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5-06-22 11:26詹妮谢红光曾红星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高效栽培技术高产

詹妮 谢红光 曾红星等

摘 要:该文介绍了黑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精细整地、施足基肥、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适时采收等,以期为黑花生的高产、优质、高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45-02

黑花生,又名富硒黑花生、黑粒花生,属于豆科油料作物,黑色素含量高,是深受人们欢迎的黑色食品。其富含硒、铁、锌等微量元素、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及19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达5 550mg/100g,被称为“谷氨酸之王”,硒元素含量比一些灵芝还高,达0.12mg/kg,而硒元素是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可以提高人体血硒的浓度及人体的免疫能力[1-2]。黑花生以其较高的营养价值,享有“植物精肉”、“素中之荤”之美称,并且在防癌、预防心血管、滋养补肾、机体免疫、抗氧化延缓衰老等保健方面有一定的功效,是世界公认的十大长寿果品之一[3-4]。

黑花生的内衣紫黑色发亮,外种皮紫红色,与普通花生相比,果壳略坚硬,籽仁为椭圆形,双仁为主[5],茎秆较粗壮,叶片肥大,主茎高达45~50cm[6]。黑花生原产于我国北方,目前在浙江省各个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为加快黑花生的开发,增加农民的收入,笔者通过在浙江省建德、衢州等地的种植,总结出了一套黑花生高效栽培技术,以期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1 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黑花生作为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较抗旱,对土壤要求不高,宜种植于pH值为5.5~7.2的沙壤土中,并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方,耕层深度在30cm以上[7]。黑花生采用地膜覆盖[8-11],可使地温高于露地,宜起垄种植,以加深活土层,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地温,有利于排灌[12]。每3~4a进行土地深耕,以提高土壤质量。黑花生为豆科油料作物,根部可以通过着生根瘤进行固氮,较耐贫瘠,宜施足基肥,每667m2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2 500kg、复合肥20kg,可有效提高黑花生的产量[13-14]。

2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黑花生分春播和夏播,春播宜在4月20日至5月10日,全生育期达到130d左右,夏播宜在6月上旬前,全生育期为110d左右[15-16]。种子应选择颗粒饱满,大小均匀,无虫无霉变,在播种前置于30~40℃的温水中浸种3h,待种子吸足水分后,放置于湿润的纱布上,在25~28℃的条件下进行催芽,以使苗全、苗壮,生长一致。播种宜在土层5cm处深,土温保持在15℃以上[17]。合理的栽培密度,可以有效改善田间环境,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黑花生的品质和产量。黑花生一般播种穴距18cm,每穴播2粒,每667m2播种密度在8 000~9 000穴[18]。

3 田间管理

3.1 肥水管理 黑花生是较抗旱的作物,苗期一般不需要浇水,其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是花针期和结荚期,一定要及时浇水。一般应于上午10:00之前或者下午3:00之后顺沟浇水,宜用喷灌浇水,尽量延长喷灌时间,使沟内有适量存水,但忌大水漫灌[19]。浇水后,当干湿适宜时将垄沟中耕一遍,使沟内土壤不易板结以及出现杂草丛生现象,确保果针及时入土和荚果膨大结实。结荚期遇多雨季节,要注意及时排涝,防止烂果。施肥对提高黑花生产量和改善籽仁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黑花生高产应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重施基肥、合理追肥[20-21]。每667m2可用腐熟的有机肥1 000kg、磷酸二铵5~10kg、钙镁磷肥15~20kg,混匀沟施或穴施。在黑花生始花前期,每667m2追施腐熟有机肥500~1 000kg,尿素4~5kg,过磷酸钙10kg。也可用0.3%的磷酸二氢钾和2%的尿素溶液,在花生中后期混合叶面喷施2~3次。为防止黑花生早衰,必须保证黑花生后期的养分供应,适当增加微肥的施用[22]。有研究表明,黑花生对钾肥的需求量较大,在其生育前期和中期增施钾肥,可以有效地提高黑花生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23-24]。

3.2 病虫害防治 黑花生与普通花生相比,抗性较强,病虫害较少[12],在栽培中一般不用药剂防治,最常见的病害有叶腐病、叶斑病和地下害虫等。一旦发生病虫危害,对黑花生的产量影响较大,因此,防治病虫害是黑花生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

3.2.1 种子消毒 播种前,先剥壳晒种3d或进行种子消毒,可选用35℃温汤浸种或者采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0.3%~1.0%拌种,可以有效防治茎腐病。

3.2.2 适时化控 在黑花生始花期时,可根据当地的病情选择性喷药,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等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情的发展。在黑花生生长后期,应尽量减少药剂的喷施,以防农药残留的产生。

