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式教学中促思维提升

2015-06-27 15:41杨琴
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一题变式例题

杨琴

小学数学高年级阶段,抽象知识增多,思维难度加大,有些学生学起来就显得有些吃力。针对现状,教师应适时对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进行变式,经常进行变式教学,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数学“四基”,领会数学思想,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一、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灵活性

一题多变,就是题目变式。从一道例题或练习题出发,运用逆向或横向思维,变换题目的条件或结论,使原来的一道题变成一组变式题。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使学生随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积极思考,设法想出解决的办法,从而防止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新授课中,一题多变,往往能起到联系旧知与新知的桥梁作用。在例题讲解中运用一题多变,就不用列举大量的题目而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能使他们从一道题中获得解题的规律、技巧。

例如:在讲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时,复习时先出示: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 ,增加了多少个班级?

变式1: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 ,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

变式2: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减少了 ,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

这组变式题由旧知到新知逐步过渡,先是复习了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接着条件不变,改变问题,即变成了新授的例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接着改变例题中的一个条件,就变成了另外一种与之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增加”与“减少”的不同。这样的变式,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促进学生对新授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强化了旧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有效克服思维定势带来的不良影响,做到举一反三。

二、一题多编,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复习课中,精心设计一些有坡度的题组,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扩展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突破思维活动的局限性,将其扩展到必要的广度。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之后,进行了综合性练习,教师出示了 一组变式题:有三种图书,《数学故事》32元,《成语故事》99元,《科幻故事》68元。

(1)三种书各买一本,一共需要多少元?

32+99+68=(32+68)+99=100+99=199(元)。

(2)四年级有5个班,每班买4本《科幻故事》,一共用去多少元?

4×68×5=(4×5)×68=20×68=1360(元)。

(3)学校买125本《数学故事》,一共用去多少钱?

125×32=(125×8)×4=1000×4=4000(元)。

(4)王老师带250元,如果买一本《成语故事》,还剩多少钱?

250-99=250-100+1=151(元)。

(5)王老师带200元,如果《数学故事》和《科幻故事》各买一本,还剩多少钱?

200-32-68=200-(32+68)=200-100=100(元)。

(6)用800元可以买几本《数学故事》?

800÷32=800÷(8×4)=800÷8÷4=25(套)。

每一题列式后,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这组题目有一定梯度,在变式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生经过这样有联系又充满变化的题组练习之后,简算意识增强,计算正确率提高,学习兴趣也变浓了,效果不言而喻。

三、题型变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思维主体能对客观事物作出敏锐、快速的反应,它反映了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只有准确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达到融会贯通,才能有真正的敏捷性。在教学中,对同一类型的题目,以不同的题型呈现出来,不断对学生进行强化,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例如,在学完百分数后,对一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变换题型进行训练。

(1)选择题:一件衣服先提价10%,再降价10%,原价和现价相比( )。

A.一样 B.原价贵 C.现价贵 D.无法比较

(2)判断题:一件衣服先降价10%,再提价10%,现价和原价一样。( )

(3)解决问题:一件衣服原价800元,先降价10%,再提价10%,现价多少元?

通过这三种题型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一件衣服不管是先降价10%,再提价10%,还是先提价10%,再降价10%,结果都是现价比原价要低,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单位“1”发生了变化。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学生再次遇到类似的题目,不管是解题速度还是正确率都会大大提高,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

四、语言变式,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课堂上变换不同的语言叙述方式将知识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例如,教学“等边三角形”时,在了解了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后,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变换语言的叙述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说的机会。有的学生说:“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的说:“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受这个学生的启发,有的说:“两个内角度数为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还有的说:“有一个内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这样经过语言变式,学生加深了对“等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拓展了思维空间。

五、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在教学中,让学生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一题多解,以不同的方式反映条件和结论必然的本质联系,运用这种变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学习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思考问题,探求不同的解答方案,鼓励学生在求异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例如,一次练习中有一题:星期天,小军跟爸爸到户外锻炼身体,小军 小时能步行 千米。他2小时能走多少千米?学生想出了三种解法。

解法一: ÷ =4(千米),4×2=8(千米)。先求出小明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再求出2小时走多少千米。

解法二:2÷ =3,3× =8(千米)。先求出2小时是 小时的3倍,所行路程也是 千米的3倍。

解法三: ÷ = ,2÷ =8(千米)。先求出走1千米需要多少小时,再求出2小时能走多少千米。

这三种解法,第一种最容易理解,学生选择得最多,对于后两种解法,教师要予以充分肯定,这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无疑大有裨益。通过不同想法的碰撞,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以充分闪现。

六、一法多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一法多用指对某一问题的方法加以归纳、总结,形成技巧,并用以解决其他问题。数学有很多问题表面上看相互各异,但实质上结构却是相同的,因而它们可用同一种方法进行解答,通过这种变式,达到“多题归一”,再加强比较,由表及里看问题,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简便计算 + + + + + =1- = ,将原来复杂的连加计算转化成简单的减法计算。

有32支足球队参加比赛,比赛以单场淘汰制(即每场比赛淘汰一支球队)进行,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才能产生冠军?转化成算淘汰多少支球队,就可以知道进行多少场比赛产生冠军,即32-1=31(场)。

一题是计算题,另一题是解决问题,看似不同类型的题目,但都用到转化的方法,都是把复杂的转化成简单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消化,促使学生对相通的知识归纳成体系,学会从本质上看问题。

猜你喜欢
一题变式例题
基于一题多解构建知识体系
从“解法自然”悟“变式自然”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道练习题中的一题多解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拓展
例谈基本不等式的变式应用
例说复习课中例题的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