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AS2050规范的物流服务碳足迹研究

2015-06-17 23:36史袆馨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1期

史袆馨

摘要:在对国内外关于物流与供应链碳足迹研究现状作了一定综述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物流服务碳足迹概念,利用PAS2050规范构建针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分析物流服务碳足迹模型和测算方法,为物流企业清楚地认识在物流服务过程中碳足迹分解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为企业进行低碳物流运作升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PAS2050;物流服务碳足迹;低碳物流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1003203

中国政府已经郑重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预示着中国政府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低碳物流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未来的必然选择。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交通与物流处卫勇处长在2010年首届中国—欧洲物流论坛上做了“低碳物流—我们必然的选择”的讲座提出发展低碳物流的途径,如继续推动替代燃料使用;加强运输组织工作与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采取各种手段,减少单位能耗等。这些措施固然是好,可是没有深入认识物流在其业务服务过程中GHGs排放的碳足迹是如何产生及分解的话,这些措施是否有效就需要思考。因此挖掘物流服务的碳足迹是低碳物流战略制定与运作规划的基石,我们不能把低碳物流做为一个时尚概念来炒作,要想实质性地开展低碳物流服务,全面分析物流服务碳足迹,找出碳排放源,才能有效构建低碳物流的运作模式,评价指标,以及政府部门关于低碳物流运作的政策制定。本文从生命周期角度细致分析物流服务的碳足迹,利用PAS2050标准构建我国物流服务碳足迹分析框架,为碳排放量计算、低碳化物流措施制定、企业低碳化战略制定提供理论性依据。

1碳足迹、物流服务碳足迹

有关碳足迹的定义很多,英国碳信托公司、Thomas Wiedmann(2008)提出的都是观点多学者普遍接受的。国内中科院环境科学研究所的王薇、林剑艺(2010)在分析国内外研究学者对碳足迹定义的基础上提出碳足迹是某一产品或服务系统在其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总量,或活动主体(包括个人,组织,部门等)在某一活动过程中直接和间接的碳排放总量,以CO2等价物来表示。北京大学的计军平,马晓明(2011)指出从实践角度出发碳足迹应当包含产品或活动整个生命周期内直接及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量,以二氧化碳质量当量为单位。根据以上学者的认识,碳足迹定义包含两个特点,一个认为碳足迹是描述一个产品或服务在其从摇篮到坟墓过程中的全部碳排放总量的总称,包含了产品从原料一直到消费过程,对于产品碳足迹的折算不仅仅是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企业需要做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供应链上,甚至消费者的配合;另一个特征认为碳排放总量包含完成这个产品或服务全过程中所有主体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碳排放量总和,这个特点显示了产品(服务)碳足迹可以是指狭义地看做是产品产生过程或者服务提供过程中碳足迹的痕迹。

在此定义基础上笔者提出物流服务碳足迹的基本定义,是指物流服务从需求产生一直到所提供服务受到客户满意认可为止,整个过程中,物流企业中员工,车辆,仓库,设施设备,办公等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对于物流服务来讲,碳足迹不能像产品一样标识在产品外包装上,但是可以在物流服务信息系统中记录下来,成为考量低碳物流运作的一个绩效指标,有利于物流企业真正实施低碳物流运作。分析物流服务碳足迹对于低碳物流的运作,评价,绩效考核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物流服务碳足迹分解

借用PAS2050的规范方法对物流服务进行碳足迹分解构建碳足迹测算模型。根据规范要求,PAS2050对产品碳足迹计算提出四个必须有的步骤和一个可选项作业,即第一步过程图绘制;第二步边界核查及优先序确定;第三部数据收集;第四步碳足迹计算;可选项作业第五步是不确定检查。我们也构建了四步走的过程。

2.1界定物流服务

3PL企业提供仓储,运输,国际货运,分拣,包装等业务,要想降低服务过程中的碳排放,企业应该重视低碳化的物流服务设计。考虑到普适性,这里我们假定3PL公司提供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分拣,流通加工等物流服务业务,并且拥有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中转节点。以货物周转量作为核算物流作业的主要依据。

