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出一片新天地

2015-06-30 20:48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意见学生

最近一段时间,“创业”和“创新”是两个最热的词汇。各界人士、各个媒体、各个领域都在谈论着与之相关的话题、憧憬和设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然成为一种时尚。在相继出台了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允许高校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等政策之后,国家最近又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其进行了顶层设计。在提出了9项改革任务、30余条具体举措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意见》的具体落实。可以这么说,这个《意见》为我国高校在适应“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时代要求时,不仅指明了方向,而且吹响了号角。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不再廉价的劳动力、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监管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等因素都是构成这种压力的现实情况,因为这意味着低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面临着被淘汰的境地,而高附加值的、具有科技含量的绿色环保产业正是此轮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家要重点扶持的对象。就高校而言,截至2015年,最近三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就业压力不断凸显。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多方位进行扶持、大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无论是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还是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角度,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解决就业都是一剂良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高校率先成立了创业联盟、创客空间、众创空间等,以期占领创新创业浪潮的制高点。创新创业的实施,最终要靠人来实现。这就回到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要培养能够创新创业的人才。人才培养一直是各高校的重中之重,从各高校在这个方面投入的人、财、物的数量来看,就可见一斑。但是,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也一直是大家诟病比较多的地方,如学生实践能力不够、主动创新创业的意识不足、功利化的思想泛滥、学校专业设置过专过细、学生转换专业过程繁琐、师生互动频率低、人才培养机制僵化、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单一、学制固定缺乏弹性、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不足、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不完善等。我们认为,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并且能够抵御一定创业风险的人,至少应该是一个内在储备丰富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如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远大的志向、辩证的思维方式、宽广的人文情怀、不同文化的适应能力、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抗压耐挫能力等。面对一个时代的新要求,我们的高校和学生只有迎难而上、主动适应、结合实际、攻坚克难,切实打破限制自身发展的桎梏,才能无愧于时代,才会大有作为。

“创”既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有到有的过程。创新创业既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需要脚踏实地的谨慎求证。要想创出一片天地,除了必需的外部条件之外,创新创业主体的内在储备同样至关重要。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的前提是在海阔天空时,具备跃起和飞翔的本事与能力,同时要做好遭遇风雨的准备。“海阔”和“天空”正在形成,准备创新创业的我们在预备充足的时候,就可以乘风破浪、直挂云帆,开创属于我们自己的,也属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新天地!

本刊编辑部

猜你喜欢
意见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评“小创”,送好礼
评“小创”,送好礼
赶不走的学生
标点符号们的争吵
图解《意见》明晰要求
学生写话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