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比夫定辅助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IL-12、IL-37及TNF-α水平的影响

2015-07-07 14:44刘建涛张旭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比夫抗病毒乙型肝炎

刘建涛,张旭

(迁安市传染病医院 肝内科,河北 唐山 064400)



替比夫定辅助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IL-12、IL-37及TNF-α水平的影响

刘建涛Δ,张旭

(迁安市传染病医院 肝内科,河北 唐山 064400)

目的 探究替比夫定辅助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IL-12、IL-3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6月迁安市传染病医院肝内科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2组均采用临床乙型肝炎肝硬化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辅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血清IL-18、IL-12、IL-37、TNF-α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血清IL-18、IL-12、IL-37及TNF-α水平下降(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血清上述指标水平较低(P<0.05)。结论 替比夫定辅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以及免疫反应。

替比夫定;乙型肝炎肝硬化;白介素-18;白介素-12;白介素-37;肿瘤坏死因子α

世界范围内超过3.5亿人为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其中约25%最终发生肝硬化[1]。据统计,每年死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包括它的并发病者约100万[2]。HBV相关指标持续阳性,转氨酶水平反复波动,嗜酒等因素使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并且增加了肝癌的发生率。肝硬化患者通过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的复制以及机体免疫清除反应,缓解病情,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是治疗的首选药物[3]。替比夫定是新型的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具有强效抑制HBV- DNA的作用,调节免疫功能[4]。本实验通过研究和分析替比夫定辅助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IL-12、IL-3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水平影响,探究替比夫定辅助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6月迁安市传染病医院肝内科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6例, 男性43例,女性23例,年龄40~59岁,平均年龄(45.74±5.27)岁,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4例,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43~59岁,平均年龄(46.45±5.02)岁,病程3~14个月,平均(7.85±2.06)月;对照组32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40~56岁,平均年龄(43.85±5.35)岁,病程3~15个月,平均(7.68±2.21)月,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诊断符合2009年制定的《AASLD慢性乙型肝炎指南》[5]中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具备以下临床特点:代偿期显示为轻微乏力、腹胀、肝脾肿大以及轻度黄疸;失代偿期出现全身乏力、消瘦、尿少、下肢浮肿。胃肠功能紊乱、贫血以及低蛋白血症等;②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白细胞水平降低;肝功能检测显示血清白蛋白降低,免疫球蛋白升高;病原学检查HBV-M阳性;③X线显示食管-胃底静脉出现蚯蚓样静脉曲张;CT检查肝脏各叶比例失常,肝门增宽变大,腹腔积液。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协议书。本研究获得迁安市传染病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近期接受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或肝毒性药物,药物过敏史,合并其他肝脏疾病;②严重心、肾等多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③糖尿病、恶性肿瘤、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肝外阻塞性黄疸;④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65岁。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患者进行常规保肝、对症治疗以及治疗并发症,采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意大利 Biomedica Foscama Industria Chimico Farmaceutica S.p.A.,注册证号:H20100204)1.8 g溶于2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肝水解肽注射液(吉林敖东洮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5669)20 mg,溶于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维生素K1注射液(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401)10 mg,溶于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替比夫定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28)600 mg口服,1次/天,中重度肾脏功能不全者或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减少用量。7 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

1.2.2 血清IL-18、IL-12和IL-37水平检测: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空腹静脉血5 mL,置于3500 r/min离心20 min,-20 ℃冰柜内冷冻保存,检验前取出置于室温内30 min解冻,采用长春博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试剂盒,以ELISA法在CLARIOstar多功能酶标仪(香港伯齐科技有限公司)上进行 IL-18、IL-12和IL-37检测。

1.2.3 血清TNF-α水平检测:患者于治疗前后,空腹抽血,分离血清,采取双单克隆抗体夹心法测定TNF-α水平,试剂盒购买于武汉博士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 结果

2.1 2组患者血清IL-8、IL-12及IL-37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IL-8、IL-12及IL-3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IL-18、IL-12及IL-37水平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IL-18、IL-12及IL-37水平较低(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清IL-12、IL-18及IL-37水平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serum IL-8,IL-12 and IL-37 levels between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compared with the same group pre-treatment;#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ost-treatment

