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研究

2015-06-17 09:15赵萍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岗位

赵萍

摘要: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数控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与当前企业岗位要求存在很大差距,提出了将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主要从理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专业课程实训、课程考核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职业标准;课程内容;数控技术;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1012402

1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必要性

从1996年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第八条“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就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应与职业标准相适应。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2012年提出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由此可以看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势在必行。那么目前的职业教育已经完成专业课程内容与职業标准的对接了吗?针对数控技术专业进行了大量的调研,通过调研结果分析,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内容仍停留在以学科内容为主,教学以传统教学为主,真正将数控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联系的并不多,因此数控专业学生在所学知识、技能等方面与企业岗位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企业需要拿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长时间的岗前培训,这样就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违背。要改变高职教育的这一现状,使高职院校培养的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能够直接胜任企业的工作岗位,从而真正实现高职院校学生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对接,必须实现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2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研究

何为职业标准?职业标准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通过工作分析方法,描述了胜任各种职业所需的能力,反映了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什么?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胜任相关专业工作岗位,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数控技术专业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通过调研分析,其中与数控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主要有:第三大类中的制图员,第六大类中的车工、铣工、维修钳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维修电工等。

通过职业标准的概念以及数控专业培养目标可以看出,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内容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与以上职业标准相对接,从而培养一批又一批符合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毕业生,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对接过程中,在坚持高校所规定的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同时,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鉴定文件要求,调整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点、专业课程实训以及专业课程考核,使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内容真正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形成利于学生发展且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的项目教学内容,使专业课程内容更加符合岗位要求,适应时代需求。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进行设置,能够摆脱“学科本位教育”所带来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以及重学业文凭、轻职业资格证书的做法,保证职业教育密切结合生产和工作的需要,使更多的受教育者的职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相适应。

在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中主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2.1将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与职业标准中的考点相对接

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知识点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基础平台。基础平台构建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所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同时,对学生的后期学习、工作是否有长足发展的良好前景有一定的影响。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内容选取时主要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及“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教学理念,专业课程内容选取前,首先对数控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调研范围主要锁定在济南经济圈,即以济南为中心,包括泰安、莱芜、滨州、聊城、德州、淄博6个周边城市在内的“6+1”经济圈。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确定了数控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如:设备操作、程序编写、零部件检验、管理、销售、工艺编写、设备维护等,并对这些就业岗位的知识要求、素质要求、技能要求等进行详细分析。课程内容选取时,紧紧围绕着主要岗位的要求筛选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论教学内容,基本囊括初始职业岗位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必须的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论知识点,从而实现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与职业标准中的考点相对接。为完成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2将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实训与职业技能要求相对接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实训中所选择的实训内容主要是由实训教师依据教材给出,而且每年学生练习的实例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这样的实训案例教师容易指导完成、在加工中不容易出问题、所需的工具少而固定,无论从所加工零件的种类还是难易程度都与实际工作中的零件及每年的职业技能鉴定的零件有很大差距,从而培养学生所具备的职业标准与实际职业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在实训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安排也是仅仅以学生的身份出现,而不是与企业的工作岗位相结合,致使学生不能真正体会职业者的真实感受。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对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实训内容加以改革。首先将数控专业课程的实训案例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实操题、企业的实际加工零件相结合,并根据自己学院的实际加工条件对所选案例进行一定的修订使其更适合教学;其次,在教学中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与实际的工作岗位相符合,让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真正体会企业中实际的工作场景,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通过这两部分结合完成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实训与职业技能要求相对接,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及岗位职业素养同时得到培养与提升。经过专业课程实训教学的学习,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能够进入企业后通过简短的培训或简单的传授就能马上从事所选择的岗位,进入到生产环节,实现了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数控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对接,满足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2.3将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证相对接

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数控技术专业现行的考核方式主要还是采用原始的考核方式——以简单的笔试考试为主。但专业课程在学习中不单单涉及到理论知识,同时还涵盖了多方面技能知识,内容广,实践性很强。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注重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知识的记忆力,这种考试存在以下弊端:一是考试内容注重理论知识,而轻视技能,无法考核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其他专业技能;二是考核只注重结果,不考虑学习过程,致使学生不认真学习这门课的情况下考前突击复习就可以蒙混过关。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增强,技能水平得不到提高;三是考核形式太单一,无法体现学生与这门课有关的其他综合素质。这些与高职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目标不相吻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逐渐趋向于职业资格考核方式。采用“考勤+过程考核+期末考核”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对学生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能力训练过程和创新思维加以记录,作为专业课程综合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完成数控专业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证相对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创新素质的培养。

3结束语

随着时代发展的需求,企事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也应该紧随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数控技术专业要想培养具有符合企事业要求的职业素养的学生,必须在数控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本文主要在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与职业标准中的考点、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实训与职业技能要求、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证之间相互对接方面提出了一定的见解。通过对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对接的研究,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项目化专业课程内容,使其更加符合企业岗位要求,适应时代需求。同时,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毕业后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能够快速上岗的数控技术从业人员,使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真正实现“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标准[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68375.htm.

[2]濟南都市圈[EB/OL].http://baike.haosou.com/doc/1325642-1401454.html.

[3]余心明.《数控编程加工工艺与编程技术》考试改革模式设计[J].光盘技术,2009,(02).

猜你喜欢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岗位
面向智能制造的数控技术教学改革与探索
数控技术在矿山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