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培材大学旅游高等教育分析及启示

2015-06-17 14:28陈楠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1期
关键词:观光课程体系韩国

陈楠

摘要:

进入2l世纪以来,旅游在全球的社会经济领域逐渐成为主导。旅游高等教育作为现代旅游人才的关键培养路径,将受到人才市场的青睐。满足这些要求需以旅游学科为基础,以旅游科研成果为先导和指导,同时密切关注旅游学科建设与旅游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构建本科课程体系、明确本科教学重点。以韩国培材大学为例,从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三个方面对旅游高等教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启示。

关键词:

培材大学;旅游专业;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1005002

进入2l世纪以来,旅游在全球的社会经济领域逐渐成为主导。与此相应,旅游发展对旅游学科和旅游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旅游高等教育作为现代旅游人才的关键培养路径,将受到人才市场的青睐。满足这些要求需以旅游学科为基础,以旅游科研成果为先导和指导,同时密切关注旅游学科建设与旅游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构建本科课程体系、明确本科教学重点。

本研究以韩国培材大学旅游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从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三个方面对旅游高等教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以资借鉴。

1旅游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分析

韩国培材大学的旅游学科起始于1990年,最初仅设立了一个观光经营专业(即国内的“旅游管理专业”);1995年成立了观光系,分为观光经营专业、酒店经营专业;1997年升格为观光经营学院,设有三个学科——观光经营学科、酒店经营学科和餐饮经营学科;学院于2004年更名为观光文化学院,设有五个专业——观光节事经营专业、酒店会议经营专业、餐饮经营专业、服装设计专业。2012年经韩国教育部批准,培材大学进行了院系改革,观光文化学院更名为金素月学院,旅游系列设五个专业——观光节事经营专业、酒店会议经营专业、休闲服务经营专业、餐饮经营专业和休闲体育专业。在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设立了两个专业,观光经营专业与休闲服务体育专业。培材大学旅游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培养旅游企业的专业人员,其具有较高的实用技能、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服务意识。

从培材大学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可以看出,韩国高校在旅游专业设置上具有更多的多元性,能根据学科发展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相关专业设置,显示出其高等教育发展较为灵活和细化。韩国各个高等学校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学校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培养目标。相比之下我国各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多受教育部专业设置指导目录的限制,自主性不大,难以体现办学特色,各类旅游院校培养目标则相互借鉴且过于笼统。

2旅游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分析

韩国培材大学旅游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主要有以下特色:(1)学分制下的灵活选课制度。韩国大学和国内高校一样,实行学分制教育,在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但与国内的教学模式不同,韩国培材大学的学生选课后,可以在开学后的两周内试听所选课程,如有不满意或其它原因,可换选其他课或直接退课。(2)授课方式的多元化。韩国高校教师在讲课时不但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还更注重教学的效果。通常教师会根据专业课程内容拟出一系列小型课题,学生自由组合成5人左右的小型团队在课外共同去完成。通过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寻求,或者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到企业和现场进行实际调研,不但提高了求知的欲望,还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3)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材大学旅游专业授课教师中大量聘请了旅游企业、社会团体及科研单位的人员,这些人员不仅可以把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还可以利用自己在企业中的人脉关系为学生实习、实践创造条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提前接触到旅游企业的人员,坚定了专业的信念,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多种机会。

韩国的旅游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自主权。强调学生个人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3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分析

韩国培材大学旅游系列共有五个专业,因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所开设的课程也不尽相同。本研究以“观光节事经营专业”、“酒店会议经营专业”、“休闲服务经营专业”为例,针对其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具体来看,专业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1)就课程体系而言,培材大学旅游系列各个专业都强调了语言和基础理论尤其是管理基础理论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具体化。(2)从教学内容来看,各个专业都侧重于基础理论及实践操作的结合,在一年级时都开设了“专业与发展”课程,使学生入学后即对本专业有系统的认知,对专业及未来发展做出规划,避免了专业学生的转换及分流,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4启示

通过对韩国培材大学旅游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三个方面的分析,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中韩合作办学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专业方向设置的调整。目前国内的教学研究成果,大多数事从理论层面推理演绎,形成旅游高等教育教学组织、教学法、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模式,并结合旅游教育的应用性,突出旅游教育的理论纵向科学研究。但这些研究成果的应用指导性相对较弱。由于国内各大学的专业发展基本都受到教育部专业设置指导目录的限制,各个教学模式相似性很高,容易造成本科教学和学科建设的一体化现象。国内各个高校在发展旅游高等教育时,应注重专业学科的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各个学校的师资优势和专业历史沿革进行专业方向的调整,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强化各自学科发展特色。

第二,培养模式的创新。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后,对自己的专业认知不够,学生的个性与兴趣不能够与专业进行有机结合,教学内容与就业需求错位,导致旅游本科毕业生就业跳槽现象十分严重。国内教学模式需要改进,通过创新的培养模式,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促使其形成自愿学习、深入研究学习、思考型学习等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训练与创新适应能力的结合。

第三,课程设置的更新。社会在不断发展,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变化。学校在设置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时,应保持学科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同时注重学科发展的趋势,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大实践操作的力度,增设素质拓展及专业深化课程,强调学生个人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昌国.关于旅游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6,21(z1):68.

[2]任冠文.对广西高等旅游教育改革的思考和建议[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6):760763.

[3]保继刚,朱峰.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对旅游高等教育30年发展现状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5):1317.

[4]何建民.旅游管理教育与学科建设的国际经验与我国问题及发展设想——以上海财经大学发展目标与特色为例[J].旅游科学,2006,(1):6370.

[5]梁学成,陈实,袁西玲.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验式旅游教学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06,21(z1):8690.

[6]田里.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J].旅游学刊,2008,23(2):78.

[7]刘力等.中韩旅游高等交易对比分析及启示[J].网络财富,2010,(1):2425.endprint

猜你喜欢
观光课程体系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适合观光采摘的主要果树品种
在韩国走马观花
盐城地区观光果园增值对策探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荡秋千
坐小火车去观光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