梦想变成现实。反之,就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无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基本动力、基本保障、基本支撑”、“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稳定性、规范性”、“与全面从严治党本质一致、辩证统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要把法治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式和有效载体,真正把科学发展建立在制度化的基础上,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之举,要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尽可能达成为什么要改革、改革什么和怎样改革的共识,为深化改革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与合法性保障;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之基,要把党的意志和路线方针政策规范化、程序化、法律化,以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四)全面从严治党是政治保证

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首次提出的重大战略要求。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艰巨、道路艰辛,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会不断出现,这对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掷地有声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庄严宣告,从“八项规定”新风拂面到“四风”涤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各个领域出发综合治理,真正做到要求严、措施严,对上严、对下严,对事严、对人严,持续努力、久久为功,成为一种新常态。因此,“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党的领导是‘四个全面之魂、战略中军帐之帅。”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良好环境和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全面从严治党,只有抓好党的自身建设,才能更好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全面从严治党,只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思想作风、组织制度和反腐倡廉等多领域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相互促进,只有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才能保证党的各级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三、“四个全面”是民族复兴的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自身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与时俱进和不断深化。坚持“四个全面”,就是要砥砺奋进、再接再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更加伟大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在21世纪发展征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加清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奋斗、若干阶段的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始阶段,因为民族复兴的基本标志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生活的富裕。目前我们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在于“发展”,它既体现在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富裕,也体现在人民享有更充分的权力、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社会制度更加完善、公平正义得到彰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核心在于“全面”,它既体现在覆盖人群的全面,也体现在涉及领域的全面。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我们也越来越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劲脉搏。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关键是要树立起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凝聚起推进事业的强大力量,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然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我国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社会转型处于加速状态,体制改革、社会转型、意识形态矛盾和文化冲突都将带来不稳定因素,各种深层次矛盾将日益凸显,社会改革、完善和协调的任务仍然迫切;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仍是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我国周边环境存在的压力和挑战不断上升等。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积极探索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和途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健全民主制度,弘扬法治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如一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华民族必将在全面小康基础上迈向伟大复兴。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更加接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布局,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方案最终的价值指向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然而,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攻坚期表明改革的难度加大,深水区表明改革的风险加大。全面深化改革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充满着挑战和风险。因此,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每一项改革成果化为民生幸福提供强劲动力,让全体国民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每一项改革措施稳步有序推进提供法制保障,使依法治国成为全社会凝聚改革共识的重要途径;要全面从严治党,为每一项改革方案细致周密出台提供方向指引,确保改革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方向前进。中华民族必将在深刻变革中走向伟大复兴。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保障和必然选择,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更加平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布局,开阔了法治的格局、丰富了法治的内涵、拓展了法治的外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重大部署,其立足点是坚持中国道路、完善中国制度;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宪治国,只有推进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治;要坚定不移走适应中国具体国情、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彰显中国法治特色的法治道路;要构筑完备系统的国家法治体系,形成以法律规范体系为基础,法治实施体系为核心,法治监督体系为关键,法治保障体系为手段,党内法规体系为动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总体布局;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让权力规范运行;要坚持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各级党和政府以及个人都应该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切实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又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要全面深化改革,既在改革总体框架内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又在法治保障下不断深化改革;要全面从严治党,既确保党的主张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又促使党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中华民族必将在法治引领下迎来伟大复兴。

(四)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

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人应对国际国内风险考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更加坚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从颁布八项规定到加强作风建设,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全面从严治党,“核心问题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重点是从严治吏、正风反腐、严明党纪,目标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凝聚共识、凝聚力量。习近平指出:“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白成的深刻警示,……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自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只有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保持好党内的风清气正,才能打造一支坚强的队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然而,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是严峻的,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缺乏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一些领导干部滋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一些基层组织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丧失了凝聚力、战斗力。因此,全面从严治党,要增强党要管党的意识,始终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聚精会神抓好党的建设;要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始终保持解放思想的政治素养、改革创新的政治勇气、与时俱进的政治智慧、科学发展的政治眼光;要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始终以党内法规制度规范党的言行,提高党员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中华民族必将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伟大复兴。

“‘四个全面是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的顶层设计,涵盖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战略指引。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阔步前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将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4-12-15.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人民日报评论员,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N],人民日报,2015-02-25.

[4]人民日报评论员,让全面小康激荡中国梦——二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N],人民日报,2015-02-26.

[5]人民日报评论员,改革让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三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N],人民日报,2015-02-27.

[6]人民日报评论员,法治让国家治理迈入新境界——四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N],人民日报,2015-02-28.

[7]人民日报评论员,从严治党锻造坚强领导核心——五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N],人民日报,2015-03-01.

[8]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02.

[9]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

[10]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6.

[1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12]罗志军,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思想[J],求是,2015,(4).

责任编辑:何敬文

猜你喜欢
治国理政四个全面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习近平“治国理政”集中研究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架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标题党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