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块明代宋锦残片说起

2015-06-14 03:06栾清照
档案与建设 2015年1期
关键词:宋锦残片织锦

陈 鑫 栾清照 甘 戈

(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江苏苏州,215004)

明代宋锦残片

八月的苏州骄阳似火,午后的大街上行人稀少,却见三个人脚步匆匆地行走在发烫的青石板路上。行至颇具特色的苏州历史文化街区平江路深处,他们走进了一间不起眼的小房子。不知过了多久,又从小房子里出来,依旧脚步匆匆,只是其中一人的手里多了一个小袋子。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小袋袋里竟藏着一个宝贝。

明代宋锦残片惊现平江路

原来,这三人是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的征集人员,他们正在为筹建中的中国丝绸档案馆积极奔走。享有“丝绸之府”美称的苏州,于2013年获准建立全国地级市唯一“中”字头档案馆,也是国内首家和唯一专业的丝绸档案馆——中国丝绸档案馆。拥有30 余万件丝绸样本档案的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顺理成章、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该馆的筹建工作。

征集人员多方打听,得知平江路上有位叫李品德的民间收藏家收藏了很多丝绸藏品,遂不顾烈日当头赶了过去。李品德先生打开了十几个装满丝绸藏品的箱子,边拿边介绍着这些藏品的来历。忽然,从其中一个箱子底部翻出的一小块泛黄的丝绸布料令在场众人眼前一亮。这块布料虽已残破暗淡,但上面的金色丝线却闪闪发光。李品德先生介绍说,这是他早年收藏的一件物品,可能是明代宋锦。后经南京云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从事宋锦织造几十年的老艺人鉴定,确认是明代的宋锦残片,名为“黄地蟠龙禽鸟万字纹八达晕宋锦”。上面的金色丝线,竟然是由真金制成的,难怪残片虽已褪色,但金丝线却依旧散发着夺目的光彩。

据专家介绍,这块明代宋锦残片之所以名为“黄地蟠龙禽鸟万字纹八达晕宋锦”,其中蟠龙、禽鸟、万字纹、八达晕,都是对其纹样的说明。动物、几何纹样是宋锦中比较经典的题材,此外常见的还有花卉、器物、人物等。具体到这块残片上的纹样,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那几条形态相同但颜色各异的蟠龙。五条龙为一组,在同一块织锦上通过不同的配色显现出不同颜色,彰显出当时精湛的技艺。众所周知,龙纹在古代是不能乱用的,通常由皇家专享,可见这块残片极有可能原本用于宫廷的装饰。值得一提的还有残片上的万字纹,即“卍”。这种纹样在宋锦中应用甚广,通常作为地纹与其它纹样搭配使用。万字纹原为古代一种符咒、护符或佛教标志,据说是武则天赋予了这种花样“万”的读音,以示“万德吉祥”,将其连续组合、无限延续,便表达出“万寿无疆”之意。武则天造的字大都随她的王朝衰亡而烟消云散,但这个“卍”字却因其美好的寓意而流传下来,成为中国特有的传统几何纹。八达晕也是宋锦纹样中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纹样,由几何网架构成,骨架线向上下左右及斜角八个方向相连。如果是向六个方向相连即为六达晕,四个方向的为四达晕。这类几何纹样多用作满地排列的地纹花,既能体现它本身的细腻、简练、均衡与和谐,又能衬托出绚丽富贵的主题花纹。

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古代奢侈品

说到锦,我们脑海中会迅速跳出一些成语,比如锦衣玉食、锦绣前程、衣锦还乡、繁花似锦……在这些成语中,锦表达的都是豪华、昂贵、美好的意思,这也是千百年来锦给世人留下的印象。

前段时间热播的《甄嬛传》电视剧里,有过一场因一对玉鞋引发的风波。那对令宠冠六宫的华妃都艳羡不已的鞋子,其贵重之处除鞋底为玉质外,更在于其由锦制成的鞋面。太监为了显示它的贵重还特意强调:“是用织金镂花的蜀锦做成的,听说蜀中绣娘十人绣三个月,才得一匹。”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十分准确,因为锦是织出来的,而非绣娘绣出来的。蜀锦的难得,与其织造工艺的复杂有很大关系,即使是有经验的老艺人,一小时满负荷操作至多也就能织出二三厘米的蜀锦。当然,也正因其难得,才使锦在我国历史上一直作为华贵的代名词,有“寸锦寸金”之说。这一点从“锦”字的结构也能看出来。丝绸发展到今天,其品种可分为绫、罗、绸、缎、锦、纱、绡、绢、绉、绮、纺、绒、葛、呢14 大类。从这14类品种的名字来看,大部分都含有“纟”,这不难理解,都是丝织品嘛,但唯独锦以“钅”为偏旁。汉代刘熙所著《释名》做如下解释:“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字从金帛。”

我国织锦的历史可以上溯至三千年前的周代,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陆续出现了蜀锦、宋锦、云锦三种经典产品,被誉为“三大名锦”。蜀锦形成得最早,兴于战国、盛于汉唐,因产于蜀地而得名,是中国织锦的第一个里程碑,分为经锦和纬锦。宋锦,指宋代发展起来的织锦,分为重锦、细锦和匣锦,广义的宋锦还包括元明清及以后出现的仿宋代风格的织锦。宋锦继承了蜀锦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创造了纬向抛道换色的独特技艺,在不增加纬线重数的情况下,整匹织物可形成不同的纬向色彩,且质地坚柔轻薄。云锦则借鉴了唐宋织锦的工艺技术,又发展了一种独特的手工挖织技艺,使织物上任何部位的花纹都可以变换不同的丝线和色彩,分为库缎、库锦和妆花等。

