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优化物流运输模式的思考

2015-06-26 03:19刘志素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运输业运输转型

□文/刘志素

(平山县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站河北·平山)

对优化物流运输模式的思考

□文/刘志素

(平山县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站河北·平山)

[提要]本文以交通运输与物流企业发展关系为依托,主要针对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加快物流经济快速发展的若干措施进行总结分析,以供广大同行交流探讨。

交通运输;物流经济;经营模式;政府作用

收录日期:2015年5月7日

一、发展中小运输物流企业的必要性

(一)从企业性质角度看。运输服务业是零售、物流的基础,是供应链衔接的重要环节。无论是传统物流还是现代物流,其物的流动本身都是依赖于运输系统来完成的,没有运输就谈不上物流,可以说运输是物流基本的组成要素。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对传统运输业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运输不再单单作为物流的一个子环节单纯的提供运输服务;丰富增值外延的大运输服务甚至是提供全程物流服务将成为传统运输企业发展转型的方向。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灵活应变的特点给中小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传统中小型运输企业应抓住时机,积极面对挑战,充分利用当今发展物流的大好时机,实现传统运输业向现代化物流业转化。如何实现传统运输向现代化物流企业的转化,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二)从经济环境角度分析。传统运输行业面对这样的经营环境,纷纷积极寻求出路。政府部门和许多市场意识敏锐的企业把物流作为提高竞争能力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把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现代经营与管理模式引入经济建设和企业经营与管理中。大型传统储运、运输企业,改变经营策略、管理手段、业务范围等实现了向现代化物流企业的成功转型。中型运输企业碍于专业水平、资金支持等方面,虽不能马上调整方向,但也在积极寻找转型路径。小型民营运输企业受制于更多因素,但也努力向物流靠拢,纷纷翻牌,改旗易帜,虽是“以物流之名,行运输之实”,但这也侧面反映了企业主已经意识到较之传统运输,物流有更为广阔的外延空间可供发展。传统运输业向现代化物流战略转型已成大势所趋。

二、中小运输企业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需克服短时效益观念,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传统运输企业面向物流的转型,需克服短时效益观念通常表现在:(1)企业主自身:中小运输企业多以民营个体工商户的形式存在,企业主对于市场情况把握不够准确,基本不能站在战略的高度考虑到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市场激烈的竞争,客观上对企业主如何看待自己企业的发展提出要求。不能与时俱进调整发展方向,就必然被市场竞争的机制所淘汰;(2)由于自然人的趋利性,企业主担心投资风险、回报率,对于投资谨小慎微。明知企业存在问题,需要调整改变,但不愿意投入资金用于硬件设施配置、运输作业流程的优化、管理技术的提高;问题暴露后又心存侥幸。久而久之,积弊益深;(3)部分中小运输企业诚信意识薄弱,不考虑企业长远发展。

由于经济的发展,生产制造业和流通加工业“流”的规模也不断地扩大,无论是专营运输还是综合物流都有广阔前景,应予以积极的开拓。树立诚信意识,杜绝为谋短期利益而出现的不良甚至违法行为,促使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二)经营模式多样化选择。中小企业发展竞争之初主要体现在价格竞争。市场准入门槛低,建立起一个小运输公司只需要很少的启动资金,此类企业不具备可大幅提高生产力的技术管理手段,若要在同行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大多只能运用价格作用。随着企业的壮大,公司之间的竞争既在价格上,更体现在服务质量和范围上。价格与服务的相互制约,决定了单纯的压低价格或是降低服务水平都不能成为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支撑。现有中小型民营运输企业正值第三竞争阶段,如何结成联盟,转变经营模式;提高抗风险能力,综合提升企业竞争力,成为摆在行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纵深化发展业务——扩大运输业增值范围。小型企业运用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在运输网络节点上开展仓储、配送、分拣、加工、甚至信息处理等以运输为基础的增值服务,并以此拓展经营范围。另一部分初具规模实力的中型运输企业可与大型企业或第三方、第四方物流联合,成为其物流活动的专项部分,为生产商和销售商提供生产原材料和销售商品的供给服务;与整个物流系统有机结合。由优化物流的运输子系统,达到优化物流系统、压缩大成本、柔化供应链衔接的目的,从而使整条供应链效益最大化。

2、外向横向联合——向规模型集约型转变。中小型民营运输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能力有限,经营线路选择上有明确的地域痕迹,往往只选择一条或几条经营线路。跨线超出其业务范围时,则需承运公司单独运送或假手与别家运输公司。单独运送,选择本不熟悉的路线,成本、风险均难以控制;假手与别家,涉及中途货物的转手,二次装卸搬运,生成不合理劳动,消耗人力、精力,增加成本,削减利润。

随着运输设施的不断发展,运营机制的不断创新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远距离运输线路节点企业间的横向联合成为可能。连通彼此经营线路,实现信息交换;共用硬件设施,统一调配,有效降低设备设施“重置率”。既降低了运输公司的运营成本,又扩展了业务范围,是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扩大利润空间,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可行之选。

(三)政府制定政策扶持引导交通物流企业发展。无论是转型中的传统运输业还是兴起的物流行业,都处于发展阶段初期。因此,需要政府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其发展壮大。

1、为运输业行业向物流企业顺利转轨,应给予政策扶植,避免此类企业在成长初期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夭折,为中小运输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行政环境。

2、要减轻中小运输企业规制负担。中小企业所支出的行政费用对于企业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政府规制和行政手续同时会对中小企业产生重大影响和成本效应。另外,政府规制和行政手续同时也给企业带来间接负担。因此,政府应在寻求效率、积极革新、制定标准的同时更为积极主动地寻求更高效的规制和政策工具,以减少行政带给企业的附加成本,减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成本负担。

3、政府恰当行使自身职能,指导发展。政府应遵循市场规律,顺应经济的阶梯式发展。大力倡导运输业向物流企业的转型,对分散经营的企业进行整合,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履行自身“扶持、协调、服务”的职能。为向物流转轨的运输企业提供统一开放,自由有序的市场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唐渊,李卫红.物流企业资本运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6.

[2]李建峰,刘凯.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变的分析和对策[J].现代物流,2004.9.

[3]张汉林,施本植.服务业及中小企业规制改革[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3.

F27

A

猜你喜欢
运输业运输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蒸汽机和运输业的发展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运输业的应用
转型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沣芝转型记
如何加强铁路运输业对全面预算执行的监督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