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研究

2015-06-17 09:15樊勇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1期
关键词:形式教学内容科学

樊勇

摘要:

高等教育教学组织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调整和实施过程,是高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科学構建和整合的结果。科学把握当前高等教育组织形式,明确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健全和完善高等教育教学组织过程,保障高等院校人才输送质量。

关键词:

高等教育;教学组织过程;教学组织形式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1012802

高等教育教学过程是科学深化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创新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过程,也是为社会培养高知识、高技能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过程。高等教育教学组织过程呈现的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变化的结果,高等教育教学需要科学整合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实现二者的相互融合,积极构建一个多元化、多样化以及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虽然当前高等院校仍然采取的是班级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然而教师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科学融入了个别教学和分组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同时,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对应着不同的教学策略。因此,高等教育要充分明确教学组织形式影响因素,借鉴国外教学组织优点,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组织过程,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

1明确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教学组织过程实施的具体因素

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必然涉及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的选取和实施,二者是相互对应的。教学组织过程会受到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而教学组织形式并非一层不变的,它是经过反复教学实践、改革而发展起来的,也是高等教育教学不断完善和优化的结果。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教学组织过程实施的具体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改善。

(1)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高等教育教学布局和实施的思想指导,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构建、教学策略的实施细则以及教学成果都具体相当大的影响。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是在中学基础上的拓展和突破,不再是对学生应试能力和“手把手”的教育模式,而是强调实施以发展学生个人探究和创新等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模式,构建的是一个开放性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因此,明确高校教学理念特点有利于高等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顺利实施。

(2)教学内容。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可以在既定的基础上无限拓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积极突破学生的思想和能力范畴,不断超越和创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课本知识结构,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加强知识间的承接关系,形成完整的知识链。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灵活调整,也可以结合社会需求,重新开设和融入新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说,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不受教学程度和考试范畴的约束,呈现的是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发展局势。因此,明确高校教学内容特点有利于高等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顺利开展。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驱动教与学的潜在动力。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充分体现其科学性、前瞻性特点,教师要动态设定和调整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和学习层次将整体目标分解为易操作、易完成的子目标,不断强化和突破学生的目标完成意识。高等教育作为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层学习阶段,其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期望,是对学生能力发展的不断提升和突破。因此,明确高校教学目标有利于高等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顺利实施。

(4)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在高校教学理念的驱使下,科学开展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教学策略的核心是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进行重新组织和编排,以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吸收的方式进行传递。教学策略是教师长期教学实践的探索结果,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呈现的是一个动态的使用过程,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传递学生知识技巧的同时,也积极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将这种能力由课堂内向课堂外拓展。开放性的高等教育使其教学策略也更加灵活多样,教学策略的切入点和立足点也更高,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更高。因此,明确高校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助推高等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顺利实施。

因此,明确以上四个因素对高等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引导高等教育教学向好发展,从而为教学组织过程的顺利实施指明了改革方向。

2科学借鉴国外教学组织形式,灵活教学组织过程

高等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实施细则由其组织形式决定。随着教学组织形式的不断发展,当前高等教育仍然采取的是班级教学形式,班级教学形式体现的是学生的整体性教育,而在面对学生差异时则会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所以在实施教学组织过程时也会受到局限。

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班级教学形式所采取的是对所有学生一致的教学策略,且学生的课程、课时和专业都是相同的,所以,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就会出现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参差不齐,这也正是班级教学形式受到制约和局限的地方。但是在国外,比如美国和新加坡地区,其高等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更加自由开放,他们允许同一班级内学生学习课程、课时的差异,允许实施个别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年限不强求一致,学分达到一定标准可以优先毕业;对差生实施个别辅导和教导计划;对能力强的学生特别开设新的课程;采取多样化、多标准的考核方式等一系列的教育教改措施。这是在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教学中做不到的,但是我国高校教师也科学借鉴了国外教学组织形式的长处和优点,积极优化高等教育教学策略,充分利用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来弥补班级教学形式中的不足。在班级教学形式的大环境下,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不同,科学融入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比如针对某一课堂活动,组织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将课堂小组讨论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借助网络收集资料,拓宽视野;同时,教师也积极主动地发现每一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采取“一对一”的教学形式进行补充和完善。

所以说,班级教学形式、小组教学形式和个别教学形式并非单一存在的,教师可以吸取和借鉴国外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科学整合,充分发挥每个教学形式的长处,丰富教学组织过程,充分落实高等教育教学目标。

3科学实施高等教育教学组织过程具体方法

3.1强化“分工”与“合作”兼并教学模式

在明确高等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后,教师采取“分工”与“合作”的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在班级教学形式中,分工是个体活动,合作是团体活动,分工与合作的兼并则有效吸取了个别教学与小组教学的优势。比如现在盛行于各高校的“合作学习法”,能有效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互补,组与组间之间的良性竞争,这些都是强化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以小组形式展开的合作学习法,能有效培养学生在小组中的领导能力,以及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包括在不同活动中任务的科学合理分配,成员间的沟通协调能力等等,这都是高校教育的重点,为学生直接进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美国高校中用于小组活动的时间占总课时的7-20%,可见,贯穿于班级教学形式中的小组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不同学习活动中的任务完成情况,主动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一对一”的弥补和改善,做到有教无类,促进高等教育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发展。比如借鉴英国牛津大学在个别教学中采用“成绩记录”教学法来不断记录学生的成绩变化情况,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灵活调整学习任务,科学设计学习进度,不断改善学习状况;也可以对每个学生建立问题台账,方便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因此,在高等教育教学组织过程中,科学兼并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优势,不断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

3.2强化学生知识技能与科研能力的同步发展

科研能力是有效整合学生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的结果。高等教育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实践,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有价值项目的探究和实践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拓展以及能力的不断深化过程,包括学生的不断思考、探索、创造和创新等等能力。当学生在进行课题项目的建设时,需要认真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反复的实践分析,抽象逆向思维、大胆探索创新等等,这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挑战,也能促进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并进行自我完善。比如英国大学有一种“项目教学法”用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每个项目均是精心设计和挑选的开放式课题,是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应用型或研究型课题。学生的整个科研过程都是自由开放的,包括科研成果也是不固定的,学生需要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假设与探索、科学求证、反复验证,从而得出新颖的、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学生综合技能不断发展和突破,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科研能力的同步发展是高等教育所特有的教学手段,是学生知识和能力不断累積的结果,它能有效丰富高等教育教学组织过程,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3.3有效整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

网络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科学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有效健全完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丰富教学组织过程,也能科学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比如课时限制,内容拓展练习不足等等。高校教师积极构建和优化网络平台建设,包括制作有价值的教学课件,专家讲座视频等,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传授,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教学也可以有效实现精品教学资源共享,知识与观点的快速碰撞和交流,强化学生的知识内涵。因此,有效整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能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促进高等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只有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明确教学组织过程的动态变化原因,科学实施对应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保障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个人素养的全面发展,提高高校人才输送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永刚,何云峰.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在机理及择用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9).

[2]张文郁.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J].中国教育学会通讯,1980,(02).

[3]张天宝,牟晓青.当代国内外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向[J].中国冶金教育,1998,(05).

猜你喜欢
形式教学内容科学
点击科学
小议过去进行时
科学大爆炸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