2.2 2组血清TNF-α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TNF-α水平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NF-α水平较低(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serum TNF-α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s,μg/L)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compared with the same group pre-treatment;#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ost-treatment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2例、头疼2例、气胀及消化不良3例、腹痛7例,治疗组出现恶心1例、头疼1例、气胀及消化不良1例,治疗组总不良反应率8.82%(3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75%(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P<0.05)。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个严重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研究显示全球约20亿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肝硬化[6]。肝硬化晚期出现肝脏功能损害以及门静脉高压,表现为多器官受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腹水以及脾功能亢进等并发症。在细胞激酶刺激下替比夫定被磷酸化为活性产物腺苷,通过HBV天然底物胸腺嘧啶的竞争作用,从而抑制HBV-DNA多聚酶,终止乙肝病毒DNA链延长,阻止乙肝病毒的复制[7]。临床应用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并伴有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或者肝脏组织病变肝功能代偿等疾病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IL-18产生于巨噬细胞、枯否氏细胞以及上皮细胞的活化作用,具有诱导免疫细胞分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刺激NK 细胞以及T细胞的增殖分化,使淋巴细胞毒性作用增加,刺激Th细胞分泌IFN-γ、IL-2以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等,黏附因子以及FasL表达作用增强,借助FasL依赖性肝细胞凋亡模式,最终造成肝脏受损。IL-12是具有与IL-18相同抗病毒感染作用的细胞因子[8],有利于机体病毒清理,发生持续的炎症反应。IL-12和IL-18协同作用,共同诱导CD4+T分化为Th1细胞,发挥特异性免疫反应,清除病毒并攻击表面HBV抗原,损伤肝细胞。研究显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IL-12和IL-18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增高[9],具有检测疾病发展以及病毒复制状态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替比夫定辅助治疗组IL-18、IL-12水平降低显著(P<0.05),证实了替比夫定具有抑制病毒复制,缓解病情的作用。

IL-37是人体外周血单核细胞细胞因子,由血浆单核细胞以及肺上皮细胞过度表达产生,其过度表达引起体内炎症发应,炎症因子表达中断,促炎因子的表达合成量降低,其表达降低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CD4+T、CD8+T、CD19+B等细胞,阻止IL-1β、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在病原微生物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研究显示,随着肝功能损伤程度加重,IL-37水平增高[10]。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替比夫定辅助治疗组IL-37水平降低显著(P<0.05),证实替比夫定改善肝功能以及免疫反应。

有研究显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11]。TNF-α是一种内源性细胞因子,主要产生于单核-巨噬细胞,正常人机体内TNF-α具有调节免疫调节、抗感染以及抗肿瘤的作用,过度分泌导致脓毒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症状的发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机体内,TNF-α属于细胞因子介导,对肝细胞造成损害。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替比夫定辅助治疗TNF-α水平降低显著(P<0.05),证实替比夫定阻止肝脏受损,改善病情。

替比夫定临床常见不良反应为虚弱、头痛、恶心、腹泻以及消化不良等,均为可逆[12]。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替比夫定辅助治疗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研究证实替比夫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6例的血清IL-18、IL-12、IL-37、TNF-α水平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研究,证实了替比夫定辅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以及免疫反应,缓解病情的作用,药物毒副作用小,适宜临床推广。在下一步研究中,本课题组将进行生物分子学研究,对本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做进一步研究。

[1] 池肇春.慢性乙型肝炎伴肝硬化抗病毒治疗[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6,16(3):129-132.

[2] 任红.正确认识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5):321-322.

[3] 王驭风,夏澍,钱卫.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4):43-45.

[4] 王红杰.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2年对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观察[D].长春:吉林大学,2015.

[5] 张学武,李旭.2009年AASLD慢性乙型肝炎指南(摘登)[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0(1):4-7.

[6] 王建丽,沈亚萍.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665-2666.

[7] 刘晓东.替比夫定(telbivudine)[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7,17(5):335-335.

[8] 李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FoxP3mRNA表达及血清IL-12、IL-18水平的变化[D].泸州:泸州医学院,2013.

[9] 杨德芬.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IL-10,IL-12和IL-1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13,35(24):3732-3734.

[10] 李聪.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IL-37的水平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11] 陈银芸,霍继荣.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腹膜炎患者血清及腹腔积液TNF-α,IL-8,IL-18水平临床意义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4):32-34.

[12] 张彦芳,胡玉红.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12(3):157-159.

(编校:王俨俨)

Effect of telbivudine on serum IL-18,IL-12, IL-37 and TNF-α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HBV-related hepatocirrhosis

LIU Jian-taoΔ, ZHANG Xu

(Department of Hepatopathy, Qian’an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 Tangshan 0644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elbivudine on serum interleukin-18(IL-18),IL-12, IL-37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HBV-related hepatocirrhosis.Methods6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BV-related hepatocirrhosis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 34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32 case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telbivudine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The serum IL-18, IL-12, IL-37, TNF-α level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post-treatment.Results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IL-18, IL-12, IL-37 and TNF-α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ost-treatment(P<0.05). The above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reatment group post-treatment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elbivudine adjuvant therapy could suppress viral replication, and improve liver function and immune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HBV-related hepatocirrhosis.

telbivudine; HBV-related hepatocirrhosis; interleukin-18; interleukin-12; interleukin-37;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刘建涛,通信作者,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重症肝炎的抢救治疗,E-mail:13933394586@139.com。

R575.2

A

1005-1678(2015)11-0130-03

猜你喜欢
比夫抗病毒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认知语用分析
——以《推销员之死》对话选段为例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替比夫定治疗 HBeAg 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104 周疗效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