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小果型西瓜设施栽培关键技术

2015-07-04 03:06时小红
中国瓜菜 2015年5期
关键词:吊蔓小果行距

时小红

河南省是我国西瓜栽培第一大省,每年西瓜播种面积均在20万hm2以上,主要是露地和小拱棚栽培,在中牟、内黄等地有一定面积的塑料大棚栽培,基本以中大果型西瓜为主。近年来,小果型西瓜以其适宜小家庭的果个、果皮薄、糖分高、瓜瓤细腻等优势在河南省发展较快,经济效益显著。但小果型西瓜在栽培管理上与大果型西瓜有许多不同,作者根据小果型西瓜的特性,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出小果型西瓜设施栽培关键技术,以期对河南省小果型西瓜生产有所帮助。

1 品种选择

小果型西瓜亦称袖珍小西瓜、礼品西瓜,发育正常的果实单瓜质量在1.0~2.8 kg,其瓤质細嫩,纤维少,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1.5 %以上,果皮厚度在0.5 cm以下。适合设施栽培的小果型西瓜品种应该具备耐低温、高湿、弱光、抗病、早熟等特点。目前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小果型西瓜品种主要有:(1)‘金玉玲珑(豫审西瓜2005025),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选育,花皮橙黄瓤;(2)‘朝霞(豫审西瓜2014008),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选育,花皮,瓤色黄中透红;(3)‘华晶5号(豫审西瓜2014009),洛阳市农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花皮红瓤;(4)‘金玉玲珑无籽1号(豫审西瓜2014010),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选育,花皮黄瓤,小果型无籽西瓜;(5)‘满春(豫审西瓜2015006),开封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选育,花皮红瓤;(6)‘彩虹瓜之宝(豫审西瓜2015007),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选育,花皮黄红瓤;(7)‘众天2013(豫审西瓜2015008),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选育,绿皮红瓤。

2 栽培模式和栽培季节

河南省小果型西瓜主要在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中栽培为主。塑料大棚以春播夏收为主,一般1月下旬至2月下旬播种,3月上旬至下旬定植,5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采收。日光温室以冬播春末夏初收为主,一般12月下旬至1月下旬播种,2月上旬至3月上旬定植,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采收。也可春播夏收,时间比塑料大棚栽培约早1周左右。夏播秋收的反季节栽培,一般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7月上旬至下旬定植,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采收。

3 育 苗

分自根苗和嫁接育苗,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集中育苗(工厂化育苗)。

3.1 自根育苗

一般采用温汤浸种,保持55 ℃ 水温浸4~5 h;在30 ℃ 左右催芽24 h;可采用铺设地热线等方法提高地温。播种后注意保温保湿,幼苗出土后白天注意及时通风降温,夜间温度在15~20 ℃,不可过低,尽量延长光照时间,以培育壮苗,春季苗龄30~40 d。

3.2 嫁接育苗

嫁接苗较自根苗能增加抗病性、抗逆性和吸水吸肥性能。砧木一般采用南瓜、葫芦和野生西瓜,砧木选择不好会对果实品质有一定影响。常用的嫁接方法有靠接和插接2种。(1)靠接:西瓜比砧木早播5~10 d。靠接苗易管理,成活率高,生长整齐,操作容易,但速度慢。(2)插接:砧木比西瓜早播3~5 d。插接速度快,操作方便,省工省力,但对嫁接操作熟练程度、嫁接苗龄、成活期管理水平要求严格,技术不熟练时嫁接成活率低,后期生长不良。

4 整 地

小果型西瓜需肥量比大西瓜少30%,若是嫁接则比大西瓜少50%。有机肥以鸡、猪、牛、羊粪等为主,一般667 m2施腐熟有机肥2 000 kg,饼肥80 kg,过磷酸钙30 kg,硫酸钾25 kg。整地前均匀撒施有机肥和化肥,撒施后及时深翻20~30 cm,一定要将肥料翻入土壤中。或2/3的肥料翻地时撒施,施后整平,剩余的1/3做畦前施于畦底。 栽培行做成高20 cm的龟背型高畦。高畦要覆盖地膜,为防止土壤和空气湿度过大,建议采用滴灌并全田地膜覆盖。根据吊蔓或爬地确定株行距。以吊蔓(或立架)栽培为主。若棚高不够也可进行地爬栽培。吊蔓栽培南北走向做畦,建议行距2种:(1)行距1 m,做成畦宽60 cm、高20~30 cm的龟背型高畦,畦面一定要平整,沟宽40 cm,每畦上铺滴灌管1根,上覆地膜,每畦上定植1行瓜苗。(2)行距1.5~1.7 m,做成畦宽80~100 cm、高20~30 cm的龟背型高畦,沟宽70 cm左右,每畦上铺滴灌管2根,滴灌管间距30~50 cm,上覆地膜,每畦上定植2行瓜苗。爬地栽培做畦因棚的走向而定,平均行距为1.3~2 m。