那块明代宋锦残片,应该就属于宋锦中最贵重的类型——重锦。以精炼染色的蚕丝和捻金线或片金为纬线,在三枚经斜纹的地上起各色纬花,这正是重锦最常见的织法。国内现存最为壮观的重锦,要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乾隆时期“石青地极乐世界织成锦图轴”。它高448厘米,宽196.3厘米,以阿弥陀佛为中心,在佛光放射、宝池树石、奇花异鸟的环境中,安排了278 位神态各异的人物,整幅织物色彩丰富、织纹细腻、富丽堂皇,展现了宋锦高超的织造技艺。

苏州宋锦之路

丝绸之于苏州,犹如香水之于巴黎。丝绸作为苏州一张亮丽的名片,在苏州由古至今的社会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其中少不了宋锦的身影。因主要产地在苏州,宋锦在后世被谈起时总会在前面加上“苏州”二字,称为“苏州宋锦”。

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吴国,就有了“锦衣”。当时作为吴国古都的苏州,已生产锦类丝织品。苏州城内现在还留有一条名为“锦帆路”的小巷,位于人民路东侧干将路与十梓街间,原为春秋时期作为子城护城河的锦帆泾,相传是因春秋时期吴王与宫女乘舟挂锦帆游乐于此而得名,民国二十年(1931年)填泾筑路更名为锦帆路。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流行于宋代,那时的苏杭地区经济繁荣,苏州宋锦便是从这一时期开始逐步兴起的。据《丝绣笔记》卷下记载,宋皇室规定,对文武百官按其职位高低,每年都分送“臣僚袄子锦”。南宋时,苏州设立了“造作局”、“应奉局”、“作院”等官府机构,这时在苏州织锦中,出现了一种质地精美、技艺独特的新品种,即后人所说的宋锦。当时宋锦除了用于袍服衣着等服饰外,还大量用于书画卷轴的装裱,品种多达40 多种。特别是书画装裱的应用,使这些美丽华贵的织锦得以与书画珍品一同流传下来。

明清时期是宋锦的黄金时代。明代中期,苏州便已呈现出“东北半城,万户机声”的盛况,织锦应用范围从内府扩大到官用,宋锦纹样也空前发展。到了清代,官府在苏州、江宁(今南京)和杭州设立了三个织造衙门,合称“江南三织造”。苏州织造署的产量、规模均为“江南三织造”之首,宋锦大部分是在苏州织造署织制的。前面提到的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极乐世界织成锦图轴,正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作品。康乾年间,宋锦进入了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它的繁荣带动了整个苏州地区经济的发展。康乾两朝皇帝先后12次南巡苏州,均驻于苏州织造署行宫。

近代以来,受战乱影响,宋锦业生产逐渐萎缩。至1949年苏州解放前夕,宋锦业已濒临绝境,仅剩织机12台,不少织锦工人只能改行度日。

新中国成立后,苏州成立了宋锦生产合作社,后与苏州市丝织工艺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立苏州市宋锦漳缎厂(即后来的苏州织锦厂),宋锦由此进入工业化生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为了满足对外贸易的需要,宋锦生产任务于1973年曾由东吴丝织厂承担,织造大锦,1981年起又织造阔幅宋锦,直接由外贸公司收购后,销往国外市场。宋锦漳缎厂和东吴丝织厂是苏州市两家比较有影响的生产宋锦的厂。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宋锦市场萎缩,这两家厂也逐渐停止生产。至2004年,企业倒闭,技术档案和资料散失,技术人员都年逾古稀,有的身体欠佳,有的甚至已经过世,传统宋锦濒临失传。

了解了宋锦的历史,再回过头来看这块来自明代的宋锦残片,便更觉其珍贵。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价值,中心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经过多方联系,找到了从事宋锦织造几十年的家明织造坊。之所以选中这家规模略小的织造坊,是要实现残片中的蟠龙颜色各异的效果,只能采用手工操作,而这家织造坊是当前苏州少见的仍在使用传统手工织造方式的企业。在档案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明代的宋锦残片就这样在现代成功“复活”了!复制品与残片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地色偏红。其实残片原本的地色就是这种红,只是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褪了色。

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与企业合作。2014年在北京APEC 会议上大放异彩的“新中装”,其宋锦面料正源于中心2012年与吴江一家丝绸公司的合作。当然,这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合作,我们已经与多家高校、企业等建立了联系,并在多家企业设立了苏州丝绸样本档案传承恢复基地,积极开展对传统丝绸的传承和恢复。

我们坚信,对丝绸档案来说,最好的守护,是传承!

[1]钱小萍.中国宋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

[2]赵丰.中国丝绸通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3]黄能馥,陈娟娟.中国丝绸科技艺术七千年[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4]赵丰.中国丝绸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5]袁宣萍,赵丰.中国丝绸文化史[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

[6]李平生.丝绸文化[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

[7]赵丰,屈志仁.中国丝绸艺术[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

[8]林锡旦.太湖蚕俗[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9]徐德明.中华丝绸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2012.

[10]刘克祥.蚕桑丝绸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1]《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丝绸史话[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

[12]朱启钤.丝绣笔记[M].台北:广文书局,1970.

[13]赵翰生.轻纨叠绮烂生光——文化丝绸[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2.

[14]刘兴林,范金民.长江丝绸文化[M].武汉:武汉教育出版社,2004.

[15]岳俊杰,蔡涵刚,高志罡.苏州文化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宋锦残片织锦
瑶族织锦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玫瑰,玫瑰
非遗宋锦的传承和创新
宋锦重生记
钱小萍 借一匹残锦还原一门绝技
英藏西夏文《庄子》残片考释
两则未刊俄藏《天盛律令》残片考释
织锦古韵(七绝)
时光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