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中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015-06-17 09:15胡红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案例

胡红

摘要: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祖国未来的支撑,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教育肩负的重要职责,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但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强等现象。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其创新能力,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合格人才。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能力;全人教育;思政教育;五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1011702

当今的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如何在与世界他国融合中完成自我升级,其“动力体系”在于“创新”培养。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他在看望我国老科学家的时候特别强调:“要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不断开辟人才培养新路径,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1创新及创新能力

创新(innovation)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目的,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而进行的更新和发展活动,是在人类政治、经济和精神等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上进行的新发展、新突破,具有高风险、高回报、重创造等特点的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可是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种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创新成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发展。”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创新模式,无论采取哪种创新模式,都需要依靠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来完成。创新能力是一种发现问题并在其后投入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是作为创新主体的人在对现存事物的认识和改造过程中,创造出新的事物的本质力量;也是指实践主体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理论,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和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能力”。它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丰富的联想能力和灵活的分析能力。

2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在我国,虽然技术和创新成为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近乎人尽皆知的真理,可是一些大学生特别是一般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依旧存在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具体表现为:

2.1缺乏对创新的正确理解

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他们有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有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崇尚创新,可是他们对创新缺乏真正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因此他们通过另类想法和怪诞行为来表达他们对创新的追求。只是他们的有些想法和行为仅是一反常态,并非真正的创新。

2.2缺乏创新动力

许多大学生对自己和周围的现状充满不满,可是他们仅限于发发牢骚,或者义愤填膺地责备,却很少付出行动加以改变现状。有些大学生也试图尝试去改变了,可是却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

2.3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

创新的关键是拥有创新思维,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新人才素质的核心。许多大学生也想创新,可是受到他们各方面思维能力的限制无法实现。其创新思维能力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还比较稚嫩,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

3思政课教学中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必修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门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受众群之广,使其在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也必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3.1改变传统培养模式,树立全人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更多注重学生某项知识的掌握,缺乏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出现高分低能或者拥有高学历却无法胜任基本工作;或者注重了技能培养,却忽略了人格培养,导致类似三聚氰胺、苏丹红的事件屡屡发生。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树立全人教育思想观念,注重协调和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学习技能,更要要求其学会如何做人做事。

3.2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启发性和可操作性”五位一体的思想

知识性,是要具有比较丰富的知识系统;趣味性,除了丰富的知识,还应注重讲述的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愿意听;学术性,理论内容应该有深度,结合学术前沿,是课程内容具有前瞻性;启发性,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更应该启发学术思维,让学生学会思考;可操作性,只懂知识而不会实践是没有用的,要将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理论指导学习、指导生活。将这五位一体的思想贯穿于思政课教育的全过程,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3.3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1)恰当地发挥和运用“语言”这个思维的工具的作用。

作为思维工具的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一种交流手段,有着强大无比的力量。思政课教学要以语言为突破口,通过提升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教师通过充满亲和力的讨论吸引学生,通过饱含诱导力的语言启发和刺激学生的创新兴趣,通过具有说服力的语言坚定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其坚持不懈地提升创新能力。

(2)积极探索案例式、情境式、叙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案例式、情境式、叙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尽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选择好恰如其分的案例是案例式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是对案例并非只是全盘借鉴,而应该是有所选择的进行重新的加工和整理,使我们得到的素材更加充分地作为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当然对案例的应用更為重要的过程是分析案例,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是可以用以辅助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教学。

情境式教学可以是多媒体形式的情境再现,也可以是安排有相关方面才能或者有兴趣的同学进行表演。情境再现过程中可以随时被质疑者打断,进行讨论和情境改编。

叙事式教学是针对抽象和枯燥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采取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抽象和枯燥的理论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就好似是和学生在聊天一样,可以使学生融入课堂,并且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接受和理解。

总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应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曾祥春,吴志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现状及发展述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7538.

[3]陈静.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调查与研究——以江西省三所高校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2,(25).

[4]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01).

[5]曾学龙,高岳仑,黄礼彬.广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改革的特点、经验及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6.

[6]李亚杰.习近平亲切看望著名科学家[N].人民日报,20110127.

[7]朱娣.浅析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案例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