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应用:“规约”与“能产”的统一

2015-06-23 13:56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规约运作句式

林 嘉

(龙岩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阅读应用:“规约”与“能产”的统一

林 嘉

(龙岩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现行“阅读理解”模式的教学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为此,本文提出“阅读应用”的概念,作为阅读教学中体现语言“规约”与“能产”统一的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基于语言本质特征的理论框架,以语言基本句式为平台,尝试将阅读课文中的解释性分析过程转向应用性分析的过程,以培养外语学习者全面的语言能力。

阅读应用;能产性;外语教学

外语学习者语言能力(competence)与语言应用表现(performance)的不平衡是我国外语教师十分关注而又始终未能解决好的一个焦点问题。这一不平衡表现为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表现不能平衡体现其所掌握的语言知识水平,两者之间存在着“高分低能”的反差。“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是我国外语教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学习者阅读文本、“理解”语篇和学习语言系统规则的过程。占据外语教学核心地位的综合英语或大学英语的文本解读便是“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关注的是“理解”(What is expressed),强调的是语言的“规约”。泛读课是另一体现阅读理解的阅读课程,其主要特点是所选文本题材广泛,关注“理解”语言的输入量,强调的是阅读理解的技巧和词汇量的扩大。一“精”一“泛”的阅读课程似乎包括了培养学习者掌握目标语言全面的语言能力。然而,虽然这两门阅读课程处理文本的方式不同,但它们只是强调了“规约性”(conventionality),而没能使另一语言本质特征——语言的“能产性”(productivity)体现于教学之中。这种教学模式产生的结果是学习者虽然能取得“高分”,却不具备在其语言运用中体现这种“高分”的能力。为此,本文提出“阅读应用”(Reading application)的概念,作为在阅读教学中体现语言“规约”与“能产”统一的课文解读模式。该模式基于语言基本结构或五个基本句式,以体现语言系统能产性运作为视角,尝试将精读课文的解释性分析过程转化为应用性分析的过程,以培养外语学习者既有语言规则知识又有驾驭语言运作的能力。

一、阅读应用模式

作为课文解读新方法,“阅读应用”模式的目的在于使学习者语言的“规约性”知识(knowledge)能转化为知识使用(use of knowledge)的能力,从而实现其语言运用表现与语言能力取得平衡的目标。其与“阅读理解”模式的不同图示如图1:

图1 “阅读理解”模式与“阅读应用”模式异同

“阅读理解”的模式在中学阶段,作为打基础无疑是必要的。而实际上,在该阶段学习者已经掌握了目标语言的基本知识。但到了大学阶段就应该是从掌握知识层级转向更高层级即知识使用的层级的时候了。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聚焦点应从知识掌握的“量”转向知识使用的“质”的更高层次。因为掌握一门语言,最终目的在于会使用语言。而要学会使用语言,不仅要掌握语言的“规约”,更重要的是掌握其创造性运作的规律。“阅读应用”模式强调的“能产性”就是揭示其运作的规律的过程。关注应用就是注重文本作者语言输出的手段,即语言“规约”的具体使用。强调能产性则是从语言本质特征的视角去审视语言或文本突出语言特征句子、话语和语篇的构建,从而认知语言运作的过程和规律。

很明显,阅读应用的模式尝试将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寓于教学之中。这一点是我国外语教学的薄弱之处或缺失。而将“能产性”赋予教学之中是了解和应用语言运作规律或真正掌握一门外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样明显的是,阅读应用模式要处理的语言运作关系为“规约”与“能产”之间的关系。而最能揭示这一关系的平台是“可生成无限句子的装置”,即七个基本句式:SVC、SV、SVA、SVO、SVOO、SVOC、SVOA(梅德明,2008:47)。有了这样的共同平台,我们就能置千变万化的句子于始终如一的基本结构,并在“能产性”的视角下去审视和探寻其运作的过程和规律。

二、阅读应用:“规约”与“能产”的统一

组合关系是语言运作最基本的关系之一。基于句法层面上的组合关系体现了句子结构的组合规约,换言之,词与词或词组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要受到句法规则和语义的制约。这一制约则是“语法”(rules),其中包括了S与V组合的“数”的一致、时和体,惯用语等,即所谓的规约性。而所谓“能产性”,叶蜚声等(叶蜚声、徐通锵,2013:35)把其定义为“指人们总是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替换和组合创造出新的话语来”。胡壮麟(2007:5)认为能产性“来源于语言的二层性和递归性。”所谓“递归(recursiveness)”则是“重复”,可以理解为“重复使用”有限的语言手段。从句子层面上说,句子结构是固定的,即S(NP)和VP的二层结构。基于此,不难推断,可以无限“重复使用”的有限语言手段则可视为修饰或限定NP和VP的限定(specifying)手段。“规约”与“能产”的结合运作既能使句子千变万化,又使句子可能变得非常复杂甚至无穷尽。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认知语言运作的“规约”与“能产”的关系是使其语言规约性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必需和不可或缺的一环。

以下为阅读应用模式在处理现行阅读课文中的具体操作过程: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由句子组合而成的,而每个句子都是基于基本句式之上的组合和创造。因而,无论长短,都可以分析出基本句式,并从中发现其运作过程和能产性运作的规律。

例1. V S

There were little violently yellow iced cakes with scalloped edges called

Adj. Adj.Past.P Prep.P

“marigolds,” that came from Cushman’s Bakery.