5 定 植

在瓜苗2叶1心至3叶1心时定植。吊蔓栽培平均行距75~100 cm,株距40~50 cm;爬地栽培平均行距130~200 cm,株距40~50 cm。最好选择晴天午后定植,避免植株萎蔫;定植深度以钵面埋入土中1 cm为宜。边定植边浇定植水,铺设地膜,提高地温,早春定植要采用多层覆盖保温。

6 保护地温、湿度控制

小果型西瓜在整个生育期内最适宜的生长发育温度是25~30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要求有所不同。定植后白天设施内气温在27~30 ℃,夜间不低于20 ℃,地温27 ℃左右,缓苗后注意通风降温。开花前营养生长期白天气温在25~30 ℃,夜间不低于15 ℃,地温25 ℃左右。开花期白天27~30 ℃,夜间15~18 ℃。果实膨大期白天气温在27~30 ℃,夜间15~20 ℃。成熟期白天28~30 ℃,夜间不低于15 ℃,地温20~23 ℃。营养生长期昼夜温差要求10~13 ℃,坐果后要求15 ℃。夜间温度过高容易徒长,对糖分积累不利,影响品质。

小果型西瓜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需求量不同,苗期要少,伸蔓期开花期要够,果实膨大期要足,成熟期需要最少。通常大棚小果型西瓜浇1次伸蔓水和1~2次膨瓜水即可(根据土壤质地、天气等灵活掌握)。注意浇膨瓜水时水量不可过大,不可大水漫灌过畦顶,浇到高畦2/3即可,以免引起病害。后期结合浇水可追施少量钾肥。早春放风最好采用顶部放风法,阴雨天也要短时多次通风。注意控制浇水,因灌水多、蒸发量大,极易造成棚内湿度过高,所以要尽量减少灌水次数,并控制灌水量。

7 植株管理

吊蔓栽培一般采用单蔓或双蔓整枝;爬地栽培一般采用双蔓或3蔓整枝。整枝应在晴天无露水时进行,整枝后喷药防病。坐果前多余的瓜杈均应去除。坐果后的瓜杈视瓜秧长势确定是否去除,若瓜秧长势较旺,叶蔓拥挤,则应少留瓜杈;若瓜秧不影响设施内的通风透光,瓜杈可适当多留。

8 授粉与留瓜

保护地内由于昆虫较少,要采用人工授粉,并做好标记,以便计算采收时间。人工授粉的最佳时间是7:00—10:00,摘下当天开放的雄花,去掉花瓣或后翻花瓣使雄蕊露出,然后用雄花花药在雌花柱头上轻轻涂抹,使花粉均匀地黏在柱头上,不可碰伤柱头。也可放置蜜蜂、熊蜂等辅助授粉。种植‘金玉玲珑无籽1号等无籽西瓜品种时,应种植1/5~1/10比例的普通西瓜作为授粉品种,或采集其他设施内的普通西瓜的雄花进行人工授粉。根据株行距确定留果,密度大时1株1果,密度小时1株多果;生长势旺时利用低节位雌花留果,相反,则推迟留果。如需留2茬果,需等到头茬果生长10~15 d以后再留。

9 适时采收

根据授粉标记,同时结合剖面情况确定采收时期。嫁接植株提前采收会影响果实品质。为保证品质,采收前7~10 d不要浇水。

10 病虫害综合防控

设施内小果型西瓜的主要病虫害有枯萎病、病毒病、炭疽病、细菌性果斑病、根结线虫、斑潜蝇等。应加强设施内的环境调控,以利于小果型西瓜植株的健康生长。对病虫害采取综合防控技术,具体包括:选用抗病耐湿品种;播种前种子消毒;调节土壤酸碱度;土壤消毒,有条件的进行5年以上的轮作;连作时要嫁接栽培;保持设施内通风、透光、干燥;采用防虫网、黄板诱杀等物理方法防治害虫;必要时科学合理用药。使用农药时应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有针对性地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注意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猜你喜欢
吊蔓小果行距
小果型西瓜四倍体诱变及其鉴定分析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海深深蓝
改改口味
哈尔滨地区大棚礼品型西瓜春季吊蔓密植栽培技术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早春保护地小西瓜吊蔓栽培技术
早熟优质抗病小果型西瓜新种质的创制与利用
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甘薯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