2.2物流服务过程图绘制

从3PL角度把物流服务过程通过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如图1。流程中各种作业产生的材料流、能耗流、废物流具体如表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该过程图以某一物流公司提供的物流服务为对象进行探讨。关于物流服务实施部分由于各个物流公司服务业务不同,所以图中只是作为一般内容列出,企业在参考时可根据物流公司自身服务自行界定,如果需要外包给其他物流服务公司完成的作业的碳排放计算就是另外一家物流公司的事情了。故该过程图没有列出物流业务外包(转包)情况。

2.3确定边界

PAS2050中的边界是定义产品(服务)碳足迹计算的范围,即哪些生命周期阶段,输入和输出宜纳入评估。产品的边界比较好界定,物流服务的边界划分根据各种物流服务开展过程中碳足迹的范围。笔者根据图1中对材料,能源,废物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物流服务中有一些活动会随着物流服务规模的增加而增大,有一些不会变换。为此,笔者把引起物流服务碳排放的活动作业分为两大类:固定碳排放作业和不固定碳排放(可见表2)。

固定碳排放作业,就是指物流服务过程中碳排放量不随着物流服务作业量大小而变换的作业。例如固定成本一样。如物流企业行政管理作业,服务协议洽谈与签订作业,物流信息系统安装维护作业等。这些作业都是以消耗电力能源为主,碳排量的多少取决于用电量的大小。还有一部分固定碳排放作业就是物流设施的碳足迹体现,例如修建一座仓库本身的碳排放量,这属于一种建筑材料领域中的碳排放问题。固定碳排放作业就类似固定成本作业一样,有些是一次投入,有一些是长期固定。前者可以通过一次性地降低碳排放,后者需要进行长期优化。

不固定碳排放作业,是指随着物流服务作业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作业。最典型的就是运输作业,单位货物运输周转量越大,运输工具消耗的能源数量也就越大。再例如,仓库中的堆垛机、叉车作业,仓库货物周转率越高,这些设施使用频率高,消耗的能源也就多,产生的GHG排放自然也就越大。这种作业碳排放量的多少取决因素较多,如货物周转量,运输方式,能耗结构等都有影响。要想优化这部分作业的碳排放量,需要在作业优化、路线优化、设施设备使用方面进行规划。

2.4物流服务碳足迹计算模型

PAS2050中指出计算碳足迹需要两类数据: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活动水平数据就是指产品生命周期中涉及到的所有材料和能源;排放因子是一种系数,可将活动中消耗的各种能耗和物资消耗折算成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单位数值。在物流服务中,统计各种业务活动消耗的能源量和材料总量不是不可以,只是在多年的业务运作中,很少有企业在此方面进行关注,并有相同数据的累积,但是整个物流服务过程中都是对货运进行物理和空间上的转移活动,所以活动水平我们可以由货物周转量来代替。那排放因子就需要是单位货物周转量的碳排放值来表示。不过单位货物周转量碳排放值需要进行进一步折算(具体见表3)。

说明一下:该公式中装卸搬运的碳足迹未计入,因为两个原因,一个原因,靠人力装卸搬运的物品在其过程中不产生任何碳排放;第二,采用设备进行装卸搬运的,一种是电力消耗,例如自动传送带,本身就会减少搬运环节;一种是柴油消耗,这类作业更多的体现在仓库环节中的周转作业。基于这两点考虑,公式中已经可以涵盖进去这部分作业的碳足迹计算。

说明:

(1)单位货物周转量碳排放系数=各种运输方式单位吨公里能源消耗量*能源碳排放系数;

(2)数据中第三列数据来源:《铁路——绿色交通的骄傲》;

(3)各类能源碳排放系数来自《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2011);

(4)该数据会随着机动车,技术革新不断下降的。

3总结

PAS2050是针对商品和服务的碳足迹分析的一种规范化方法。利用这个方法对物流服务也提出了一种构建模型,并给出具体测算碳排放量的公式。关键在于三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要对具体的服务业务的货物周转量统计正确。其次对所使用设备的单位货物周转碳排放量要这算正确。第三不能忽略固定作业的碳排放量排放。前者对于现在物流信息系统这么发达与普及的情况下来说比较容易,但是后者就需要企业聘用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这算。并且建议能在现有的信息系统上进行补充,添加对货物周转碳排放量的监控。

另外由于笔者个人知识有限,对航空运输的单位货物周转碳排放系数没有列出。但是如果能知道其单位周转量的能源消耗数量仍然也可以计算其碳排放量。

参考文献

[1]林路.铁路—绿色交通的骄傲[J].铁路知识,2009,(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