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排竖写是当代志书的“骨与肉”

2015-06-15 02:03张殿成
天津史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志书

张殿成

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力。对于新修地方志而言,最能表现志书质量的无过于具有志书根本特性的事类横排与竖写。而二者的关系,可比附为志书的“骨与肉”,只有二者相得其宜,才能产生志书之美——即高质量。

横排竖写是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化而在古代志书条目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是现代志书的基本写法。主要是指在正文志体记述中,要横排事项门类,竖写史实。换句话说,即是以事类的横排为经,史实的纵写为纬。其优点在便于全面记述域情,能集纳丰富的资料和便于查找使用。

就新中国第一轮志书编修而言,在横排竖写上有过很多理论上的探讨和具体实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实践的效果也算差强人意。二轮修志的目标应在继承前志优长的基础上,从体例和技法上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使志书的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从当今社会构成来看,这里所说的横排应该有三个层次:首先是总体架构最上门类(而非机构)的横排。譬如大分篇法中的自然与社会、中分篇法中的党务与政务平行等,为最上层次,通常为篇的设置。其二是中间类项的横排。如财政本身为第一层次的政务下所属项,要与政府其他职能如民政等平行。其他如事类与事类、业态与业态间也要平行排列,此为第二层次,也是志书横排中最重要和存在问题最多的所在,通常为章的设置。第三层次为事项自身细务的横排,即事类或业态所属具体事物的横向排列。还以财政为例,财税收入与支出均属财政细务,二者为平行事类,与财政其他(主要)职能一样要在相应的章下横排,此为节的设置。节下如需要,通常也设置目或小目。

此即志书编修中常说的篇章节目四分式。

只有这三个层面的排布均能做到科学合理、严谨有序,志书反映区域自然、社会架构、管理服务、各业发展和民生等域情才更完整,人们才更容易从中了解本区域历史与现实的概要以及得到所需的资料,才能使志书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治等社会功能。因此,篇目的设置素来为修志者所重视,将其比做是建筑上的图纸,认为其对志书的总体构成和最终价值定位有至为重要的影响。

第一轮志书中多有尝试采用大篇法者,总体设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五类或加军事、人物七类横排(书尾亦设有附录),从事类的划分上看,无有争议,但因太过笼统,不便记述和查找,二轮修志时已很少有人使用。中小篇法则主要是按照《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中规定的“现代社会分工和科学分类”原则横排,根据人类社会分工和管理越来越细密化、专业化来设项排列,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和日新月异的时代特征,也更能发挥志体分类记事的特点,且易于查找,所以为二轮志书所普遍采用。

但二轮志书与首轮志书一般相隔二三十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发展进程的提速,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些变化是相当深刻的、广泛的,这就要求志人与时俱进,对志体横排的类项有更准确的认识和做出相应的调整。

首先要注意用时代观念和最新科学分类来定义变化了社会分工与事类统属,这是对上志横排类项内涵的时代性延伸。应主要根据国家和权威部门对行业、事物的明确定义及统属关系,来决定事类在篇目中的归属和位置,不可轻率地沿袭上志,而使发展变化了的事项从横排“名分”上放错位置。而事实上,二轮志书中第二层次排列多有此类差错。这就要求志人要随时注意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资料查询,以免犯下成书后无法改易的定义性错误。

其次是要把变革年代出现的各种社会新元素、行业和管理模式纳入编排视野。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新兴的行业、产业出现,有的从原属类中脱出,与原“父”项形成并行关系,如出现时间较短的地方商品食品检疫检验以及原统属建委分出的建筑业、原为供销(商业)所属的烟草专卖等,这些新型或被重新定位的事类,在志中应给予必要的位置设置和相应调整。还需特别强调的是:高科技、信息化、数字化的新型电讯行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广泛又深刻的影响,也应在科学分类中重新给以考量,给予适当位置,以体现科技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时代特色。

其三是大胆创新,在类项中尝试新文体、新形式的横排。横排中可考虑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引入非传统志体的文体和编排形式,将本地区主流或特色行业、单项或多项社会重要事物如“三农”、城镇化建设、新出现的有广泛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焦点问题的考察、调研、专题研究、综述等材料,以单独或集中的形式,作为相关篇章的横排选项或专门板块(二轮萧山志曾收入多篇题调研报告)。收入那些具有前瞻性、有现实意义的调研报告或学术性文章,往往能对该专题提供出常规志体所难以企及的深度和广度,使后世能深化对该事项的认识与借鉴作用。类似的尝试或许能成为提升志书价值的一个途径。

竖写是对横排事类客体的具体记述。如果将横排比为骨架的话,竖写就是使之丰腴的血肉。首轮志书编写时,方志界对竖写进行了很多探讨,对志书主体部分志体的竖写方法达成基本一致的共识。大体为对恒态事物使用“要素”记述法,少量类项使用分年或分类竖写法,而对志中主体采用将记述内容分解到某一层次,据事立目,纵向进行记述的方式,即将事类按照时间顺序纵述发端、发展、变化和现状(或结果),并且应根据“详今略远”原则,对下限年的情况给予详细记述;在记述某一史实或事件时,严格掌握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六要素,务求记述完整;行文中注意技法与文体规范,用语要严谨、简练、朴实、通俗。这些在首轮志书中都得到了普遍遵循,也涌现出一些精品志作。

但在二轮志书编写中,由于时限一般较短,不像首轮志书那样有较长的历史纵深,因而反倒容易使人忽视竖写的技艺技法,于是出现很多材料按年排或总结体痕迹重等现象,部分志书甚至使用大量未经加工的材料或根本不必入志的材料,因而使得志书日趋材料汇编化,“体积”越来越重的同时也会使全书的著述价值降低,还会给保存和利用都造成不便。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说到底,是一个对志书认识不到位和理论学习不够的问题。

从根本上说,竖写就是对材料进行整理、筛选、考订、鉴别、精选、提炼等一系列的加工过程,凡在这个过程不认识、不掌握或不运用基本技法,都会对志书质量造成重要影响,也必不能修出好的志书来。

横排竖写这一体例形式的确立,是新时代志人对旧志条目式记述方式的继承与发展。在人类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横排竖写有利于把复杂的记述对象(事物)条分缕析,从其各个组成部分、各个侧面作详尽的、具体的记述,做到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实现纵横两个系统的结合,完整地反映区域历史和现实的全貌,既可用丰富翔实资料服务于现代化建设,也可为后世留下大量历史资料,使志书的社会功能发挥出最大效应。

丰约显意蕴,繁赘见庸常,劲骨丰肌方为美。比之于人如此,置之于志书亦然!

(作者单位:宝坻区地志办)

猜你喜欢
志书
临汾大中楼及其历代沿革再探
浅析年鉴式志书的编撰
煤炭志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常见细节问题探讨
情系志书藏古今
对志书记述负面信息的粗浅认识
志书图片的放置原则
浅谈续志中“人物”篇的编纂要点
略议年鉴资料在第二轮贵州省《科学技术志》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轮志书编纂应避免年鉴化倾向
县级志书总纂琐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