Clause

(转引自何兆熊2006:2)

该例句选自于何兆熊主编的英语《综合教程》第五册第一课中的一个句子。对于该句教参仅仅只是对scallop 和marigold进行了释义和分别举了两个例子。然而,该句事实上是个典型的体现了语言能产性的句子。该句基于there be 句子类型,是SV句式的倒装形式。很明显,这个句子遵守了组合运作的“规约”,如,S为复数,V采用了与其保持一致的复数和“过去时”形式。同样明显的是,该句主要是聚焦于S(NP:cakes)的修饰或限定表述。而这一表述是典型的“能产性”运作,即,通过多种限定(specifying)手段对表述对象S进行“递归”(重复)限定。可以看出,除了2个形容词(little、yellow)外,还通过了过去分词、介词短语和从句等不同的限定手段。很明显,这样的创造性运作使表述对象得到充分和确切的表达。

例2. S V

When I was a little,and we used to go to the Connecticut shore,we always went at night

Clause Adv. Prep.P

on the milk train,because it was cheaper.Prep.P Clause (同上)

例2是同一课文中的另一个句子。教材也仅对句中的the milk train 作了解释。而这一句子也具有能产性特征。该句也是基于SV句式上的创造,主要聚焦于对表述对象VP的表达。通过划线分析,可以看出,句中使用了副词、介词短语、从句等限定手段“重复”限定了VP(went),从而使VP发生的时间、频率、方式和原因等都得到了充分的表述。

从上述2例可以看出,句子的运作过程是围绕着表述对象S(NP)或对对象表述V的运作。或者说,是扩大它们的内涵,使其得到充分、准确或生动的表述过程。而这一过程是通过同时使用不同的限定手段对其进行递归(重复)限定。

例3.S V O S V

I viewed Julys through an agonizing corolla of dazzling whiteness and I always hated

O Prep.P

the Fouth of July,even before I came to realize the travesty such a celebration was for Black

Clause

people in this country. (同上)

例3是个并列句,从能产性的视角上看,是两个小句的并联,重复使用了另一句式,即:SVO+SVO。从整体上看,该并列句聚焦于对VP的限定。第一个小句使用了一个介词短语限定VP(view Julys),第二个小句用一个从句限定VP(hated the Fouth of July)。但从细节上看,无论是介词短语还是从句,都涉及了对一名词(corolla,travesty)递归限定。也就是说,句子的运作也涵盖了句子组合中所衍生出来的NP或VP的限定。

以上列举的例子说明句子的无限创造或语言的运作是基于基本句式之上的运作过程。这一过程是围绕着表述对象S和对对象表述VP的过程,或者说是对NP和VP的限定过程。为了使S或VP或两者得到充分、准确或生动的表述,人们不仅可以使用形容词限定名词、副词限定动词的限定规约,还可以采用既可限定名词又可限定动词的其它手段,如,介词短语、不定式、分词短语和从句等有限手段。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有限的限定手段可以自由地重复或递归使用。这就意味着句子的无限创造具有可能性。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其《句法结构》中把语言“看成(数量有限或无限的)一套句子(1984:6)”,基于此,句子的运作就可视为语言的运作。而语言的运作规律则可归纳为:

自由地使用有限限定手段于无限的NP和VP的组合之中。

以上例子是对课文进行应用性分析的部分处理方法。我们可以看到其与传统的解释性分析模式的明显区别或提升。应当指出的是释义和语言点的解释及其语法有其必要,但可以将它们有机地融合于语言运作的规律上。

“阅读应用”模式将语言能产性寓于教学之中,将语言置于其基本结构或基本句式,并从中认知其运作过程和规律,目的在于使外语学习者在规约性知识能有效地转化为知识应用的能力。而这一转化,还需有相应的配套练习。从现有教材编的练习上看,大多练习题型是围绕着语言的理解和规约性知识的掌握,即对课文的理解和出现的词汇、语法和语言点上。因此,教材的练习应考虑语言能产性运作的内容,如讨论课文中具有突出语言特征的句子,其所基于的句式,以及如何使用限定手段使NP或VP得到充分和正确的表述。又如,给予简单句,让学生分别用相同结构、不同结构或混合结构的限定手段去限定句中的NP或VP,以创造不同的但意义充分、准确或生动的句子。有关语言能产性运作的练习在现有教材中几乎还是空白,因此,我们还需更进一步地研究设计。

三、结语

针对外语学习者语言能力与语言表现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本文提出了“阅读应用”的新模式。笔者认为,到了大学阶段,外语教学的模式,即“知识”传授的教学层次应提升至“使用知识”传授的层次。而“阅读应用”模式就是教学层次提高的一个尝试。当然,这一新的模式还有诸多改进的地方,但却是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1]乔姆斯基.句法结构[M].邢公畹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梅德明.现代句法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何兆熊.综合英语(5)[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095-4654(2015)02-0086-03

2014-12-01

H319

A

猜你喜欢
规约运作句式
传统自然资源保护规约的民俗控制机制及其现实意义
基于无线自组网和GD60规约的路灯监控系统的设计
一种在复杂环境中支持容错的高性能规约框架
一种改进的LLL模糊度规约算法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党春雄:我看“政府主导与专业运作”
PPP项目运作中的法律保障
让主诊医师负责制健康运作
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