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想“动”

2015-07-01 22:42崔元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儿童

崔元慧

〔关键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干预个案

一、个案资料

个案为一名小学二年级男生,名叫壮壮(化名),8岁,性格开朗,好动,学习成绩一般,在老师眼中是个不听话的“问题孩子”,淘气捣乱,不听管教,人际关系很差,自我评价很低,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

【妈妈评述】我跟他爸爸是南北结合,当时也很恩爱,我去南方投靠了他,在一起生活了七年,在壮壮六岁的时候我俩因为各种不合离婚了。考虑到孩子到了上学年龄,所以离婚后我带着他回到东北。我一个人带孩子,偶尔忙不开时我会让壮壮爷爷帮忙接送孩子上学。我有时脾气很急,而孩子喜欢拖沓,尤其是写作业,不催十几遍他能写到半夜,成绩不是很理想。壮壮是剖宫产,他爬行时间极短,爬了几天我就让他开始学习走路。小的时候就喜欢将玩具乱放一气,直到现在书包作业本还是乱七八糟,而且喜欢翻弄和拆卸东西。老师反映其上课喜欢打扰别人,喜欢告状。为了让孩子不比别人差,我给他报了很多课外班,有书法、音乐素养、国学、跆拳道、美术,放学后排得满满的,就是希望他能多方面涉猎。

【班主任评述】壮壮自控能力较差,活动过多。不论在何种场合,壮壮总是处于不停活动的状态中,上课坐不住,将手伸进桌子里弄出响声,很喜欢咬铅笔、咬手指甲等。走路时喜欢跑,喜欢推别人,精力非常充沛。壮壮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或集中的时间很短,上课时只要教室外面有响动,他会立刻朝向外面,并且会自己制造声响吸引别人注意,并对此感到很开心。由于上课听讲困难,所以教师布置的作业很难完成,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兴趣。

【咨询师观察】上小组训练课时,如果有其他的伙伴,他就会很激动很活跃,喜欢跑跳,很容易出汗,且喜欢摔倒在地上;在做注意力训练题时,如果给他一个管理的角色并及时对他的行为给予肯定,他就会表现得很好。上操作类的课时,他的表现相对来说要好一些,他有事可做,所以他的多动行为要少一些,不过必须是他喜欢做的事。

二、原因分析

(一)脑组织损伤

壮壮是剖宫产,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导致脑组织受损,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大脑皮层的一些神经发育不完全,可能就会导致多动症的出现。

(二)微量元素缺乏

对于孩子喜欢出汗的问题,妈妈也有注意到,到医院检查发现孩子缺少一些微量元素,尤其是缺锌,这可能也是导致孩子多动的一个原因。

(三)遗传因素

壮壮的妈妈脾气暴躁,姥爷脾气也很急,说话语速很快。这应该也是造成壮壮多动的一个主要因素。

(四)家庭心理因素

壮壮多动行为很重要的一部分来自家庭教养模式。壮壮一直跟着妈妈生活,从小爱动的他总是受到妈妈的批评,为了证明自己,他喜欢各种尝试,却又遭到妈妈的阻止和否定。他因此认为妈妈不喜欢自己,为了讨好妈妈,引起妈妈的注意,多动行为加剧。妈妈为了避免壮壮的多动行为,不让他有时间多动,给他报各种补习班,这更加剧了他的抵抗和多动行为。另一方面,壮壮缺少爱,尤其是男性的爱,缺乏一个榜样和认同的对象,他只能采用这种行为自己摸索生存方式。

(五)其他因素

多动行为的产生部分是因为壮壮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他通过弄出声响来引起教师的关注,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却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困扰,老师同学都对其很反感,对他的肯定少之又少,取而代之的是不断的批评与否定,为了获得大家的注意,他又不断地出现多动行为,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诊断与评估

对壮壮进行注意力诊断,工具为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第四版(DSM-IV),壮壮的症状完全符合诊断手册中的第1、3、4、5、6、7、8、9条,并且已持续有一年的时间,达到适应不良的程度,与发育水平不相称。

采用《少儿注意力测试手册》对壮壮进行注意力测试,了解壮壮目前注意力具体水平,主要评估结果如表1所示。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舒尔特方格高于20s视为差,时间越少成绩越好。壮壮在16格的训练中成绩很差,开始时很难完成练习,需要不断鼓励,表现出着急,越着急就越慌乱,并且指数和读数不匹配。测试过程还算顺利,接下来的练习过程表现出不耐烦,敷衍了事。

在视觉分辨(找不同)训练当中,壮壮表现出很着急,很快地把题目完成,但是错误很多,询问他是不想仔细做还是没看清,他说他看见的结果就是这样的。

手部肌肉训练中,明显可以看出壮壮手部肌肉不发达,在其他的训练中也能看出他的平衡感较差,视觉集中不好,精细动作需要练习。比如独木桥、夹豆子等活动中,他表现出不稳、不平衡的状态。

