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六十分智慧家长

2015-07-01 15:18蓝园英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自我成长独立自主

蓝园英

〔关键词〕独立;自主;自我成长

美国著心理学家华莱士在他的著作《父母手记》中提到一个例子:一位母亲为她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心理专家。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从此以后你是不是就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了?”母亲点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打碎了一只碗,从此以后,你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了?”母亲称是。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你嫌他笨手笨脚了,对吗?”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专家又说道,“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你又动用了你的权力和关系,为他谋得了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位。”这位母亲更惊愕了,从椅子上站起来,凑近专家问:“您怎么知道的?”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母亲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你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你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钱的时候,你最好给他送钱去。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无能为力。”

犹太妈妈沙拉说:“没有不幸的人,只有不幸的教育;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不幸的孩子是因为他们受到了不幸的教育。”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这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一百分父母辛辛苦苦亲手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

回望自己及周围人的生活,这种现象不是个案,需引起为人父母者的深思。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在错误中学习的过程,父母的过度替代等于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如何培养孩子成为独立自主、有担当的人是对家长教育智慧的考验。世界上有千万种职业,家长是最艰难的职业,它既讲科学又讲艺术,可谓入学容易毕业难。高尔基曾感叹“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怎样提供高质量的爱是需要学习的。鲁迅先生就曾建议要开设“师范学堂”更要开设“父范学堂”。如何爱孩子?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入手。

一、家长必须管住自己的手

镜头一:同事的孩子中有三个课余时间去踢球。一日同事们聚在一起谈论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林老师道出了孩子反馈的意见:小张活动了几次每一次都出现鞋带松懈的“事故”,每一次都是由我或者小童帮助解决,小张的神态有点理直气壮、理所当然。小张是李老师的儿子,三年级,与其他几个同龄。对此,李老师一脸的无奈:“他在家里就是这样,教了他几次他都做不好,早上出门赶时间,急!只好自己帮他,系得既结实又快速。”

在犹太人家庭中流传着这样的教育故事:一只母狮子教小狮子捕猎,母狮子对两只小狮子说:“孩子们,现在我要教你们捕猎。好了,辛巴,高福,现在就开始去追兔子吧!”她话声刚落,两只小狮子就开始奔跑起来。突然,稍大的一只因为跑得太快摔倒了。母狮子心疼地对它说:“孩子,你以后就不用捕猎了。”每天,母狮子都带老二去捕猎,让老二吃饱了之后就把剩下的肉给老大吃,老大从此过上了快乐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大和老二都长大了,母狮子有一天病死了。老大只好和老二出去捕猎,追着追着,他们俩走散了。老大想找食物吃,可是它什么也不会,过了三天,老大倒下了,它对世界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我恨你!”

反观我们人类,当妈妈用爱包裹的孩子寸步难行时,这份爱就成了无法突破的“茧”,这注定要酿成一场悲剧,孩子则是这场悲剧的主角,他们最后也只能用“妈妈,我恨你”这五个字来表达痛苦、无助、复杂的心理感受。镜头一中的李老师需要耐心和方法,系鞋带是技能,掌握的关键是有正确指导、示范、多次反复练习,在此过程中家长不因孩子做得不完美而替代,也不因其做得不完美而责备,如心理学家曾奇峰所言:家长应该做的就是创造一种抱持性环境。

很多父母都把让孩子独立,让孩子拥有独立生活的技能理解为:将来有份好工作,而好工作来源于上好大学,上好大学来源于好成绩,所以,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其它一切都由家长大包大揽。试想:如果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具备,那么将来工作能力会强吗?工作对孩子有吸引力吗?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具备相应年龄段的生活技能在育儿内容中应该是第一位的,这并不与知识的学习相冲突。一个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会帮忙做家务,生活能力很强的孩子,他的学习能力一定不差。

二、家长必须管住自己的眼

镜头二:阿林是个能干的妈妈,她的两个女儿从小到大只管一件事:学习。小女儿已经研究生在读了,但她还是有操不完的心。春节她给小女儿布置的家务是洗碗,但洗了二次就不洗了。理由是:厨房经不起女儿折腾,地板、台面湿漉漉、乱糟糟,还不如自己做起来干脆利落。

《父母手记》中记录了一个小孩帮父亲搬书的故事:小男孩帮父亲把一些藏书从阁楼搬到楼下较宽敞的地方。小男孩觉得能助父亲一臂之力是很了不得的事,虽然事实上他非但没帮上什么忙,反而还碍手碍脚,使工作进行得更缓慢。这男孩的父亲不仅有耐心而且有智慧,在他眼里让儿子参与工作的意义远比搬一大叠书的效率重要得多。不过,在这位父亲的藏书之中有几本是又厚又重的教科书,对小男孩而言,要把这些书搬下楼是相当吃力的事。有一回,他所抱的那叠书一连掉落好几次,最后他气急败坏地跌坐在阶梯上,难过得哭了起来。他觉得自己笨手笨脚,不能把事情做好,而且不够强壮,无法捧着厚重的书走下狭窄的楼梯。想到自己不能为父亲效劳,他简直伤心极了。父亲看在眼里,一言不发,拾起散落在地上的书本,将它们放回小男孩的怀中,然后以强有力的手臂一把抱起捧着书的儿子,将书和儿子一并抱下楼来。就这样来来回回,一趟又一趟,父子俩有说有笑地完成了任务:小男孩负责搬书,父亲负责搬小孩。

