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开发与应用例谈

2015-06-25 14:30赖玉平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武平王大爷教材

赖玉平

教材对于每一位教师都不陌生,2001年实施新课程以后,教材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教学资源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认知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因而,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立足教材,充分开发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目前,我校正在开展“基于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国家级课题研究,在此期间,得到了福建省教育学院的鲍道宏博士多次亲临指导,并有幸地聆听了鲍博士有关《推进学校本位课程整合,充实基于地域文化的学校文化内涵》等多场报告、讲座。就如何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域文化资源,挖掘、开发本土数学教材主题图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与尝试。

一、开发与应用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数学课程资源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教师善于运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资源进入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开发与应用工作。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发数学教材主题图,这是对于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提升。

数学教材的主题图给我们提供的也只是一个教课的依据,它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主题场景,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具有比较强的人文性和教育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想使用得好,让学生受益,还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创新。以现行人教版三、四年级数学教材为例,笔者发现,在主题图城乡场景比例中,城市化倾向主题图比例远远大于农村化倾向主题图比例,另据对学校三、四年级学生曾外出旅游到过大城市及游玩过大型游乐场的人数进行统计,也还不足百分之十。教材中的主题图虽然大都体现了生活中的情景,但是与现在学生所在的地域生活存在一定差距。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生活在具有武平特色的农村孩子,对地域文化相对较为熟悉。所谓地域文化,广义上是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包括地方的政治、经济、历史、名胜、环境、风俗等方面的文化信息;狭义的地域文化是指某一地域内的人文、民俗、地理、历史等文化现象,如文物古迹、民俗文化、风俗习惯等。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以“宜居、实力、幸福三个武平”的生动素材引入,利用富有武平地域文化特色的数学主题图资源,设计了《“赴圩”——用乘除法解决问题》《富贵籽中的数学问题》《将军广场建筑中的图形与计算》《秋游归来话数学》等数学计算课、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多种课型,使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自己的身边、自己的家乡蕴含着很多数学问题,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爱数学、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

二、地域文化资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例说

(一)以地域风俗为媒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在现行数学教材中,学生购物的情景除了购买文具、水果、电器外,真正切合当地实际、学生真实经历过的生活情景的很少。在执教数学课《“赴圩”——用乘除法解决问题》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课前交流对“圩日”的了解情况,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赴圩的情景;并搜集、介绍客家“圩日”和武平“圩日”的特点。赴圩,又称赶集。在我们客家人的口语中,把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称为“圩日”,它是我们客家人特有的一种风俗习惯,学生们都知道。在课堂教学中,我选用以“圩日”买卖交易的情景图,以“王大爷赴圩”为主线,在四年级学生学习了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解决买卖中如“买二送一”等数学问题,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市制重量单位“斤”“两”,以及运用“圩日”“粪箕”“火笼”等情景图,以学生熟知的地域风俗为媒介,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看家乡,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

(二)以地域特产为主题,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武平乃至整个闽西有许多特产,如最负盛名的闽西八大干之一——武平猪胆肝,还有金线莲、富贵籽等学生个个了如指掌。如何让它们能与数学课相结合,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色呢?为此,笔者编排了《富贵籽中的数学问题》数学课程纲要,以合作探究、动手实践、体验式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利用调查、访问、体验等活动和手段,充分发挥网络、图书资料、农村资源的作用,把课程纲要的主题研究内容共分为6课时:①收集和整理富贵籽的相关数据,②播种中的数学问题,③种植问题,④盆栽问题,⑤盈亏问题,⑥农民收入中的数学,使学生学会搜集、整理、筛选、处理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提高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合作意识。笔者选择其中的“播种中的数学问题”及“农民收入中的数学”又设计了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富贵籽中的数学问题》一课进行教学。