听觉集中和听觉分辨训练中,壮壮很难安静地听到最后,比较喜欢听故事,对故事情节记忆较好,对指定数字个数的记忆结果很差。

其他测试结果表明,壮壮视觉记忆较听觉记忆好一些,但都需要练习。

总体评估来看,壮壮注意力水平很低,具有多动行为,而且多动行为不分时间场所,初步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四、注意力训练

(一)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用《少儿注意力测试手册》对壮壮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并观察壮壮上课的行为表现。对班主任和家长进行采访,综合制定训练计划。壮壮需要进行视觉转移、视觉集中、视觉分辨、听觉记忆、平衡感等感觉统合训练。

第二阶段:在集体课中实施代币制。出现好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有意识地让壮壮学习身边的同学,用积极正确的行为取代不正确的多动行为,随时关注实施的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方案。

第三阶段:实施感觉统合训练和注意力训练。选择有效的训练项目,制定有效的训练计划,切实进行足量的训练,对壮壮进行行为干预。训练时间为每周两次,每次时间为两个小时。每节课前半个小时进行感统游戏训练,以及在与伙伴游戏过程中观察其行为特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情绪处理方式,出现不合理的地方及时给予纠正。进行健脑操训练,包括开脑四式:闹开关让大脑活跃起来,更积极更聪明;交叉运动让机体更加协调平衡;裤式挂钩和抱球让机体安静下来;再进行一两个健脑操对其进行辅助训练。

第四阶段:调整反馈。每个月进行一次注意力测试,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状况,结合家长和老师的评价,总结壮壮经过训练后的改变、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重新制定训练内容和计划。在后期的训练中可以适当地加入课本知识,结合注意力的习题,将其运用到实践学习中去。

(二)实施过程

1.教育疗法

其一,实施代币制,转化多动行为。本研究开展的第一个阶段内,在班级中实行了 “代币制”,希望这能为壮壮重树自信心,而且尽量避免消极词汇和严重惩罚,采用正强化的方法,增加壮壮有效的行为。

其二,家庭教育,转化多动行为。学校教育的时间有限,孩子绝大部分时间是与妈妈共处的。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与家长商定了家庭教育计划,向家长提出了建议,促使家长转变教育理念,给予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帮助壮壮减少多动行为,对他微小的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让他看见自己的改变是正确的。妈妈要坦然面对孩子的多动行为,调整心态; 要帮助孩子找到兴趣点,让他有事可做;掌握一些注意力的训练、舒尔特方格等,学会专业的训练方法;另外,妈妈还要多鼓励孩子,关心孩子,避免惩罚,奖励要具体及时,要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男家长接触;并且要多注意壮壮的饮食,控制垃圾食品的摄入,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

2.认知-行为疗法

美国著名学者 Ressell Barkley(1991)提醒教师处理多动症儿童的原则是 “少叫多做”(act rather than yak)。因此,在本研究上我把重点放在了认知-行为疗法上,主要采取感觉统合训练的行为疗法,测试过程中的六项反复练习,并加进一些其他的视听觉练习以及静心健脑操的训练。

五、干预效果

(一)训练后注意力测试结果

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壮壮的注意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能在三个月内达到这样的效果已经很难得(见表2)。

在舒尔特方格训练中,他已能顺利完成16个,后来对他进行了25个的训练,他也能耐心完成。

视觉转移仍需训练,壮壮的视觉记忆很好,对于做过的卡片和试题他会有很深的记忆,所以要变换试题。

听觉记忆不是很好,尤其是短时记忆,刚说完的话让其复述,就只能完成一半。

小肌肉训练得到很大改善,平衡感也有很大进步,金鸡独立这样的活动坚持的时间越来越长,并且在金鸡独立活动中眼睛注视同一个地方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二)教师家长评价

教师反映:壮壮的课堂干扰行为少了很多,上课时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打扰别人,制造声音,而是坐在座位上,能够保持十几分钟的集中注意,也能较好地配合教师,上课也能听讲了,朋友也渐渐多了;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通过感统训练,他的手臂明显有力气了,描起字来也有了力度,经过一阶段的强化训练,感觉统合协调了很多,书法写得比以前有进步;视觉听觉等感觉统合训练之后,壮壮在做题时漏题漏字的现象好了很多,尤其是听觉方面进步很大。

家长评价:认知训练以后,壮壮的情绪稳定了很多,遇事不再放弃抱怨。

六、研究反思

经过三个多月的训练,我和壮壮有了深厚的感情,我很爱他,他也很接受我,喜欢向我表达他的各种情绪,这让我感受到其实最好的教育就是“爱”。壮壮的智商很高,尤其是视觉记忆很棒。在与他相处的日子里,他并不像妈妈说的那样“讨厌”,而有时会很懂事地帮助别人。看来孩子是需要得到肯定和尊重的,是需要有一个对象能无条件地关注和接纳他的。这个案例同时也说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在正确的训练下是可以改善的。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吉林,132013)

编辑/丁尧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动物们的儿童照
儿童故事
“六·一”——我们过年啦!
选购儿童强化食品要注意什么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
预防儿童龋齿要尽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