3.2.3 轮作换茬 为确保黑花生高产,必须进行轮作换茬,使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和土壤中养分平衡,减少土壤中病虫害的残留。黑花生不宜种植在重茬、迎茬上,否则病虫害严重,不利于黑花生的生长发育。须实行3~4a的轮作,前茬为玉米、谷子、高粱最宜,切忌种植在甜菜、向日葵和豆科作物的茬口上。

3.2.4 综合防治病虫害 黑花生的病虫害防治,应以生物防治为主,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些物理防治措施,例如使用杀虫灯、性诱剂、黄板等。

3.3 撤土清棵 在黑花生幼苗开始顶薄膜时,应及时将播种行上方的土撤掉,破膜引苗,避免幼苗灼伤,并把湿土覆盖上。当幼苗长到2片真叶时,应将膜孔上多余的土去掉,将压在膜底的侧枝扣出膜外[25-27]。

3.4 中耕除草 在团棵期需要及时疏松表层和清除杂草,随时拔出田间大草,防止出现草荒。

4 适时采收

在9月中下旬,当黑花生上部叶片变黄,下部出现茎叶干枯现象,大多数荚果已经成熟,果壳网纹清晰时即可采收[25]。黑花生荚果成熟期含水量较大,后熟期和休眠期短,要及时收获,防止发芽烂果。若收获过早,种子不饱满,出仁率低,产量低;收获过晚,则落果多,损失大,含油率下降,品质差。可采用拔收、刨收、犁收和机械收获等方式,根据收获条件,选择适宜的收获方法。采取刨收、犁收的应掌握好刨、犁深度,如果刨、犁过深,既费力,黑花生根部带土又多,造成抖土拣果困难,并易落果;如果刨、犁过浅,易造成荚果损伤或丢失,犁、刨深度以10cm为宜。收获后将黑花生及时进行晾晒,以促进种子后熟。

参考文献

[1]王乐政,曹鹏鹏,朱元刚,等.黑花生新品系引进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57-58.

[2]王丽涛,张荣宽.黑花生中硒含量的测定[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9,06:64-65.

[3]郭钥.黑花生种植效益佳[J].农村新技术,2012,06:61-62.

[4]潘晓红,陈宇瑶,史文卫.富硒黑花生的营养价值与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68.

[5]黄玉鸾,杨四军,路兆英,等.黑花生新品种(系)的引进和筛选[J].江苏农业科学,2004,05:31-32,45.

[6]袁国明,鞠久志,谢同伯,等.黑花生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9,02:66-67.

[7]金庆春.黑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13,03:28-29.

[8]李振华,聂红民.黑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3,10:18-19.

[9]李振华,聂红民.黑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3,05:81.

[10]卢志刚.黑花生地膜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07:56,60.

[11]张英杰,胡予军.黑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7,10:52-53.

[12]付雪娇,那颖,吕忠宁,等.黑花生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10,06:429-430.

[13]曹甲,古斌权.宁波黑花生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13,04:22.

[14]胡予军.黑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04:89-90.

[15]曾川.黑花生中花9号的适宜播种期研究[J].种子科技,2012,03:27-28.

[16]陈新华,王娓娴,成树国,等.黑花生品质评价及育种策略研究[J].中国种业,2006,11:17-18.

[17]王丽华.黑花生栽培技术要点[J].现代农村科技,2009,06:14-15.

[18]Woodward JE,Baughman T,Baring M,Simpson C.Comparison of three peanut cultivars under varying field conditions[J].Peanut Science,2015.

[19]夏桂敏,褚凤英,陈俊秀,等.基于膜下滴灌的不同灌水量对黑花生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5,01:119-123.

[20]陈嘉.富硒黑花生不同生育时期管理技术[J].中国种业,2012,10:80-81.

[21]尹玉党.黑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2,14:16.

[22]El-Habbasha S.Impac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and zinc foliar application on growth,yield,yield attributes and som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groundnut[J].IJPSS,2015,04:259-264.

[23]郑亚萍,刘俊华,李应旺,等.钾及磷钾配施对黑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花生学报,2010,03:16-20.

[24]Wang H,Liu Y,Song Q,et al.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Modes on Peanut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Leaf Area Index and Yield in the Sandy Area[C]//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Electronic,Industrial and Control Engineering(MEIC-15).Atlantis Press,2015.

[25]翟立娜.黑花生管理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1,14:12,45.

[26]杨海棠,王伟,马东波.中国北方地区花生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4,04:169-170,176.

[27]曹甲,古斌权.宁波黑花生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13,04:22.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高效栽培技术高产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无公害大葱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