在执教时,笔者组织学生实地调查,亲身感受。先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和家长一起到武平东云富贵籽园参观调查,直接感受武平特产之一——富贵籽的魅力,并搜集有关数据。课前,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说一说:你了解了富贵籽的哪些知识?学生通过搜集汇报知道,富贵籽是武平野生植物资源,是武平野生花卉产业,“武平富贵籽”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去年,武平县富贵籽种植面积达1250多亩,年可产富贵籽120万株,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花卉老板到花棚里订货,为当地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课上,我围绕这些信息,以它为主题图,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适时出示富贵籽播种图(穴播图),学习一穴盘中有几个种子点,一穴盘中可种几株富贵籽苗,富贵籽苗一年后移株,一畦地可以放几株苗进行培育等,对其中隐藏的数学简便计算、点与间隔、生活中的小数的知识进行学习应用。最后,还展示学生拍摄到的装盆观赏的富贵籽,让学生感受富贵籽的美与它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学习数学中的盈亏问题。

总之,地域文化精深博大,源远流长。教师应该树立“用生活来教育”的理念,用科学的思维解读生活现象,用生活的智慧审视学科知识,在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整合中丰富课程资源;学会更多地观察生活,在生活中认真地搜集素材,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所蕴含的问题,用本学科特有的方法予以加工、提炼,提升自己对学科知识及学科价值的认识与理解;应用与拓展学习的数学理论,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看家乡,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形成善于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去描述、理解、思考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心理倾向性,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附:《“赴圩”——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片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教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中国市制重量单位“斤”和“两”,知道1斤=500克,1斤=10两。

2.学会运用当前所学的乘除法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运用笔算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用笔算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拍摄武平圩日情境图片并制作相关课件。

课前交流:

1.交流学生对“圩日”的了解情况,让学生说说赴圩的情景。

2.介绍客家“圩日”和武平“圩日”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赴圩”中的实际问题

1.卖鸭子

(1)认识“斤”“两”

①情境引入:(出示图片)“15块钱一斤”

②交流:“块”是什么意思?你们认识“斤”吗?

③介绍:斤又可以称为市斤,是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原来是十六两为一斤。与国际单位制接轨之后,现在是十两为一斤,并将1千克质量的物体重量规定为1公斤,即2市斤。

(板书):1千克=1公斤(2斤) 1斤=10两

④小结反馈:( )克 =1斤 ( )克=1两?

(2)计算一只鸭子的价钱

①出示情境图:“4斤半,67块半”

②尝试解决:王大爷算得对吗?4斤半是几斤几两?“67块半”是几元几角?

请你们帮他算算,可以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③汇报交流

(3)巧算价钱

①出示情境:“4斤8两,72块钱”

②小组讨论:王大爷怎么算得这么快?

③尝试应用:你能很快算出4斤9两多少钱吗?

(4)估算:12只鸭子大约可以卖多少钱?

2.买生活用品

(1)买粪箕、鸭笼

(出示图片):粪箕(每担28元)鸭笼(每只23元)

①思考:100元买两担粪箕和两只鸭笼够吗?

②生讨论交流并尝试解决

③汇报交流,用不同方法解决

(2)买“火笼”

(出示图片):“火笼”每个24元“买二送一”

①思考:王大爷买2个“火笼”,每个可以节省多少钱?

②生讨论并尝试解决

③汇报交流,用不同方法解决

3.买水果

(出示图片):苹果10元3斤,蜜橘5元2斤

①出示问题:王大爷买了6斤苹果,应付( )钱;买蜜橘用了15元,又买了( )斤蜜橘。

②生尝试解决

③汇报交流

三、拓展延伸

计算王大爷月平均收入

王大爷十一月圩天收入情况统计表

[时间\&初一圩\&初六圩\&十一圩\&十六圩\&廿一圩\&廿六圩\&收入金额(元)\&58\&600\&142\&222\&402\&144\&]

(1)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认识“廿”的意义和读法)

(2)王大爷这个月一共收入多少钱?一年大约收入多少钱呢?(媒体闪烁:大约)

(3)知道了王大爷一年的收入,你有什么想法?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去赴圩,你有什么收获?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武平王大爷教材
教材精读
Walking on Fire
All Is Well
《海外文摘》在京召开“尹武平散文研讨会”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王大爷趣事
高手
那人那鸟
片名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