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在锻炼生活能力的同时还可增进亲子感情,让孩子感受到在家庭中的价值从而激发出责任心。镜头二中的阿林只看到了湿漉漉的台面和地板,只看到女儿与自己相比无能的部分、添乱的部分,其实她应该透过湿与乱看到女儿正走在提升生活能力的路上。endprint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有种雕,雌雕每天要飞行200英里寻找一种坚硬、带刺的铁树树枝用来筑巢,上面铺以树叶、羽毛、杂草,防止幼雕被刺扎伤。随着幼雕渐渐长大,雌雕故意将安乐窝打破,幼雕就拼命扑打着翅膀,接下来的事情是:它们终于会飞翔了。带刺的巢穴,是一种深沉的、智慧的母爱。

我们不赞赏把孩子伺候得无微不至的100分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背后是关系的控制,是对另一个生命个体自由的剥夺,妈妈要觉察自己对儿女过度控制行为后面的恐惧与焦虑是什么。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有一段名言:“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其实这是对所有的父母在亲子关系中如何提供高质量的爱提出的忠告。

三、家长必须管住自己的口

镜头三:一日,亲戚的孩子在我家做作业。孩子上四年级,周末作业是数学、语文各一份卷子再加周记一篇,我提供了所需工具后让他在书房独立完成。预计半小时能完成的一份卷子他用了一个多小时,中间不断地有问题询问,但内容基本上是打开课本就有的。第二天他的妈妈打电话问:“我儿子周末作业有好几处错,你帮他检查过吗?”我反问:“平时孩子自己不检查作业而是你代他检查并亲口告诉他错在哪里吗?”

前不久我与同事罗老师讨论了一个话题:为什么不少没文化的农民培养出了很优秀的孩子?最后归结为:从智慧农民对孩子说的三句话可以找到答案。第一句:“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不包办,还责任于孩子,让孩子从小养成为自己负责的习惯。第二句:“做事先做人,不做伤害别人的事。”——教孩子向善,做人德先行。第三句:“好好学,尽力就好,实在不行,回家耕田打铁照样有饭吃。”——无条件的爱,让孩子充满安全感。在这样一种抱持性的环境中,家长没有过多的唠叨、过多的干预,孩子独立自主,能够发掘自我最好的潜能,勇往直前!

镜头三中的妈妈自己背起孩子在学习中检查作业的责任,眼睛盯住学习结果而不是过程,这将严重削弱孩子的学习能力,也会让他感到学习是妈妈的事不是我的事。在学习的问题上但凡家长很着急,孩子就不用着急了,所以家长要管住自己的口,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但这样就剥夺了孩子自主探索的权利,他将难以从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

孩子的成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要多动脑少动嘴,做智慧的家长。比如,不少家长都有同样的困扰:孩子做事磨蹭,尤其是起床,每天叫一遍二遍甚至三四遍,效果就是不大,该怎么办?教育专家郑委老师曾对孩子的起床作过详细分析:生活的每一件小事都在体现孩子的品质,不能独立起床可能体现他没有时间观念、没有良好生活习惯;可能体现他没有责任意识,对自己、对学业不负责任;还可能体现他没有意志力,遇到问题选择退缩,不能克服困难、不能挑战自我;再有,更关键的就是家长太把孩子的责任往自己肩上扛了。那么如何帮助孩子独立起床?靠讲道理、靠要求、靠表扬、靠批评都是只动嘴,不单作用不大有时还起反作用。家长要用智慧找原因再想办法,最后还起床的责任于孩子自己。孩子起不了床大概有两个原因:到点醒不来和醒了起不来,前者属于生物钟问题,后者属于意志力的问题。一个行为要成为习惯贵在坚持。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关于起床,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可交给他一个闹钟,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家长可分步骤:拉窗帘、开窗户、注视孩子、抚摸孩子、叫醒孩子,以上五步坚持21天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物钟和作息习惯。21天后如果孩子还是不能独立起床,家长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口,不防让他上学迟到一次,给孩子犯错出丑并为此负责的机会,这样能变被动为主动,自己担起起床的责任,并进而形成为自己的其他行为负责的习惯与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眼、管住自己的口,就是设立好亲子的边界,预留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不剥夺、不替代,多关注问题的积极面,做六十分的智慧家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教师进修学校,龙岩,366300)

编辑/李益倩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我成长独立自主
痛并快乐着,累并幸福着
搭建心理剧舞台,探寻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简析高中政治教师如何实现自我成长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李嘉诚:香港没资格“独立”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西班牙宪法法院判加泰罗尼亚“独立”违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