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金融服务体系发展路径探索

2015-06-17 23:24张晨晨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1期
关键词:合肥市投融资高新区

张晨晨

摘要:

近来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合肥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让合肥高新区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而健全完善合肥市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无疑是增强高新区“软实力”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研究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深入挖掘合肥市高新区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另一方面从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作用和构建一个完善的金融服务平台等方面对合肥市高新区金融服务体系发展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

金融服务体系;发展路径;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1002001

1合肥市高新区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1)2014年合肥市高新区科技金融成绩斐然,初步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高新区金融服务体系。一方面2014年合肥市高新区在科技金融方面取得了以下成绩:与上交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编制《合肥高新区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规划》;10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占全市的59%;高新科投累计投资项目15个,投资额7688万元;国安、高科、兴皖、鼎信4支政府引导的创投基金累计投资企业38家,投资额8.84亿元;“创新贷”、“助保贷”规模进一步扩大,累计扶持企业73家,发放贷款1.96亿元;高新担保助力124家企业融资853亿元。投融资服务联盟进一步完善,提供融资咨询服务100余次。另一方面高新区科技金融机构包括科技银行、省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公共安全产业基金、安徽省股权交易中心、天使投资基金、高科创投已经多达50家,已经初步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高新区金融服务体系。

(2)高新区各金融机构产品创新不断,为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不断注入活力:首先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2014年1月,作为安徽省首家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的杭州银行合肥科技支行在合肥成立。杭州银行积极探索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经营模式创建了“1+N”的经营模式。其次是主要包括典当企业、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等准金融机构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最后省内还率先诞生了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互联网股权众筹等科技金融新业态。

(3)政府在高新区金融服务体系中的职能不断转变,由主导型渐渐转化为支持和引导为主,使得金融市场更加活跃,金融环境更加开放。合肥市政府职能不断向支持引导为主发展,在2014年合肥市政府做为桥梁,大力帮助企业对接风投公司、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同时出台支持企业上市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从证券市场获取发展资金。

2合肥市高新区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成因

(1)政府职能虽然在不断转变但定位还是不够明确,作为投资主力限制了金融市场的活越性:合肥市政府在高新区科技创新金融体系构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现有情况可以看出合肥市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担保机构及其他金融机构大多是具有政府背景或政府直接出资成立的。但投融资行为应是由市场主导并非政府主导,政府职能定位的不明确限制了金融市场的活跃性。

(2)没有充分发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作用,各个不同市场之间的转市、退市机制不完善:随着金融领域进一步的开放,合肥高新区资本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形成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但是并没有最大化发挥其投融资作用。目前来看区内绝大部分中小企业仍难以实现场内交易和在资本市场融资。另外转市、退市机制不完善,例如合肥市高新区创业板市场退市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标准不统一、程序复杂和缺乏关于投资者补偿或处罚制度等一系列问题。

(3)缺乏一个高效的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中介平台。目前合肥市高新区虽然已经初步构建金融服务中介平台,但是其低效性、平台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矛盾制约了其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主要矛盾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金融服务平台的政府公益性和平台内各种国有、民营等金融专业机构的盈利性使得两者存在利益诉求偏差,这种矛盾直接影响到平台运行的效率和提供金融服务的质量;第二,平台内部协作效率低,缺乏高端经济、管理、金融类综合型专业人才。

(4)合肥市高新区金融服务体系的信用担保机制不够完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机制不够健全。合肥市高新区信用担保机制随着信用担保机构行业整顿的推进发展逐步规范化,但同时也能看到高新区信用评级发展落后;其次是由于合肥市高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主要由政府扶持,自身缺乏信用基础,缺乏合格的担保抵押品,导致中小企业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

3合肥市高新区金融服务体系发展路径探索

(1)转变高新区政府职能、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提升投融资工作效率是完善合肥市高新区金融服务体系的首要路径。首先,高新区应建立一个以政府引导,企

业投入为主,金融信贷与风险投资为支撑的多元投融资体系。政府不应直接参与平台项目的投资,而是应该明确职能,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金融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加强高新区金融环境建设:一方面加强硬件环境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加强软件环境建设,建立完善企业信用数据库和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投融资工作的展开提供最大的便捷。

(2)最大化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作用是发展合肥市高新区金融服务体系最基本的路径。一个多层次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不仅能解决企业在不同发展层面的资本需求问题而且可以有效地催发资金的活力,而最大化发挥多层次市场体系作用是深入拓宽高新区投融资渠道的基本路径。拓展以股权投资为基础的债权融资渠道,有计划地推进合肥市高新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及高增长的科技型企业到国内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海外上市。最后,完善不同层次市场之间的转板、退市机制,设立法律法规健全其退市标准、简化企业退市程序和建立关于投资者补偿处罚机制。

(3)打造高效率的高新区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中介平台。最根本的是要建立高新区金融服务中介平台运行的长效合作机制,合作方之间首先应共享价值观以明确目标,加强多方间的信任、承诺和互动,加强奖励机制,从而达到长期高效合作的目的。最后需要加强服务平台金融智力资源的引进和发展,大力引进同时精通管理、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各方面的综合型金融管理人才,产学研结合建立多层次金融人才培养体系。

(4)建立更加完善的高新区金融信用担保体系,加强风险投资机制优化。首先要建立一个面向金融企业的区域性大型信息库;其次要建立区内各企业外部信用级别数据库,将企业的评级报告、历史评级信息等进行收集、整理与保存,从而打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最后要加强区内各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防范机制优化,可以通过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多层次股权投资机制,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国际上著名的风险投资机构,从而促进园区风险防范机制的优化。

(5)深化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一方面把金融转化为科技,另一方面以科技推动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深化科技金融融合关键在于建立健全拟上市企业领导包联制度,完善企业征信体系和自主创新投融资政策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于春红.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王春蕾,曹颢.高新区金融服务环境建设的实施策略[J].上海金融,2014,4(15).

[3]凌捷,苏睿.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6(20).

[4]李文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研究—以天津滨海高新区的发展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0).

猜你喜欢
合肥市投融资高新区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投融资关注榜(2019.6.16-2019.7.15)
合肥市朝霞小学
6月投融资关注榜(5.16-6.15)
4月投融资关注榜(3.16-4.15)
3月投融资关注榜(2.16-3.15)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