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流水施工中施工段数目确定

2015-06-17 13:23王斐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1期
关键词:空闲间歇数目

王斐

摘要:

施工段划分是否合理是组织流水施工的关键所在。在介绍施工段划分原则的基础上,以等节奏流水施工为例,对划分施工段过程中常出现的几种情况进行了分类研究。

关键词:

流水施工;施工段;施工层

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1018502

建筑工程的流水施工一词来源于工业生产中的流水作业法。该施工方式在我国最早由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引入,并在生产管理中推广和应用。流水施工不仅在建筑行业应用广泛,在其它领域中均得到普遍认可,它是组织产品高效率生产、施工程序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本文在介绍施工段划分一般原则的基础上,以等节奏流水施工中常出现的几种情况,对划分施工段进行了具体分析。

1流水施工概述

流水施工是指所有施工过程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投入施工,各个施工过程陆续开工,陆续竣工,使同一施工过程的专业队保持连续、均衡施工,相邻专业队能最大限度地平行搭接施工。从流水施工定义可以看出,要组织流水施工,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分解施工过程;(2)划分施工段与施工层;(3)各施工过程组建专业施工班组;(4)主导施工过程必须连续均衡;(5)相邻施工过程尽可能平行搭接。

2施工段划分原则

施工段数量一般用字母m表示,具体划分施工段数量时,一般依据以下原则:

(1)要能满足各施工过程工作面的要求,以保证施工工人与主导施工机械的效率和安全。

(2)各施工段劳动量不宜相差太大,相差幅度最大不能超过15%。

(3)要尽可能与自然结构线(如伸缩缝、沉降缝、单元界线等)相一致,以保证结构整体性。

(4)施工段数目要能满足合理组织流水施工要求,数量过多,会影响施工效率;过少,则不利于充分利用工作面,造成工人窝工。

(5)当组织楼层结构的流水施工方案时,每层施工段数目m应大于或等于施工过程数目n。从而能使各专业工作队连续施工,即任意一专业工作队做完第一段后,能立即转入第二段;做完第一层的最后一段后,能立即转入第二层的第一段。

3实例说明施工段的划分方法

下面以等节奏流水施工为例,说明施工段划分时会出现的几种情况。

(1)建筑物为单层时,即建筑物分段不分层。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施工过程间有无间歇时间,建筑物的施工段数目m与施工过程数目n之间均无必然联系,只要能满足具体施工要求就可以,即m≥2,n≥2即可,不必要求m≥n。下面举例说明原因。此时,施工工期计算公式为:

T=(m+n-1)t+G+Z-C

其中:T-流水施工总工期;t-流水节拍;

m-施工段数目;n-施工过程数目;

G-施工过程中所有组织间歇时间之和;Z-施工过程中所有技术间歇时间之和;C-施工过程中所有平行搭接时间之和。

例1:某分项工程由A、B、C、D等四个分项工程组成,它在平面上划分为三个施工段,在竖向上无施工层,各分项工程在各施工段流水节拍均为4天,分项工程C与D之间有4天技术间歇时间,试编制流水施工方案。

分析:该分项工程等节奏流水施工的施工段划分为3段,施工过程划分为4个,m

(2)建筑物有层间关系,但无间歇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的每个施工层施工段数目m应等于该层施工过程数目n。下面具体举例说明原因。此时,施工工期计算公式为:

T=(mr+n-1)t-C

其中:r-建筑物层数。其他符号意义同上。

例2:某层高为两层的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主要施工过程为:I、Ⅱ、Ⅲ,(即n=3),分段组织等节奏流水施工方案如图2所示。假设工作面足够,各方案投入的人数和机械数保持不变。

分析:当m>n时,各施工班组能连续作业,但是施工段有空闲,具体如图中所示。利用这种空闲时间可以弥补由于技术、组织间歇和备料所用时间。但由于无层间和层内间歇时间,因此m>n没有必要。

当m

当m=n时,施工班组连续作业,施工段无空闲,这是流水施工中最理想的情况。

(3)建筑物有层间关系,有间歇时间。

我们假设拟建项目各施工层内的施工段空闲数均为(m-n),则同一层的各施工段空闲时间为(m-n)t;假设各施工层内的技术、组织间歇时间之和相等,均为Z+G,各施工层间的技术、组织间歇时间之和相等,均为(Z+G)1。为了保证连续施工,我们取

(m-n)t=(Z+G)+(Z+G)1,则m=n+(Z+G)t+(Z+G)1t。

若各层内技术、组织间歇时间不尽相等,各层间技术、组织间歇时间也不尽等,我们可以按以下公式确定施工段数目:m=n+max(Z+G)t+max(Z+G)1t。尽管如此,施工段的数目也不宜太多,否则会导致施工机具、人员、材料过于集中,增加施工段与施工层间设备、人员流动转移时间,影响作业效率和安全。

此时,施工工期计算公式为:

T=(mr+n-1)t+G+Z-C

式中:G+Z为第一施工层内的技术、组织间歇时间之和;C为第一施工层内的平行搭接时间之和;其它符号意义同上。

例3:某项目由Ⅰ、Ⅱ、Ⅲ等三个施工过程组成,它在竖向上划分为3个施工层。施工过程Ⅱ完成后需要养护2天,才能进行下一个施工过程,且层间技术间歇为1天,流水节拍均为1天。试编制施工方案。

分析:首先,确定施工段数目:m=n+(Z+G)t+(Z+G)1t=3+21+11=6段

其次,确定流水工期:T=(mr+n-1)t+G+Z-C=(6×3+3-1)×1+0+2-0=26天。

4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施工段数目的确定与施工过程数目、流水节拍大小、施工段间与施工层间间歇时间有关。因此,在实际施工中,我们要灵活运用,牢固掌握其划分方法,争取在实现工作面充分利用和施工班组最大搭接的基础上,使工程工期最小化。

参考文献

[1]陈俊,俞信平.建筑施工組织与资料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

[2]巩建华,蔡勇.应用统筹法确定流水施工的施工段[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11,(1).

猜你喜欢
空闲间歇数目
恩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移火柴
“鸟”字谜
彪悍的“宠”生,不需要解释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哲对宁诺尔》方剂数目统计研究
牧场里的马
WLAN和LTE交通规则
间歇精馏分离喹啉和异喹啉的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