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构建“真学课堂”

2015-06-16 18:06刘亚琴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真学学定加减法

刘亚琴

[摘 要] 为体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前置学习,借助问题引领,利用多样方式,努力构建“真探索”“真合作”“真交流”“真训练”的真学课堂.

[关键词] 以生为本;真学课堂

■ 课前慎思

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在教室这个特定空间中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 作为教师,应在尊重学生认知基础和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努力营造“真学”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和谐共生、自然成长. 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前,笔者为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设计了课前学习单,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在原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意义和通分的知识储备基础上,尝试完成学习单“忆一忆”“学一学”和“问一问”的内容.

通过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通分练习,唤醒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引导学生自学课本例题,提出问题,摸清学生对新知的认知情况. 在此基础上,梳理、提炼新课学习的主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努力构建“真探索”“真合作”“真交流”“真训练”的真学课堂.

■ 课后反思

对于本课教学,笔者注重学生的前置学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通过问题引领,借助多样方式,构建了真学课堂.

1. 前置学习,实现“以学定教”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可见,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而鉴于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经验、能力的局限,笔者设计了课前尝试单作为学生前置学习的“拐杖”,引导其进行自主研究和探索. 通过“忆一忆”,唤起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及约分、通分方法等知识储备;然后,在完全“原生态”的状态下,通过“学一学”的引领,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最后,通过“问一问”,学生自我反思,针对个人知识内化后的实际情况进行提问,使本课教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着力点,做到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以学定教”.

2. 问题引领,实现平等对话

本课教学,笔者将传统的以例题教学为核心调整为以开放化的主问题引领为核心. 本课教学的主问题是:“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可以怎样计算”“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注意什么”,这两个问题的来源是笔者对学生自学后提问的归纳和整理,它们是学生学习心理的真实外显,更容易博得全体学生的共鸣,也更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灵感. 由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了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平等对话. 教学一步步深入的过程,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智慧生成的愉悦.

3. 多样方式,实现主动建构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仅是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需要,也是学生发现算法、理解算理的有效途径. 在本课教学中,笔者立足改变单一的“教”与“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等多种方式,亲身经历探究发现,主动感悟算理,建构算法. 从没有指导的自主计算,到小组交流,再到全班汇报,学生动用多种学习方式,实现了从每个人的计算方法的单一甚至错误,到交流中计算方法的多样,再到实践体验后的算法最优化,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探索与感悟,对算理的理解渐趋深刻,算法的掌握也就成了必然.endprint

猜你喜欢
真学学定加减法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从“余数”探秘中指导学生“真学”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以学定教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渗透爱国教育 教学“真学”历史
让学:“真学”课堂的本质追寻
以学定教,让练习课充满活力——以“分数乘除法练习”教学为例
“以学定教”模式下有效编制“导学案”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