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言积累教学的一点尝试

2015-06-22 14:47罗华琪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成语小学生语言

罗华琪

目前,农村小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还远远达不到《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虽然说现在农村已经富了,但是,在学生家庭中课外书籍还是严重缺乏,学生回到家中没书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量的分析讲解、问答和课后复杂多样的练习,学生没时间复习。现在农村电视普及,每家每户都有,小学生一回到家就看动画片,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有的学生甚至整天迷上《神剑传奇》《龙骑侠》等动画片。这就导致农村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还达不到一定的数量要求,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所以学生在平时的习作和口语交际中经常会出现语汇贫乏的现象。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如果能在这个时期让他们积累大量的语言,构建一个良好的语言库,必将使他们终身受益。那么如何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呢?又从哪方面着手呢?这是摆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面前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此,我在农村小学语言积累教学中,就如何创设语言积累环境,如何营造语言氛围和激发语言积累兴趣,以及学会语言积累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条件,营造语言积累氛围

创设语言环境是营造语言积累氛围的重要手段,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无疑具有一种直接的教育教学功能。小学生正处在最受环境影响的特定的生理发展时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语言氛围尤为重要,它能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静态语言环境是指语言教学中所处的物质环境,包括校园的布置、班级的美化、家庭的文化。静态语言环境的创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感染,从而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 在学校墙上醒目的地方,写上几句激励性的格言,“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把教室布置成成语王国,教室前面有持之以恒、废寝忘食、锲而不舍、融会贯通等学习标语;教室后面有成语接龙,尽力而()、()所欲()、()数不()、()愁善()、()慨万()、()军万()等;教室的左右两边都布置成“成语林”和“成语塔”。在阅览室里贴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等名言名句。学生餐厅墙上贴上德国诗人海涅的“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同时要求家长在自己孩子的房间里,布置有关学习、生活、做人等方面的格言和警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这样,既创设了良好的语言氛围,又美化了育人环境。

动态语言文字环境主要是指经常要更换的、活动的语言环境。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动态语言环境。课余时间我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简短的童话故事,如“荡秋千的小猴”“农夫和三个葫芦”等;晚自修时,让学生看富有童趣的卡通片和一些通俗易懂的成语寓言故事,如“拇指姑娘”“花仙子”“揠苗助长”“望梅止渴”等;甚至学校作息时间的铃声也选择播放一些古诗词。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受到语言的熏陶。

学校推行“床头一本书,教室一柜书,走廊一架书,学校一室书”的读书活动。精心设计阅览室和走廊书架,整个布置安静、淡雅,加上富有童趣的物品摆放,孩子们置身其中,真是人在书中游,书香来相伴。学校阅览室全天开放,学生自觉看书,自觉整理,虽说有时图书有点乱,但是,学生还是能在有点乱的阅览室轻松地读书。平时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建立“好书转换站”,鼓励学生好书共同分享。通过长期的阅读训练,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地修正自我,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弥补了农村家庭严重缺乏课外书籍的现象,时刻让孩子处处都能见到书,与书为伴。

二、激发兴趣,体验语言积累快乐

“语言缺少了智慧,便如同大地少了阳光,多了些许暗色,少了些许明媚;就像佳肴少放了盐,枯燥乏味,人们便失去了欣赏的乐趣。只有智慧的语言,才耐人寻味。”

智慧的语言,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少讲、精讲,多留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去感受课文中或与课文中内容相近相关的智慧的语言,从中感受语言之美。如:在学完《找春天》后,我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出了描写美丽春天的句子,一位同学马上站起来说: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是呀,春天不就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吗?学生感受到了这句话的美。在语文学习中,要不断让小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不断激发他们语言积累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最有效的直接动机是老师的激励性评价。他们在大量的诵读中积累了一些精妙语句,又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巧妙地安排一些有关语言积累的比赛活动,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他们对语言积累的热情,如“成语接龙”“对词、对句接力”“填词比赛”等。我还定期开展一些评比奖励活动,如“记忆大王奖”“小小书虫奖”“囊萤读书最高奖”等评比活动,让学生体验语言积累的成功与喜悦。

三、掌握方法,学会语言积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生语言积累的同时,更应该教会学生掌握语言积累的方法。只有掌握了好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做好语言积累。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多读”就是积累。学生作文语句不通,中心不明等,单靠讲语法、修辞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只有多读多背诵大量经典文章,积累丰富的语言,才能使作文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在教学实践中,我为了扩大小学生的阅读面,一方面引导他们多订一些小学生的读物,如《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生时代》《小学生世界》《作文新天地》等,另一方面开展一系列专题读书活动,如读童话之最、对词对句比赛、故事会等,鼓励他们多读。平时除了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和评价鼓励之外,我还布置家庭陪读作业,要求家长陪孩子一起阅读,并在阅读作业上签字。久而久之,学生也改掉了整天看电视的坏习惯。现在学生回到家中除了完成陪读作业外,也会自觉地读一些课外书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文”轻“语”,重“写”轻“说”的现象,这种片面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口头语言的发展,相当多的学生不爱说话,甚至不会说话。即使是发言,也缺乏中心和条理,词汇贫乏。针对上述现象,我在班上开辟说话园地,引导学生针对话题发言,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每周让他们对词对句,如“仁对义;让对恭;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语文课上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或者说一说自己所见所闻,或者说一个简短的故事,或者朗诵一首古诗。这样,通过不同形式的表达,学生既得到了锻炼,也积累了语言。

“写”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只有多写,才能把积累的语言更好地活用。为此,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让学生多写,校园见闻写随笔,一天学习写日记,平时有片段训练,每组课后有针对性作文训练。在“写”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把平时积累的语言用到自己文章中。有位学生写随笔时,就这样写道:“每天早上,我伴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踏着太阳撒下的碎金,进入校园……”多好的句子啊,尽管“踏着太阳撒下的碎金”是“抄”来的,但是像这样的句子,学生能引用是多么难得。有位学生描写她妈妈时,写道:“我妈妈是勤劳、美丽的幼儿老师。她有一头乌黑的头发,仿佛云霞般轻舞飞扬……”其中的“勤劳”“美丽”“乌黑”,用词多美,“仿佛云霞般轻舞飞扬” ,这句显然也是“抄袭”的,但又“抄”得多好啊!

总之,学生的语言积累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只有引导学生博览、多记,持之以恒,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

参考资料:

阎江涛《小学教育心理学》,郑州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成语小学生语言
语言是刀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拼成语
我是小学生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